第一单元我们在课堂.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303090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我们在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单元我们在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单元我们在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我们在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我们在课堂.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我们在课堂目标要求:教育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事例引导:(一)上课不认真的小猪一天早上,小猪、小兔和小松鼠在山羊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森林里上手工课。它们各自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听山羊老师讲课。山羊老师振振有词地对它们说:“请你们按照我这个样版,先拿出白纸放在桌面上,然后再用胶水把树叶粘在白纸上拼成一条金鱼。”听完,小兔和小松鼠就专心致志地做起手工了。而小猪却偷偷地在一边折纸鹤。小兔看见了,提醒小猪说:“小猪,上课不能开小差,应该认真地完成老师的任务再玩。”小猪毫不在乎地回答:“不急,不急,我待会再做!”它一直在那玩了很久,等它反应过来的时候,小兔和小松鼠都已经完

2、成了。这时,山羊老师走了过来,它高兴地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当山羊老师看见小猪的画只贴了一片树叶,它皱起了眉,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拿起小松鼠和小兔的画对大家说:“你们看看小松鼠和小兔同学的作品完成得又快又好,大家要向它们学习。”这时,小猪惭愧地低下了头。手工课上,小兔和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小猪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呢?(二)高士其的故事著名科学家高士其,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典型。他还在读小学时,就特别遵守纪律、专心听课、用功学习。有一次,小高士其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他的同桌却偷偷地玩起纸折青蛙来,还一而再,再而三打扰高士其听课,要高士其和他玩斗青蛙。小高士其不理睬他,依然端端正正坐着专心听课。而那位同

3、学呢,见高士其总不出声,还以为高士其没听到,就用手轻轻去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一动不动地坐着听课,那同学又用手去拉他的衣服,高士其斜眼瞄一瞄他,那同学便用手指了指在膝盖上的两只纸折青蛙。但高士其仍目不斜视,一直专心听老师讲课。老师早就发现了那个同学搞小动作。下课后,老师表扬高士其做得对,不受干扰,专心听课;也批评了那个玩纸青蛙的同学。由于小高士其平时上课特别用心,课后又勤奋读书,因此,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全班前茅,192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斯康星大学化学系,两年后,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结合高士其的故事,想想你以后在上课的时候会怎样做?快乐明理:认真听,勤思考。要发言,先举手。人发言,会倾听

4、。合作学,有主见。有异议,敢争辩。遇问题,用笔记。实践要求:1每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带齐上课所需的各种物品,提前两分钟在教室静候教师上课。2上课铃响后,老师进入课堂,师生互相问好后,老师开始上课。下课铃响起,如果老师师宣布“下课”,班干喊“起立”,待老师回礼后,学生才能在教室自由活动。3学生上课迟到,必须向任课老师报告,经任课教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上课过程离开教室,须向老师请假,待老师允许后才能离开教室。4学生上课坐姿要端正,精神饱满,注意力要集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回答老师提问要先举手;发言时姿势端正、声音宏亮;进行课堂讨论时,声音要轻;上课时不随便讲话、插嘴、离开座位

5、;不做与当堂课无关的事。5敢于质疑问难,不怕说错,提倡有独特见解。口头表达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力求完整流畅。6自习课时学生须独立完成作业或看书复习,自觉养成独立学习习惯,保持课堂的良好秩序,创造良好的自学环境。7认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延伸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

6、,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

7、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