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288788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系统管理学派.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系统管理学派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个伦理多元化的社会,管理者被置于互相冲突的价值观之中。越来越明显的是,企业界都愿意承认他们进行的改革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并愿意配合找出办法,系统管理学派根据组织各个子系统的构成而建立。关键词:代表人物 发展历程 优势 松下公司的成功一、系统管理学派产生的背景认识世界,由此诞生出了古代的系统思想。中国传统中的“天人合一”观念、“阴阳五行”的宇宙模式等等,就是当时朴素的系统观。但是,这种整体观,由于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的限制,还不可能揭示事物的真实面貌,只是一种混沌状态下的猜测。早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试图用整体性的眼光解释世界,从事物的相互关联中真正创立系统论的,是奥地

2、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贝塔朗菲是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出身于奥地利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从小即博览群书,受到良好的人文知识的熏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贝塔朗菲受邀成为加里福尼亚州斯坦福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在这里,他为系统思想的普及和深入做了大量的工作。1968年,他发表重要著作一般系统理论,该书被译成德、意、法、西、日、汉等文,影响极为深远。1972年6月9日,贝塔朗菲因心脏病发作而不幸去世。但他的系统思想将与历史永存。此后,系统论显示出了它巨大的学术影响。在管理学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商企业越来越庞大,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越来越多样化。系

3、统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系统管理理论主要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管理理论向社会提出了整体优化、合理组合、规划库存等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因而,系统管理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理论是卡斯特、罗森茨威克和约翰逊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雷蒙特卡斯特,他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1963年,卡斯特与理查德约翰逊、詹姆斯罗森茨韦格共同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这本书借助风

4、靡当时的系统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系统管理的观点,成为他创立系统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格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由此建立了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奠定了他们在系统管理学派中的地位。此后,系统管理理论曾经一度风靡管理学界。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系统论提供范畴、分析方法与一般原理,来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可以说,系统管理理论就是运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来发展管理学本身。没有系统论,就没有系统管理理论。因此,我们需要追根溯源,从系统论的发展谈起。三、系统管理学派发展历程“系统”一词由来已久,在古希腊,泰勒斯就已经把宇宙看成一个自我循环的自然总体。

5、毕达哥拉斯则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而且与宇宙整体同构,认为人是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留基伯创立的原子说,把宇宙分为若干层次,而把原子视为其最基本的要素,并试图从世界统一性、整体性和一体性的角度来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赫拉克利特在论自然界一书中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德谟克利特则著有一本历史上有记载但却未能流传下来的著作,书名是宇宙大系统。据推测,这可能是最早使用“系统”一词的西方哲学著作。到了近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常用系统一词来表示复杂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基本粒子到宇宙,从细胞到人类社会,从动植物到社会组织,无一不是系统的存在形式。系统时时处处可见:一台机器、一个

6、工厂、一个企业、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群落、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都可视为一个系统。但是,传统的系统理论,与“元素说”无法划清界限,而且其理论还建立在“元素说”的基础上,所以,他们所说的系统,在概念上更多是立足于集合论。系统思想产生革命性变化,起源于黑格尔开创辩证法。进入现代后,系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19世纪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影响。辩证思想中那种有机地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20世纪初科学理论与科学工程实践中,促成了系统论的诞生和发展。(一) 第一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一般系统论的诞生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一般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37

7、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的。贝塔朗菲批评了当时关于生命体本质“机械论”和“活力论”的片面性观点,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由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他率先建立起一种“机体系统论”。1948年,机体系统论进一步发展成为著名的“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每一种学科或者科学都有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可用来反映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概念结构。没有一门学科可以垄断全部知识,因为每门学科只不过反映现实世界的某一小部分而已。但是,各门学科有相似之处。一般系统论的任务,就是要找出各门学科的类似性,并概括出一种理论框架,也就是建立普遍适用的理论体系,来描述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再进一步,贝塔朗菲指

8、出,所有学科都具有的类似性包括三个方面:对整体或有机体的研究;有机体趋向于一种“稳定状态”,也就是取得平衡;所有系统都具有开放性,即有机体受它所处的环境影响,同时又对环境施加影响。一般系统论的这种观点对系统管理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 第二个阶段,20世纪4020世纪50年代,信息论、控制论的形成与发展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申农和韦弗建立了信息论。最初人们所注意的主要是它在通讯工具和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作用,对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似乎没有什么重要价值。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它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信息论逐渐显现出它在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方面的应用价值。信息论发表的同一

9、年,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正如维纳本人所说:“从我对控制论感觉兴趣开始,我就已经完全领会到,我发现的那些可以用在工程学和生理学上的有关控制和通讯的想法,也可以用在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果如其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关管理学的书籍几乎无一不涉及信息、反馈和控制论,以致人们认为,管理学因此而真正进入了科学化阶段。(三)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6020世纪80年代,系统理论的深化和实践运用在基础理论方面,这一阶段,自组织理论诞生,推动着人们从动态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一般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自组织理论运用了实验和数学的方法,着眼于系统的产生、进化、质变、发展以及自调节、自稳定、

10、自复制和自评价、自选择等等问题。自组织理论的代表较多,典型的有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学”,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的“超循环”理论,还有与实验科学结合更密切的突变论、混沌论、分形理论等有关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等等。在技术和工程领域,系统工程快速地向社会实践领域深入。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上,出现了像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理论和泛系统理论等一般系统工程方法。这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向实践领域的深入,形成了大批系统工程的运用领域和分支学科。四、系统管理学派的优势系统管理理论的最大长处,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尤其是整体论思想,分析组织问题和管理行为

11、。它以全局观点突破了片面性思维,以开放观点突破了封闭性研究,以“关系说”替代了“要素说”。在这样一种思路下,系统管理理论既注重组织内部的协调,也注重组织外部的联系,把企业内外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和有机整体;既关注组织结构,也关注管理的过程;既强调组织目标,又强调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思维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具有整合性的意义。五、运用系统管理方法,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取得的成功 松下电器的组织结构就是运用了系统管理学派的思想精华。松下电器产业公司(以下简称松下电器)是世界最大的家用电器公司之一,在1998年权威杂志幸福排名的世界上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它以597.7l4亿美元的营业

12、收入列第十三位。松下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合理的组织结构。松下电器采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实行事业部制。公司经营管理分为两级,即总公司一级,事业部一级。总公司的最高领导层是董事会,董事会设会长(即董事长)一人,在会长主持下,由社长(总经理)、副社长、专业董事参加的经营战略会议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在董事会之下由社长主持、副社长和常务董事参加的常务会议是公司的最高经营管理部。在总公司一级设有一套健全的职能机构、包括总务部、人事部、资料部、经理部、技术本部、生产技术部、制品检查本部、法规管理本部、海外事业本部、营业本部、宣传事业部、经营计划室、环境管理室、中国室等几十个部门,有研究人员、技术人员、

13、管理人员2000多人公司在组织体制,且设置三个独立核臬的营业本部,即家用电器设备营业部、住它用电气设各营业部和电机设各营业部,并建立可全日本和国际性的销售网点,统一组织产品销售。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建立事业部,如电视机事业部、录像机事业部、电子零件事业部、电池事业部等。事业部设立部长一人,对事业部的经营管理负总责。他定期召开事业部各职能部长和工场长参加的部务会议,研究决定事业部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事业部也设有一套职能机构,包括总务部、人事部、经理部、技术部、品质保证部、财务部、采购部、营业部等。松下电器在1933年就建立了三个事业部,是日本最早采用事业部制的企业。事业部门是一个自负盈亏、独立核

14、算的经营单位,因此,事业部制可以更好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进行专业化分工。然而,各事业部门独立以后,比较容易脱离中央控制,各部门间的合作也日益困难。同时高度专业化的部门不一定会有全局观念去应付所有产品的危机。因此,总裁松下幸之助以集中四个主要功能来平衡分权之举。首先,松下设立严格的财务制度,由其财务主营负责直接向总公司报告其财务状况,并且订立了严格的会计制度;其次,松下建立公司银行,各部门的利润都汇总于此,同时各部门增加投资时,必须向公司银行贷款;第三,实行人事管理权的集中,松下认为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每一位超过初中学历的员工都必须经过总公司的仔细审核。

15、所有管理人员的升迁都必须经过总公司的仔细审查;第四,松下公司采取集中训练制度,所有松下的员工都必须经过松下价值观的训练。这样就形成可一种分权与集权的结合。但是,在世界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分权和集权的机械结合并不总是能应付自如的。因此,松下公司总是不断地根据具体情况,对其结合的方式和程度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组织的活力。松下公司的权威人士曾经指出,“回顾松下结构的总体特色,我们可以看到分权和集权循环出现,也就是说,并非由分权取代集权,然后集权再取代分权,事实上,这两种组织形式在日趋复杂的结合关系中来回摇摆。”例如,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混乱,为了刺激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加强广告的宣传作用,松下毅然解

16、散部门式组织结构,一人大权独揽。这时,他除可担任最高主管外,一度还亲自掌管广告部门。19531955年,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市场活跃、竞争激烈,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松下又当机立断,采取分权形式,同时设立独立的产品群,增加营销、营理和研究发展部门。19551960年,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内市场渐趋饱和,松下公司把目光投向海外,为了敲开国外市场,集中优势兵力,松下又再度实行集权方式。接着60年代初,日本经济不景气,松下公司再度实行分权制度,每个事业部门有权完全控制自己的销售活动,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73年。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和接踵而来里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给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日本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了应付危机,免受冲击,松下公司又转向集权控制方式。受这次危机的冲击,世界许多巨型公司,利润剧减,生产萧条,而松下公司不仅安然渡险,而且还趁机拓展了海外市场。这就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