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28044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2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绍早在1980年,一个包括Xerox,Inter和Digital Equipment等几大公司在内的机构,宣布了以太网1.0版本的诞生。1983年,2.0版本随之而出,这一个版本即IEEE802.3标准。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局域网并不普及,它们主要用于大学和大型的企业内部。虽然在1981年IBM公司推出的XT系列个人电脑已经投入市场。但是当时的软件业并不强大,可用的网络系统也是很少的。 随着处理器容量的不断提升,应用软件产业也有了十足的发展。用户数量出现了急剧上涨。由于用户共享资源的扩大,统一的数据管理和软件产品的增加,使得局域网的需求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局域网增长因素示意图:伴随着工业领

2、域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增长,新的网络设计出现在自动化行业中。1985年时,以太网技术凭借Siemens SINEC H1而获准进入工业通讯领域。在1996年推出的SIMAIC NET,现在已经在工业通讯中占据重要地位,而SINEC H1即为它的前身。 当今,工业以太网在工业网络中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比如在自动化工业或者在工业车间部门中,通讯协议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网络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以及软件所使用的带宽需求增加,传统的10Mbps以太网无法满足工业要求。因此,人们开始准备设计一种100Mbps的以太网(即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FDDI,100 Base VG)。

3、快速以太网起源于1993年6月,当时超过50家制造商共同建立了快速以太网联盟,目的是共同研制一种100Mbps的以太网。该组织同时还要设计所有的相关的网络元件,比如适配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管理工具。所有的产品都要符合标准,以保证不同的制造商都可以应用这些产品。这也是快速以太网为什么会被广泛应用,并受到一致赞扬的原因。到了1995年6月,快速以太网被最终确定为IEEE 802.3标准。 快速以太网提供了100Mbps技术的可能性。用户不需改变整个网络结构就可以获得高速的传输率。这就是当今为何快速以太网作为100Mbps网络,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通讯协议。 以太网在工业中早已被高度接受

4、并获得了一致的认同。但在1999年,制造商们开始了新的探索,大家希望建立千兆以太网(1000Mbps),也就是10Gigabit标准。自动化技术的网络等级为了清楚地认识以太网在自动化中的地位,我们可以将自动化系统分为以下级别:为了在一个大型企业中可以随时,充分的了解企业中各种复杂的信息,在整个自动化系统中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等级。在这些不同等级的网络中,信息可以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相互传递。 每个等级的网络都与上下相邻的网络连接,可以判定相互间通讯的需求。在最上层网络,存在众多复杂的计算机系统,能够不定期的对各种复杂数据进行响应,大量的通讯参与者和响应者在网络中相互协调。在最底层,依然有很大的信

5、息吞吐量,只是数据相对要少于上层结构。 在自动化系统网络中可以分为以下5层结构:计划编制层(Planning Level),对来自生产层的信息进行评价,组织编排并协助生产部门进行决策。在这一层中,不论是信息量还是传输速率和距离都是最大的。控制层(Control Level),对每个生产层进行协调。控制层得到来自上一层的生产编排信息,对低层进行编制。该层中的各计算机可以进行诊断,操作和记录工作。单元层(Cell Level),连接各个不同的生产层,被各单元计算机或PLC控制。现场层(Field Level),存在大量用于控制的可编程控制装置,调节和检测元件比如PLC或工业计算机等,并可以对执行器

6、/传感器层进行评价。该层可以连接至可视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响应和传输。执行器/传感器层(Actuator/Sensor Level),属于现场层得一部分并于现场层的控制器连接。该层的特点是输入和输出数据的传输速率极快。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更新时间甚至低于控制器的循环扫描周期。以太网以太网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各制造商兼容的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网络。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100或1000Mbps。LAN被定义为IEEE802标准,且不同于其他网络:总线长度或网络范围大(101000m)传输介质技术多样(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网络拓扑结构多样(总线型,环型,星型和树型

7、) 以太网一部分被定义为IEEE802.3,快速以太网定义为IEEE802.3u。网络工作方式在以太网网络中,没有主站和从站的区分。任何参与者都有权介入到总线中。为了协调各参与者,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也可以称作“听说协议”(Listen While Talk)。该协议描述的内容是,何时将数据放入到网络中,以及如何对数据冲突进行处理。如果一个连接至LAN中的参与者希望发送数据,首先要等待,直到网络“空闲”下来,也就是说网络中没有数据在传送(carrier sense)。确定网络中没

8、有数据进行传输后,该参与者开始发送自己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参与者都在等待这个“空闲”时刻,并且当该时刻来临时都开始发送各自的数据(多路访问,ultiple Access)。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冲突”。以太网通讯可以检测出这种冲突。如果CSMA/CD协议判断出冲突,数据的发送方将被中断,数据也会被删除。经过一个随机周期后,网络重新进行新一轮的数据传输。而这个随机周期通过一种国际标准的固化公式计算出来的,并不是网络随意分配的。 为了保证CSMA/CD访问技术能够成功实现,以太网网络的范围就要受到限制,从而控制数据包的最长传输时间。CSMA/CD协议所支持的最佳网络距离就成为冲突

9、区域(collision domain)。在10Mbps以太网中,冲突区域的范围是4520m。以太网数据包格式MAC地址在以太网中的每个网络接口,比如PC的网络插卡或PC内部的以太网CP模块,都具有一个以太网地址。通常这个地址被称为MAC(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该地址在以太网网络中都是特定的,独一的地址。MAC地址有个字节,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MAC地址)识别制造商。第二部分可以判定一个工业以太网中的不同节点。数据包格式:以太网数据包的格式是以太网标准的特征之一。所有的数据都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交换,并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此功能与数据报相似。为

10、了安全的传输这些数据,除了必要的数据信息,还要加上一些附加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名称和作用:Preamble和Framestart:Preamble长度为个字节,要与其他通讯参与者保持同步时钟脉冲。它与Framestart在以太网数据包中共同担任数据起始标志的作用。 Destination Address:该地址作为网络中MAC地址的一部分,代表数据接收设备的地址。 Source Address:同样属于MAC地址的一部分,代表数据发送设备的地址。 Data Field Width:数据长度代表以太网数据包中数据的准确长度。长度范围从0到1500字节。 Data and Pad:根据CSM

11、A/CD的协议规则,为了保证在数据发生冲突时能够准确被监测,以太网数据包必需提供至少64字节的内容,如果实际数据低于这个长度,在该段内要增加更多的数据以保证达到最小数据容量。 Check-Sum:以太网的数据包还包括一个校验位。如果该段检测到传输错误,则必须中止传输并阻止数据访问下一协议层。以太网传输介质:以太网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传输介质,通常使用以下几种: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早期,主要使用同轴电缆,但是现在更多的还是使用双绞线。这种电缆包括两对铜线,每一对都两两相绞。而且每一对双绞线都有金属屏蔽层和绝缘皮层。光纤主要应用于长距离或高传送率的场合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电缆,都有不同种类的插头与之对应

12、。比如RJ45插头适用于双绞线:通常,双绞线连接发送设备(TD)和接收设备(RD),两端接口相同。这些电缆连接网络参与者,比如PC或以太网CP插卡等装置。两个网络参与者本该用电缆直接连接,比如PC直接连接至以太网CP卡上,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直接连接,而需要跨线。请看下图:中继器/集线器中继器用于连接各网络段,从而延展了网络范围,扩大网络拓扑结构。集线器的功能与中继器相近,但是它带有更多的接口,因此也成为多路中继器。中继器或集线器将网络段扩大,使数据传送到更多的设备中。因此,中继器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电缆(比如同轴电缆和双绞线)。集线器通常也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参与者。 交换机/网桥:与中继器

13、相比,网桥不仅能使数据传送到更多的设备中,而且当冲突发生时,网桥可以将网络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冲突区域。交换机的功能与网桥相似,但是它可以将网络分隔成更多的区域。因此,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可以分隔出两个冲突区域。网桥和交换机可以连接在不同传输速率的以太网网络间,比如一端是10Mbps,另一端是10Mbps。 路由器/网关:路由器是另一种具有扩展功能的元件。路由器不仅能识别出各种以太网数据包,还能读出它们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包的地址信息,经过路由器的分析,按照地址信息将该数据包传送至相应的接收设备中。通常路由器连接于不同的独立的网络间。下图是一个Ethernet-ISDN Router的连接示例。

14、路由器连接在Internet和LAN之间。快速以太网 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的比较快速以太网与以太网非常相似,快速以太网标准基于经典以太网标准(10 Base T)而建立,但传输速率由10Mbps提高到100Mbps。 快速以太网的优点在于: 现存的以太网技术可以被进一步的应用。对于初次使用快速以太网的用户来说,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直接使用且很快的掌握。 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的共同特点:数据格式:最短长度:64字节最大长度:1518字节地址区长度:48字节访问协议:CSMA/CD传输介质:除同轴电缆外其他相同通过中继器可以扩展网络。 不同点:两种网络的差别在于快速以太

15、网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 快速以太网的扩展能力明显小于10Mbps的经典以太网网络。为了保证CSMS/CD的有效性,从一个节点到另一节点的数据包传输时间被严格限制。传输时间取决于传输速率,以及被扩展的网络段。10Mbps以太网的最大长度为4520m,快速以太网为412m。当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时,快速以太网的最大扩展距离为205m。如果使用光纤的话,可以达到320m,不过这也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拓扑方式。而10Base T经典以太网的拓展扩展距离可以达到500m。 快速以太网不支持同轴电缆。快速以太网支持以下传输介质:100Base T4 支持第3,4,5类4对双绞线100Base TX2支持第5类2对双绞线100Base FX 支持62.5/125m两芯光纤 而经典以太网可以使用双绞线,光纤以及同轴电缆。 快速以太网的网络设计不同于经典以太网:在经典以太网中,或多或少要用到中继器,在两个节点点不超过4个中继器。快速以太网网络中最多只能使用2个中继器。而中继器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类中继器:这类中继器支持100BaseFX,100BaseT4和100BaseTX(支持光线和不同类型的双绞线)。在一个网络中(一个冲突区域)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