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树下的故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25423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藤树下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紫藤树下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紫藤树下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紫藤树下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藤树下的故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案例:紫藤树下的故事 扬中市实验幼儿园 李红梅摘要: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应有的权利,只有满足孩子的天性和权利,他们才能获得健康和快乐。“紫藤树下的故事”中教师始终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顺应儿童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抓住幼儿探索的火花,鼓励幼儿去探索。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让幼儿学更多的东西,而是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自由去想、自由去做,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关键词: 自选活动 尊重孩子 倾听心声 自主探索活动背景:幼儿园草坪旁有一长廊,长廊旁种了许多紫藤树,到了初夏,紫藤长满茂盛的

2、树叶,小朋友常到长廊下休息、做游戏。镜头一:有一天,大家玩过大型玩具后,我安排孩子们自选活动,孩子们一声“耶!”分头行动:陆一爽、管平逾、杨玉婷等孩子玩起了“办家家”游戏,她们捡来许多小树枝堆在一起准备煮饭,用树叶做碗,找些烂泥巴搓起了小圆子,还摘了一些像葱一样的叶子切断了做菜,几个孩子嘴里叽里咕噜说个不停。很快,她们旁边又聚集了许多孩子,陆一爽安排他们做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等,孩子们真的像模像样地叫起妈妈、爸爸、姐姐、妹妹,各人担任起自己的角色。突然,做“妹妹”的严帆小朋友喊“肚子疼”,大家赶紧将严帆扶到长廊上躺好,许晨远小朋友主动当起了医生,在地上找到一根小棍子做针筒,给严帆打起针,爸妈

3、们围在严帆身边叫她勇敢、不要怕, 长廊里的孩子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有的站在长凳上、有的爬到围墙栏杆上,有的跟在别人旁边翘首相望,原来这些孩子们发现紫藤上有许多好看的小瓢虫,戴泽平喊来老师帮她捉树叶上的虫子,我很快帮她捉到了虫子,平平当宝贝似的和小虫子玩去了,只见沙钊杰小朋友也发现了一只,他爬上围墙栏杆,小心翼翼地拖下树枝扑上去捉住了它,这下,几个孩子都围着它,争着要看小瓢虫,沙钊杰小心地张开手,只见瓢虫在孩子手心上爬来爬去,突然一下飞走了,急得沙钊杰直跺脚,何思勰说:“我们再去捉!”他们又围过去仔细地找,发现瓢虫就捉住,够不着的地方孩子们主动喊老师去帮忙。在老师的帮助下,许多孩子都捉到了许

4、多小瓢虫。孩子们都不认识这些小虫子,纷纷跑来问老师,我告诉孩子们这是瓢虫,专门吃蚜虫。孩子们记住了名字,玩瓢虫时小心极了,用手心小心捂着,生怕它再飞走,有的不小心瓢虫飞走了,又赶紧去捉,忙得不亦乐乎。该到回教室的时候了,我说:“瓢虫和我们玩了好长时间了,它们又要去捉害虫了,我们把它放回去,等会儿再来和它们一起玩,好吗?”孩子们点点头,把手中的瓢虫放了回去,恋恋不舍地回班了。活动评析: 在整个户外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十分重视儿童的价值,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宽松的气氛,自由选择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大家在活动中是那样无拘无束,儿童自然的、内在的、潜藏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镜

5、头二: 孩子们回到教室,有关瓢虫的话题一直在班中一半左右的孩子中展开。沙钊杰说:“我们回家了,瓢虫还在树叶上等我们吗?”姚林说:“我们吃饭了,瓢虫吃什么?它会饿死吗?”当我告诉孩子们,吃完饭后,我们再去和瓢虫玩时,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次吃饭是吃得最好、最快的一次,我想:孩子的心已飞到长廊下了。活动评析:尊重孩子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要真正理解孩子,设身处地地去为孩子考虑,理解孩子的需要。抓住幼儿探索的火花,鼓励幼儿去探索。镜头三: 吃玩饭后,孩子们就吵着要散步,我问:瓢虫有没有翅膀?有的说没有,有的说有,瓢虫会飞。我又问:“瓢虫会飞,我们怎么和它一起玩?”孩子们为难了,沙钊杰说:“我们拿一只

6、玻璃瓶子,把瓢虫装在里面,瓢虫就飞不走了。”这一下,孩子们想起来了,有的说:“用一只小箱子装起来,瓢虫就飞不走了。”有的说:“瓢虫喜欢树叶,我们就用树叶接住它。”孩子们找了许多可以装瓢虫的瓶子、盒子出发了,一到长廊就迫不及待地找起来,这次大家有经验多了,有的是一个人聚精会神地找,有的是几个孩子一起找,一旦发现瓢虫,几个孩子拉的拉、喊的喊,实在够不着,喊老师帮忙,很快许多孩子捉到了瓢虫,围在一起玩起来。我乘机引导幼儿观察:“瓢虫长的什么样,是怎样飞起的?”许晨远说:“瓢虫像甲鱼,身上背着能飞的壳”,杨勤之说:“瓢虫像坦克,会爬、会飞,真了不起,”我说:“看看瓢虫有几只脚?瓢虫的头上有什么?”瓢虫

7、很小,但孩子们还是非常认真地数,发现瓢虫有六只脚,爬起来很快,瓢虫和蚂蚁、蜗牛一样有天线一样的触角,大家还发现瓢虫真漂亮,身上有许多小点点。我说:“数数看,背上有几颗小点点。”大家又仔细去数,发现瓢虫背上都是7个点点,我告诉他们背上有7个点的瓢虫叫七星瓢虫,它是捕捉蚜虫的能手,专门吃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午睡时间到了,我说:“瓢虫老是待在瓶子里会死的,我们让它去捉虫子,等我们睡醒了,再来和瓢虫玩,好吗?”孩子们都将瓢虫放回大自然,只有戴泽平不肯放,要求将瓢虫带回家,我点点头,见我同意,平平高兴地、小心地用瓶子装着瓢虫,回到了教室放在自然角中观察。 起床后,许多孩子自发地围在瓶子旁边和瓢虫玩,看

8、见瓢虫在瓶子里一动不动,沙钊杰说:“瓢虫,你睡觉了吗?”姚林说:“瓢虫一定也睡着了,我们快喊它起来。”陆一爽说:“瓢虫一定不高兴,把它一个人关在瓶子里,多难受。”大家一致要求将瓢虫送回树林,去捉害虫。老师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又组织孩子去长廊边过了把瘾。活动评析: 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儿童和教师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教师双方都是作为平等者和学习者而参与的。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可省去教师额外的努力和不必要的劳动。如果我们把幼儿真正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来尊重,那么幼儿将是平和的、自律的,轻松、愉悦的。 一、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

9、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新纲要明确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我们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应有的权利,只有满足孩子的天性和权利,他们才能获得健康和快乐。在此案例中,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幼儿学更多的东西,而是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自由去想、自由去做,让他们有更多的户外活动,可以和同伴一块游戏,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

10、、健康成长的童年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在此案例中我们发现:户外自由活动对幼儿的限制比较少,它能充分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帮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幼儿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在活动中往往表现得积极、投入、尽兴,能主动自发地形成交往,进行想象,积极商量,获得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充分表现自我和实现自主发展。二、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教师积极参与,共享游戏欢乐 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不是由教师硬性安排的,而是由幼儿自己选择的,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如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泥饽饽,或是与孩子们一起挖沙、找瓢虫等。在此案例中,教师始终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出发点的。幼儿对瓢虫的

11、兴趣持续了近两个星期,孩子们对瓢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始终自发地主动活动,教师只作为聆听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积极参与活动,有时建议指导,有时给予一定帮助,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幼儿中的一员,师生之间较少出现距离感。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并对幼儿表达支持、赞许的态度。这种平等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因而游戏中较少看到幼儿依赖教师的行为。教师通常不对幼儿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与他们一起活动,用行为感染他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计让儿童玩得高兴。 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注意幼儿和谁玩、在哪玩、玩什么、玩得如何等,并依平时对儿童活动特点的观察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