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23086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3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训练3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题组一模拟大题1(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刘宋王朝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纵观刘宋诸帝,自武帝以来的佛教政策主要表现为迎请礼遇著名僧尼、建寺造像、设立法会、延僧讲经、敕令皇室子弟师友于僧尼、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等。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尤其是王朝建立者及以非正常方式获得皇位者,多借助佛教方面之预言、祥瑞及谶言来为其政权作神圣性及合法性之论证,以此扬己之德、稳固政治。然而,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佛寺塔像之兴造、淘汰无行僧尼、设立僧官及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等,正

2、是这一系列措施使佛教之发展得到了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从而避免了其在北方因过度伪滥而遭遇法难的命运。摘编自林飞飞刘宋帝王与宗教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刘宋王朝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宋王朝佛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基本态度:扶持并利用佛教;以佛教不侵犯王朝统治为原则,适时进行管制。背景:佛教兴盛;王朝更迭频繁。(2)积极影响:促进佛教与政治结合,神化了皇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与崇佛邦国的往来和交流;对佛教进行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促进了佛教的兴盛与良性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可

3、知刘宋扶持并利用佛教;根据“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可知刘宋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进行管制。第二小问,由所学知识可知,其历史背景为政治上王朝更迭、皇权交替频繁;思想文化上佛教勃兴。第(2)问,刘宋扶持并利用佛教有利于佛教与政治结合,神化了皇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进行管制有利于对佛教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促进了佛教自身的良性健康发展;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有利于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以上政策,推动了佛教的兴盛。2(2019四川泸州诊断)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初沿明旧制,按照一条鞭法征派赋役。由

4、于官僚豪绅的隐匿和地少丁多的农民的逃避,地亩和人丁数很难确知。随着土地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无地、少地的农民越来越承担不起丁税的重负,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鉴于这种情况,清政府在康煕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多征。但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只是固定了丁银数额、并未废除丁银,丁役负担不均的问题仍存在。为了彻底解决负担不均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清政府于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将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即所谓“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制”,规定把康熙五十年固定下来的丁银(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摊入田赋银中一并征收。摘编自王士

5、立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赋税改革的影响。答案(1)背景: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增派混乱、赋役负担不均);土地兼并,人口增长;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2)影响:废除了人头税,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赋役负担更公平,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以缓和社会矛盾;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人口增殖的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为了彻底解决负担不均问题”得出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根据“随着土地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得出土地兼并,人口增长;根据“农民越来越承担不起丁税的重负”“不断地进行反抗

6、斗争”得出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第(2)问,根据“下令将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得出废除了人头税,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根据“农民越来越承担不起丁税的重负”“以缓和社会矛盾”得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以缓和社会矛盾;根据“规定把康熙五十年固定下来的丁银”分析得出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人口增殖的作用。3(2019四川仁寿诊断)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刘铭传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集中解决防务中炮和船两大问题。到1888年7月,共修筑新式炮台10座,配置新式炮,以澎湖作为海防建设的重点,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改变了台湾“水师无船”的状况。刘铭传初到台

7、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1886年刘铭传设立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命令地方官府对于番民“教之耕耘,使饶衣食”,发展番地生产。刘铭传于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海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经清廷批准,他在台北成立了铁路总局,到1891年建成了一条北起台北,南抵新竹,全长68公里的铁路。刘铭传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1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主要

8、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改革的作用。答案(1)筑炮台、购火器等,加强防卫力量;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招抚土著人民;筑铁路、开办近代通讯事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2)有利于台湾的国防和反侵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缓和台湾社会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巩固台湾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动台湾社会近代化;培养大量新式人才。解析第(1)问,根据“共修筑新式炮台10座,配置新式炮”得出筑炮台、购火器等,加强防卫力量;根据“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得出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招抚土著人民;根据“在台北成立了铁路总局,到1891年建成了一条北起台北,南抵新竹,全长68公里的铁路”“刘铭传于

9、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得出筑铁路、开办近代通讯事业;根据“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得出大力发展近代教育。第(2)问,结合刘铭传在台湾改革措施,可从有利于台湾的国防和反侵略、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台湾社会的安定、推动台湾社会近代化和培养大量新式人才等角度分析总结。4(2019云南大理检测)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141918年,中国新兴民族企业总量达到534家,资本总额达到119亿元,这些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191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等问题。19191921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受邀来华

10、讲学,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学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22年,北洋政府进行学制改革,改革后的学制被称为“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求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壬戌学制把中学修业年限由四年改为六年,将中学切割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各三年,特殊情况下也允许“二四制”和“四二制”的存在。壬戌学制引进美国道尔顿教学模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自由支配时间进行自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适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摘编自单增淳壬戌学制对中学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

11、中国学制改革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制改革的特点。答案(1)有利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雇佣工人的文化素质;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步团体和知名人士的推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2)特点:指导思想具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学制年限有所延长,特殊情况下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受到西方教育模式影响,注重因材施教。解析第(1)问,结合学制改革的时间是1922年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学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据材料“这些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受邀来华讲学,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

12、,对学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雇佣工人的文化素质及进步团体和知名人士的推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也为学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2)问,依据材料“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等问题”“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求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可知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具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和一定的科学精神;依据材料“壬戌学制把中学修业年限由四年改为六年,将中学切割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各三年,特殊情况下也允许二四制和四二制的存在”可知新学制年限有所延长,特殊情况下可以因时因地制宜;依据材料“壬

13、戌学制引进美国道尔顿教学模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自由支配时间进行自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适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可知新学制受到西方教育模式影响,注重因材施教。5(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64年6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东部沿海等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的一部分迁移到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三

14、线以及一、三线中间的二线地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摘编自魏后凯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答案(1)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2)改变了工业布局;推动了中国的国防建设;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解析第(1)问,三线建设的背景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来分析。国际方面,20世纪60年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一方面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与苏联关系破裂,在外交上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一方面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另一方面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这一时期,国防安全

16、面临威胁。从国内角度来说,“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建设的工业多布局于东北地区,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因此要开展三线建设。第(2)问,材料中列举的各项工业成就体现出我国工业布局的改变,西部地区一改工业落后的局面,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为西部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利于西部开发。6(2019广西百色摸底)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已经步入正轨,城市改革自然而然地成为改革的重心。适于我国工业和企业的改革思路是首先推动产权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产权界定、产权清晰和股份制改造。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小企业特别是一般轻工业企业可以走股份制的道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则不能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