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21830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高等教育相关范本(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摘要:1971 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为美国实现从工业化国家转变为知识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人力资源基础。美国高等教育率先实现普及化,具有原发性和创新性特点,在教育制度、发展模式和政策选择等方面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影响,对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关键词:美国 高等教育 普及化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40年代末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于70年代进入普及化阶段。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美国用了近30年的时间。虽然美国高等教育深受欧洲特别是英国和德

2、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但就高等教育普及化而言,美国模式具有“原发性质”。一、美国模式的典型特点1636 年,英国殖民者在马萨诸塞州创办哈佛学院,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开端。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两次大发展。第一次发生在1870-1880年,美国联邦政府基于当时农业发展进入机械化,工业化将要起飞,需要大批农业专门人才和工程师,就把联邦的土地赠给各地举办高等教育,高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第二次发生在 1960-1970年间。由于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政府为了再次取得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领先地位,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教育投入,设立国防教育法案,并运用各种奖学金或贷款吸引大批青年进入高等学校

3、。大学生数量由1960年的3 582 726人增加到 1980年的8 580 887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采取一种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模式。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政策方面负责任;由公立高等学校和私立高等学校共同提供教育产业和服务;学生缴费上学,对国家需要的专业和贫困家庭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及资助形式,保障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1多种大学类型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现载体主要包括三大类:综合大学(研究型大学)、州立大学、社区学院。州立大学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学术性研究人才,为国家研发和高科技服务;州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中层的服务社会的工程师、会计师等技术

4、人才;社区学院则是为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就业准备并为研究型大学和州立大学输送优秀的合格学生。美国社区学院是一种集大学基础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区文教服务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满足社会与市民高等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重视制度建设(1)优惠政策:通过大力发展公立高等教育,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2)政策因素:1200万复员军人的就业压力。 (3)推进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美国在其实际拥有大众高等教育之前,就早已经拥有了适应于大众高等教育的结构,这一结构是伴随着二战后的复员军人法案(the GL Bill)开

5、始的,而且仍然在产生作用。在高等教育学士培养方面。美国形成了以公办学校培养为主,公办学校、非营利学校和营利学校共同培养的格局。公办高等教育在美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支柱作用,学士学位的70以上、硕士学位的50以上由公办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同时,美国社区学院是一种集大学基础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区文教服务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满足社会与市民高等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高进低出模式所谓高进低出,是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率高,保持率低、毕业率低。据统计,美国大学学生学习保持率只有 68,即有近13的一年级学生不再继续读二年级。近三年,美国大学学位

6、的完成率也达到近30年来的最低点。2003年,美国四年制大学学位完成率全国平均为 5160,其中公立大学学位完成率为412,硕士学位为 3820,博士学位为4660;私立大学学士学位完成率为545,硕士学位为538,博士学位为646。同时,两年制学院的学位完成率全国平均仅为343。二、美国模式的深度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率先实现普及化,有其深刻的思想观念、教育体制、发展思路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原因。进一步说,由公共属性、市场机制和多样化服务构成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要件。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1900年,美国人口只有4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到1999,这个比例已高达43。1900年,25岁

7、以上人口中只有27进入四年或四年以上的大学学习;到1999年达到了236。到2014年,所有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将继续增加15-20。1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美国高等教育的需要基础是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结合起来,促进个人在国家发展中得到发展,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得以实现,促进全社会共同发展。“我们进而相信,如果可以在个人的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建立起平衡,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社区就会建立起来。我们希望学院作为一个生气勃勃的学习社会可以成为整个社会的楷模。”“通过有效的学院教育,学生们应该成为有能力的个人,同时也应该致力于公共事业。”在美国人看来,公共教育体制是美国在世界上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原因,与政府

8、的民主体制一样重要,比军事实力、企业文化更为重要。美国人不但认为公共教育体制是美国成为世界领袖的原因,而且认为不断的变革与改革对美国保持其未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至关重要。2公立学位与私立学校相结合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相结合,共同发展高等教育是各国政府的制度和政策选择。美国政府将高等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事业,将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最大的国家利益,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来源主要有学费,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拨款,私人捐赠,销售与服务和财政资助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美国高等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和州政府、地方政府、学生学费、私人投入、捐

9、赠收入和销售服务等方面。对比一下美国公立和私立高等学校财政来源情况可以看出,公立学校51的财政收入来自各级政府投入,“市场化”经费收为49,其中学费达到19;各级政府对于私立高等学校的投入占私立学校总经费的 17,“市场化”经费收入高达83,其中学费比重高达42。公立和私立学校财政来源中均有22来自销售与服务收入。3高等教育的市场机制高等教育市场化是20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变革趋向。正确处理公益性与竞争性的关系,是美国高等教育走向成功和率先实现普及化的至胜法宝。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定义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

10、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1)采用等价交换原则,实行收费入学。美国学生读大学,无论私立或公立大学均需个人付学费,这是个人投资的一面。同时,因不同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质量不同,所缴纳的学费也存在很大差异。如一流的私立大学,四年制本科生学杂费最高收到15万美元,无名望的私立大学最低只收到1000美元;一流的公立大学,高的收到3000美元以上,低的只收到1000美元,悬殊很大。(2)通过竞争,争取生源。美国大学的经费13来自学生学费,13来自外界社会的赞助,大学本身的经费渠道也是13。(3)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全球化的时

11、代背景下,美国大学更加注重教育国际化,积极开拓留学生市场已成为大学创造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4热战与冷战的推动美国是20世纪以来三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最大蠃家。几乎与三大军事战略同时,美国赢得了三次人才大战。1910-1920年、1940-1945 年和1975-1990年是美国大学教育发展的三个快速增长期。美国学者认为:影响美国提升科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苏美冷战和军事竞争而增加研究与发展经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20世纪后半叶,美国的地位相当突出,以至全世界30的大学生是美国所培养的。5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多样性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实力所在。教学、研究和服务是美国高等学

12、校和教师的三重责任。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持。美国有研究性大学,也有社区学院,并在二者之间迅速地出现了一批博士授予院校、综合院校、文理学院和专科院校。科学研究的主体是处于美国大学体系顶端的100所大学,这些学校得到联邦政府分配的大部分科研经费。大学为社会,即为政府、工业、农业和包括工会、公众利益组织及其他组织在内的各种特定的利益团体提供直接服务的作用,是美国高等教育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国高等教育有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非常不同的功能和结构,进一步说体制和结构创新是美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重要因素。美国只有少数大学生修读四年后就取得学位;64的大学

13、生在入学五年内取得学士学位,16的学生五年后仍未毕业,20的学生未完成学业就休学。三、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隐忧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由于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不同,人群正在分化,即使是像美国这样教育发达的国家也难逃其运。美国高等教育存在三大隐忧:一是令人担忧的基础教育。美国高等教育十分发达,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教师,高等教育经费也是世界第一。与高等教育相比,美国的基础教育存在差距,在某些美国学者看来,“人们广泛认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最失败的初等、中等教育体系。”与此相反,中国却有良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美国学者达尔尼夫主编的知识经济一书中海德里克史密斯先生甚至认为“投资于一位受过

14、良好教育的中国高中生,使他掌握必要的市场技能,看来比再教育一位不合格的美国高中毕业生更合算(成本更低)。”、二是人群之间的教育差距。在美国,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人群之间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比例存在较大差距,人际之间的知识、能力与技能鸿沟不断扩大。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发展规划将这种危机感上升为“两种国家公民”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国家正逐渐地被分为两个国家:一个 国家的公民具备阅读能力,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不具备这种能力;一个国家的公民心怀理想,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胸无大志。”三是外国留学生下降趋势。争夺、开发和利用国际人才为本国经济、科技和军事发展服务是美国政府维护经济发展

15、和国家安全的长期战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国,吸收了全球近50的留学生。受“911事件”后美国签证政策影响,2005年,在美国大学机构留学的外国学生降低到自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学项目的留学生下降了6%,来自印度、中国和日本留学生下降最快,印度和中国正在迅速地建设自己国家的高等教育基本框架,并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美国法律教育看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法律教育在许多国家既是该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法律教育几个侧面的观察研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所启发。 一、美国法学院的本科教育 当

16、今世界主要有三类法律教育模式,一种是英国式的本科教育模式,把法律教育作为普通的大学本科专业来进行。当然在这种模式下,法律本科(Bachelor of Laws,简称LL.B.)毕业后,还有不少于一年的法律职业训练,然后才可以执业做律师。其二是澳大利亚双学位模式,学生同时在法学院和另一个院学习,经过五到六年取得法律和另一专业的双本科学位。其三是美国式的本科后法律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进法学院之前必须有一个非法律的第一学位,然后才可以攻读法律“本科”。大部分学生在进法学院之前已有一个其他专业的本科学位,也有一些已拿到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把法律教育放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行,这实际上是把法律教育视为一种专业教育,而不是一般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