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18613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芬水中学汇报材料(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百年重教风尚 打造边远乡镇名校芬水中学发展情况汇报2014年3月26 日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很高兴迎来了各位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我代表全校400多师生对领导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学校有关情况向领导们作个简要汇报。恳请领导们对我校的工作尤其是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把脉会诊,科学决策。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始建于1923年,有90多年的办学历程。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438人,在职教师38人。毛田是块兴教的热土。著名教育家罗輈重先生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国后,毅然回到家乡捐资创办陶龛学校,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小学之一,享有“北有行知(陶行知),南有陶龛”的盛

2、誉(1986年重建的陶龛学校于2005年已并入芬水中学)。近几年,芬水校友纷纷回到母校,掀起了捐资兴教的热潮,共计捐资200多万元。芬水是块育人的宝地。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爱国人士,仅在解放军任团级以上干部的就有40多人。目前,校友遍布党、政、军、商、企、农各条战线。在校友会的倡议下,校友们支持母校建设的热情高涨,共建母校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二、近年学校发展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校友积极资助,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快速改善。1、2008年,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捐款25万港币新建了学生宿舍楼,将学校改

3、造成了一所寄宿制学校。2、2009年,在湘乡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拆除了学校原有D级危房,新建了食堂。3、2011年,在湘乡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学校申请创建湖南省合格学校。毛田镇党委政府把原属政府企业办的红碎茶厂无偿划归学校,征收两口塘、2亩良田,建成了现在的田径运动场,使校园面积扩大一倍。解决了学生的活动场地,添置了活动器材,新装备了各功能室。4、2011年,为弥补合格学校创建资金的不足,学校通过多方渠道、广泛发动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成功举办了“芬水中学合格学校创建筹资募捐大会”,当场募集建校资金62万多元,修建了学生洗碗棚、食堂洗菜间,扩建了学校排污管路,新建了学校文化墙,新建了国旗台、

4、雕塑园,进行了校园绿化,硬化了部分地面,营造了学校的文化氛围。5、2013年,“步步高”集团为我校解决爱心午餐6.6万元受益学生达300多人次。湘潭平安保险公司为我校捐赠价值6万多元的办公桌椅。湘潭晚报为我校捐赠价值3万多元的图书。6、学校一直以来广泛联系校友,发动社会力量一起办学兴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效。2013年,通过学校不懈的努力和争取,联系到了毛田籍企业家、株洲宏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继疆先生,捐资100万元,新建了科教楼。7、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帮助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学校办学质量也逐渐提高,社会评价也越来越好。在2011年的合格学校创建验

5、收中,学校获得湘乡市第一名,湘潭市优秀单位。2012年,芬水中学在初中毕业会考评价中获得同类学校第五名、获湘乡市一等奖,实验教学获湘乡市先进单位。2013年在初中毕业会考评价中,又一次取得市级奖励,获湘乡市二等奖。2013年学校申请国家专项福利彩票公益金,建设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获得湘潭市教育局、湘潭市文明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领导表态说要继续加大投入,把芬水中学创建为湘潭农村乡村少年宫的示范学校。目前,学校学生巩固率为100%,曾经去县城读书的学生陆续转回了我校,30多名娄底籍学生也慕名来到我校求学。三、 未来发展规划学校将以教师强校、质量兴校、特色立校为宗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边远乡镇名校。

6、规划在未来三年完成以下办学目标:1、创建成湘潭市“两型”示范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2、将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湘潭市“示范乡村青少年宫”,积极探索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3、为传承湖湘文化教育底蕴,继承发扬罗辀重先生的教育思想,创建学校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学校拟借水府旅游示范区开发的机会,积极争取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的支持,新建罗辀重纪念馆。4、建设好教师周转房,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教师安心在边远学校任教。5、积极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定期举办校友联谊会,积极筹措建校资金。争取国务院外事办、湘乡市移民局、株洲宏达电子有限公司已经达成的初步协议,为学校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6、加强内部

7、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凭一流的条件、一流的教师、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办学成果实现创建边远乡镇名校的梦想。四、期盼解决的困难1、急需新建综合楼,解决学校功能室用房紧缺问题。我校服务范围为24个村。根据计划生育新政策出台后我校服务范围内出生人口增长的预计,以及因学校办学条件变化、教学质量提升导致服务范围内学生陆续转回、娄底籍学生慕名求学等实际情况,学校办学规模定位为600人。目前学校无综合楼,不少功能室紧缺。少年宫现用的美术室原系五年级预留教室,少年宫棋艺活动室系教师办公室,缺小学科学实验室,缺教师电子备课室,少年宫的手工制作室、科技制作室和物理实验室共用,理化生实验室本应是3间而现只有

8、2间,学校近500师生没有阅览室,图书室房屋太小,学生宿舍楼中间本应是寄宿生管理教师的住房也挤占作了功能室。学校规划新建一栋综合楼。一楼作功能室,二楼作乡村少年宫,三楼作罗辀重纪念馆和阅览室。综合楼预计200万元。经费来源为:一是再次发动校友们捐资(部分校友已答应捐资),二是请求教育行政部门支持(2011年合格学校验收时湘乡市教育局已向湘潭市验收组承诺在验收后新建综合楼,解决功能室的问题),三是请求已承诺的重点单位支持(国务院外事办、湘乡市移民局、株洲宏达电子有限公司等)。2、期盼迅速建好教师周转房,解决教师住房紧张的问题。学校现有教职工38人,随来期学生人数的增加,需增加3名教师。现有教师住

9、房仅一栋16套住房。有2对双职工带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母亲共居40多平方的住房内,另有4对教师夫妻带小孩住,还有8人住学生宿舍,还有4人没有住房。庆幸湘潭市教育局、湘乡市教育局为我校争取到了2013年中央财政的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请求将新建的教师住房建成5层20套,并将现有教师住房进行装修改造。3、期盼规划建设学校环境氛围,从长远考虑。教学楼前坪狭窄、学生活动场地不足,需移除教学楼前的土坎以满足学生活动需要。同时学校前坪需硬化、学校文化氛围、绿化建设需长远规划,配套设施需合理配置。为弘扬校友们的捐资兴校义举,拟建设“功德墙”。4、期盼解决学校饮用水问题。芬水中学饮用水问题一直困扰全校师生,制约学校

10、发展、危及师生生命健康。师生用水取自附近的河道,因附近养猪场的污水排放,严重污染了学校用水水源,曾于2011年引发了200多人的腹泻事件。饮水取自学校开挖的水井,水量不足,严重困扰着全校师生。经学校多方协调,拟从附近的村民组开井取水,在校内新建水塔,改造水管以解决师生饮水问题。 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对我校的特别关爱,尤其是对我校建设的鼎力支持!我们将以领导的检查指导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边远乡镇名校。罗辀重先生简介罗辀重,湖南湘乡县人,字春驭。生于1889年。父亲罗申田,清末翰林,历任江苏参谋处督办、驻西藏左参赞兼总参谋等职,191

11、2年被叛将钟颖谋杀。1914年,罗辀重为报父仇并惩国贼,咬指血书上诉。翌年,北京政府将钟处死,将罗申田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未几,罗辅重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早在1901年,罗申田在家乡创设陶龛义学,1906年改为陶龛两等小学堂。1912年罗辀重接主校政,更名为陶龛学校。1920年学成归国。罗辀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鉴于中国贫穷落后,罗辀重认为“革命必先革心,救国必先救人”,遂向学校加捐田租百石,以教育为己任,并以“血性”二字定为校训,作为教人律己的方针。罗辀重认为,“儿童是主人,教师是公仆”,教师应当重视儿童,帮助儿童,为儿童服务,因而提出“三

12、血主义”,即教师应为学生而“磨血、呕血、耗尽心血”。他认为“学校教育是造就人类生长价值,应为社会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因此,他创办两年制特科班,下设农业科、养殖科、纺织科、应化科、木工科、文书科、社会科、地方自治人员训练科、人民团体书记训练科、图书管理训练科等;结业后,向社会有关部门推荐录用。教学方法上,实行“导生制”,教师为学生解疑释难,增广知识,与学生交流思想。陶龛学校各科教学实行课堂学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反对读死书。学校重视学生自治,成立有陶龛学生服务团、陶龛生产合作社,开辟两个农场、几处工艺园地,作为特科班与中学实验班见习场所。罗辀重认为课堂知识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来巩固和发展(即第二课

13、堂教学),学校设有30余种课外专业活动小组,打破班界,自由报名参加,发挥各自的爱好与专长,直至掌握某门技术单懂某门知识为止。他还认为“教育之范围应包括社会教育”,即应包括学校、家庭等平时的言谈、讨论,彼此交换知识,因为模范作用和社会风尚所暗示的趋势这种“间接关系远过于直接关系之重要”。3 罗辀重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独具风格,为中国乡村小学教育树立新典型,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的盛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辀重,他仍坚持办学。曾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湘乡县人民代表会议。1950年清明节,因受弟妇诬陷,愤而投水自尽。1986年,湘乡市人民政府恢复陶龛学校,并建“罗辀重纪念馆”,后出版罗辀重遗著选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