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18093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开题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师范大学 学院 专业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学号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我国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应策略选题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向学校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在各种层面上的平稳渐进和相互衔接,而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身体、心理、社会性发展上的衔接是其实质。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上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并互相配合,要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和小学良好的衔接工作,一方面能确保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具备学校要求的一般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保证,

2、学校可以依靠和有效利用儿童在幼儿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对教育目标、内容、实施手段和评价机制做出科学的调整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以减轻幼儿入学前后的心理负担,不但能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也能让幼儿在适应小学教育环境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和必要。但幼小衔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或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和解决有助于幼小衔接工作更加顺利和成功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该选题则分析了幼小衔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幼儿适应性困难”问题及其主客观

3、原因和对应策略。分析了国内幼小衔接工作面临和出现的几个普遍问题,并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其对应的解决策略,因而对目前国内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透析。研究综述(前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涉及幼小衔接的研究,前人已经有过“对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近十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研究综述”、“儿童观的结构与幼小衔接”、“对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解决幼儿入学社会性适应问题浅谈”、“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的作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幼小衔接中的三方对话、三位一体”

4、、“搞好幼小衔接,提高幼小教育整体改革效应”、“幼小衔接成果分析及问题探讨”、“在幼小双向互动中谈幼小衔接教育”、“影响幼小衔接的外部因素”、“从小学的角度审视幼小衔接问题”、“幼小衔接研究述评”等研究。其中: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研究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李子建教授和西南大学杨晓萍教授等人提出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柴赛飞采用文献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等五个方面展开现状研究, 认为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也应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周希冰认为在数学教育中幼小衔接产生的根源主要

5、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幼儿学习心理等三个方面。李志弘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实施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科学教育中幼小衔接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科学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建构及实施建议。秦振飙、侯莉敏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从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特定形式学前班必要性的认识;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目标的选择;对教材的选用;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对课程内容的决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对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方面,余玉茹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家庭应为孩子做好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郑立华认为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家园合作

6、和沟通,从而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郭丽亚、哀凤芝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着幼小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差异过大;教育方法和环境不同;学习负担差异严重;部分教育内容重复等四方面的问题,因此从入幼儿园起就应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刘红颖认为学前教育应为小学教育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园要有意识地、科学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陈娟、王丹杰提出幼儿园三年制教育,形成幼、小“三”加“五”共八年教育新学制,认为三年制幼儿教育与小学五年制教育衔接的关键是减少幼儿同小学生在知识水平、智力与智力的心理素质、良

7、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生活常识、行为规则及作息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江玲、袁百灵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分析儿童观的横向要素结构和纵向层级结构对幼小衔接的影响,最后提出幼小衔接的目标具有分解性,幼小衔接的内容具有差异性。陈帼眉提出幼小衔接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辩证关系:把握儿童发展和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辫证统一,侧重关注连续性问题;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辩证统一,不可忽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培养;把握智力与非智力、能力与态度的辫证统一,侧重点放在主动性培养上;把握幼儿兴趣与教师指导的辫证关系,侧重点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上;把握具体与抽象材料的辩证关系,侧重于向抽象方面提

8、高。马以念等人认为儿童在入小学前普遍存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社会适应问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业成绩呈显性正相关。韦小冰等人对幼小衔接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能初步认识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但对能力各要素的培养力度不均衡;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性适应困难;幼小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本文分为六部分,写作提纲如下:1.幼小衔接的意义2.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的研究现状2.1 对幼儿园与小

9、学的课程研究2.2 对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2.3 对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研究3.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幼儿适应困难的现象3.1 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适应困难的内部原因3.2 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适应困难的外部原因3.2.1 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3.2.2 生存环境方面的差异3.2.3 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3.3 改善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适应困难的对应策略 3.3.1 针对幼儿在学习方面适应困难的措施3.3.2针对幼儿在社会性方面适应困难的措施4.学校及社会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1 忽视儿童阶段特点,衔接工作不注重连续性4.2 走入误区,幼儿教育偏向小学化4.3 受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10、小学忽视教育衔接4.4 幼小衔接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性别结构失调5.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对应策略5.1 对幼小衔接课程实施的建议5.1.1 课程目标弹性化5.1.2 课程内容生活化5.1.3 实施手段灵活化5.1.4 评价方式多元化5.2 对学校及家长的建议5.2.1 注重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各个层面做好幼儿入学准备5.2.2 幼儿园和小学相互配合,进行家园合作,重视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5.2.3 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5.3 对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体系的宏观要求5.3.1 两类教育机构求同存异,坚持终身教育理念,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教育5.3.2 幼小衔

11、接教育以能力衔接为重点,做到全面而系统化特色与创新之处: 将许多已有的研究观点进行综合,在分析幼小衔接中幼儿适应困难的原因的基础上,从小学和幼儿园两方面考虑幼小衔接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改善和解决的策略,也建议家长同幼儿园和小学加强交流合作,帮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进一步提出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实现孩子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和长远发展。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阐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焦点性问题。 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

12、。然后,深入研究,写成初稿,并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工作进度安排:2014年2月3月: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2014年3月3月中旬:形成大致方向,撰写开题报告。2014年3月中旬4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2014年4月5月: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2014年5月5月中旬: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参考文献:1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2 李子建,杨晓萍,柴赛飞,颜明仁.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31. 3 杨晓萍,李子建,陈楷红,崔晶盈.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

13、04,(9):42-44.4 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5 周希冰.试论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7,(4):41-43.6 李志弘,天津市区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 张俊.近十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4.8 达加.特技教师余玉茹谈入学准备J.早期教育,1995,(6):8.9 郑立华.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07,(3):131.10 郭丽亚,哀凤芝.试谈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的

14、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67-68.11 刘红颖.学前教育应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J.人民教育,1994,(4):46.12 陈娟,王丹杰.搞好幼小衔接,提高幼小教育整体改革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1995,(5): 28-29.13 江玲,袁百灵.儿童观的结构与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1996,(4):4-6.14 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J.早期教育,1998,(1):32-33.15 马以念,谢秀莲,王冬兰.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1999,(1):17-19.16 韦小冰等.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J.幼儿教育,2003,(7-8

15、):10-11.17 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教育研究,2008,(5)18 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J.幼儿教育,2002,(9).19 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0 朱征平等.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讨J.幼儿教育,1999,(5).21 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22 徐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2004,(6):6-7.23 苏军.帮助小学新生适应学习生活N.文汇报,2000-9-1(5).24 黄丽清.解决幼儿入学社会性适应问题浅谈J.教育评论,2001,(1):95.25 陈晓萍.让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1999,(7-8):50.26 胡瑶.幼小衔接需要家长的配合J.早期教育,2000,(9):10.27 朱毓琴.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幼小衔接的着眼点J.学前教育研究,1995,(3):41.28 谢广田.幼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