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10728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黑体)(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黄河颂课型成员程同栓 张亮军 吕 霞 主备人吕 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背景,积累词汇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品读经典语言。能力目标: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2、培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教学方法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

2、河的整体认识。4、诵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非常喜欢流行歌曲,如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河颂。二、了解黄河说到黄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

3、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看教材插图,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三、了解背景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四、诗海畅游读为先1、诗海畅游读为先,而

4、要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字词,齐读。 山巅din 哺p育 澎pn湃 狂澜ln 赞zhn歌 发源yun 屏嶂zhng 浊z流 滋z长 气魄p 劈p成 宛wn转2、诵读指导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要求: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处理: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

5、性的意见。、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五、梳理思路1、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2、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A、近景描写;B、俯瞰全景;C、纵向描写;D、横向描写。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黄河是摇篮,养育中华民族;

6、黄河是屏障,保卫中华民族;黄河精神,激励中华民族。 环环紧扣,逐层深入。六、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内容探究1、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炎黄子孙。 黄河在地理上可作军事屏障,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堤防,抵押外侮的法宝。2、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黄河的什么英雄气魄? 从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历史贡献三个方面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3、本诗创作目的 借黄河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民族自尊自豪感、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保卫中国。 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三、

7、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个别诵读。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四、作业布置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最后一课课型成员程同栓 张亮军 吕 霞 主备人吕 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

8、征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 3、理解并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2、把握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2、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原因,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

9、意义。2、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深刻体会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2、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的故事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讲述一个爱国主题的小故事。在学生讲述完后顺利导入新课。1、走进都德: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2、走进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

10、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在战争失败后与普鲁士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3、介绍小说常识 :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

11、情、讽刺小说。C、小说要素: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4、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 )督学( )郝叟( )( ) 摊( ) 懊悔( )chng f( )( )钥匙( )( )磨损( )qdo ( )( )哽( )(2)、解释下列词语 督学 征发 哽 踱 惩罚(3)、学生概述故事的大体内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 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 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

12、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上课前、上课中2、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3、点一同学复述课文,其余的同学看他的复述有哪些长处和不足。三、学生读课文,看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

13、人物形象。分析小弗郎士 (一)、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1)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提问。(2)“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什么? 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幼稚。(3)“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4)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通过平时上课与最后一课的对比:平时上课:“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迟到遭到先生的责骂。最后一课:“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今天,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