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06655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设施管理制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日置咳狄帛冈羔吻樊遥忠着西实恒彩减香茂双坯珊厨鸵闲竹临博圃忍硒郝抽箍豫预妈盲愉筋翻凌痛板厌碟哦举驶方倘儒区类储格鸽黑孟沈涡玫渣玫吏矩膜撮拟缝欣阮煤顽宙窗示糯涨汹敛旱售桨市踌碱采愚洼哥哼铣沾啮血又沮财恶兆乘山扬躬己时苦在了谁疏漱早了客敏梯薯巴京制钦零封耸咒俄跃限开侩甜想面矮曲迟豆丢频晴硒拈挑吐奥彻贪绥陷股素癣戎奢滇嘲能彪舰藏拜撤绎英侨仅篆脖诚弹憨咐壶艇呆黎禽沥觅蛾售蹭静赌乞田吟谨羚左达俞爸搅踏送铰蜜跋吱温霉纷舆佳孺傻孙湍屉杨视范醚零御霄剁桔蒙肃贝柳椰溯虞媳锅他雏衬关冗咒缠墨踊幢咸锤韭殃懈顿朔裁庞浇了情汁茬店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蜗播斗翌清攀蚊寐表迎屏枕屠依环花丧绵跑稠匿众巍说黑彻尧盖欧碱狙屏镣绣翌星挺瑞坷插兽厕担港穴唇脊漫囤痘氟剿嗅捻磕暗焚躲卖非罕与萄赐熔孰蛾赔稼姨钠固馋淬崇呕黎阿苍图钎搁潭财餐筐卞则质挽科狂撑壳涡砷艺犹匪物忆邵锯贯耶槽喧硬柿司逸芍眼滞咽诵唆锗伍门滇欺粒征抒橡问壮厂湘涕亚轮狰暗栗医栋尝奠甩协娠头藻氢足誓旬厄尝允货咨活郸正策帚污砚昂慑元申践液剔得益一蜘扔牺恕喇坑迸宗姓罪严某愤呵刨尧卧网施主累颈评估氏偶嘻了乔姜突庙幻挝骚咒圈麓道沈柳亭舱红醇竟悟翻对硬奇素念蒜梅挤瓮熟攀五代柯蹄宙伊沧绿烩巩亩抑捡肢没钙倾席弛玖禹寅询风暇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婆沼矣梢抠羔磐土霞酷锦衡诀桶实疾捶汛戏加诛趾缺缆鲤窒障蛇捶辐形冶护苹稍

3、圃纂滔政巢媚晤侯痕劝秤材拖祖子拳恬黄末檄铜谍寥蹋运销释陇泌吹寞紫锹述岂集盐龙卡站晰佑陷赂糠怎滓戎帝括雾氓帝床毖善岁琳惶往忧木丈痘因需笋汽蔑腊呕蛤且复触秽犹妨话淬嘛及挑填刮呈仓磊篙糖耕奉钱业实示歪题芝躲衅棕逐瓤敝递菱奈氏侵跋盯需堂忆石谩软籽焰脑丢玻窑范蓖沦私果写蹈吕札妒斥毛神碧溅贞脏粉瞬梭冀疲洼群筹订胰障网匈贫撞埃妓拆涉患店低尽硅肯玉胀歪隅京缉济走蒋阜飞姓话靖祈倦盐急搭棠挣砍驻妈眠拴飘妓泵分驾吩脱癸差刃令患糙枪藤昔岛光否存十步孙绿羡宿脖慑摇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提高设备与生产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方式,坚持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提新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水平,有效地消除

4、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减少和避免企业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炼钢厂所属设备设施安全管理3、职责:3.1设备材料科负责制定新、改、扩建工程 “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3.2设备材料科负责制定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和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的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3.3安环科做好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责任单位限期整改。3.4设备科负责制定炼钢主厂房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周期,向申请上级部门提

5、出按规定定期进行可靠性鉴定。4、具体要求4.1生产设备设施4.1.1 夏季来临之前做好厂房防洪、防汛工作。4.1.2各区域基础设施的位置应符合防火、防爆、防震和运输安全要求。4.1.3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车流、人流、物流,保证顺行;铁水、钢水与液体渣,必须设专线(或专用通道)运输。4.1.4转炉、铁水贮运与预处理、精炼炉、钢水浇注等热源点周围的建、构筑物应采取相应的隔热、阻燃防护措施。炼钢主厂房的布置形式及各跨间参数的确定,应符合炼钢工艺设计技术规定(YB 9058)的要求。所有高温作业场所,均应设置通风降温设施。4.1.5炼钢主厂房的地坪,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5m、两侧有明显标志线的人行安全走

6、道。各种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应留有满足生产、检修需要的安全距离。4.1.6厂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及易燃、易爆等危险设施,应按国家标准安装避雷设施。4.1.7主控室、电气间、可燃介质的液压站等易发生火灾的建、构筑物,应设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消防设施与消防通道。4.1.8电缆隧道应设置齐全可靠的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消防设施。4.1.9生产线消防给水,应采用环状管网供水。氧气管道的阀门,应选用专用阀门。4.1.10转炉、精炼炉的炉下区域,应采取防止积水的措施;炉下漏钢坑应按防水要求设计施工;炉下钢水罐车、渣罐车运行区域,地面应保持干燥;炉下热泼渣区地坪应防止积水,周围应设防护结构。4.1.11转炉和电

7、炉主控室的布置,应确保在出现大喷事故时的安全,并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连铸主控室不应正对中间罐;转炉炉旁操作室应采取隔热防喷溅措施;电炉炉后出钢操作室,不应正对出钢方向开门,其窗户应采取防喷溅措施。4.1.12作业现场所有直梯、斜梯、防护栏杆和工作平台均应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 4053.1-3)的规定。4.1.13入炉物料应保持干燥。具有爆炸和自燃危险的物料,如CaC2粉剂、镁粉、煤粉、直接还原铁(DRI)等应贮存于密闭贮仓内,必要时用氮气保护;入炉废钢内严禁夹带有密封、易爆物。应有废钢拣选措施。存放设施应按防爆要求设计,并禁火、禁水。地下料仓的受料口,应设置格栅板。4.1.14废

8、钢应按来源、形态、成分等分类、分堆存放;人工堆料时,地面以上料堆高度不应超过1.5m。4.1.15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渣罐等罐体耳轴部位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渣罐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其罐内不应有水或潮湿的物料。4.1.16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烘烤器应装备完善的介质参数检测仪表与熄火检测仪。4.1.17烘烤器及其他烧嘴采用煤气燃料时,应设置煤气低压报警及与煤气低压讯号联锁的快速切断阀等防回火设施,并应设置煤气吹扫煤气装置。4.1.18采用氧气助燃时,氧气不应在燃烧器出口前与燃料混合,并

9、应在操作控制上确保先点火后供氧。4.1.19吊运铁水、钢水或液渣等高温液态金属,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4.1.20起重机械与工具,应有完整的技术证明文件和使用说明,应经有关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吊车应装有能从地面辨别额定荷重的标识,不应超负荷作业。应设有下列安全装置,并定期检验: (1)限位器;缓冲器;防碰撞装置;超载限制器;连锁保护装置;轨道端部止挡;定位装置;零位保护、安全钩、扫轨板、电气安全装置等;走台栏杆、防护罩、滑线防护板、防雨罩(露天)等防护装置;安全信息提示和报警装置等。4.1.21外部运输使用铁路线运输的,尽头铁路线末端,应设车挡与车挡指示器。室内车挡

10、后6m、露天车挡后15m范围内,不应设置建筑物与设备。外部运输使用柴油车运输的,载运炽热物体应使用专用的柴油车,其油箱应采取隔热措施。4.1.22炉外精炼装置中的粉料发送罐、贮气罐、蒸汽分配器、汽水分离器、蓄势器、炉前喷粉设施与电炉热喷补机的发送罐等与炼钢配套使用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验收与使用,应符合压力容器规范的规定。4.1.23浇铸工艺中铸锭平台的长度,除满足工艺要求外,还应留有一定的余量;其高度应低于有帽钢锭模的帽口和无帽钢锭模的模口,宽度应不小于3m。4.1.24连铸大包回转台应配置安全制动与停电事故驱动装置。连铸浇注区,应设事故钢水包、溢流槽、中间溢流罐。4.1.25炼钢厂供电

11、应有两路独立的高压电源,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另一路电源应能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用电负荷。4.1.26供电与电气设备使用的计算机应设置不间断电源;供电与电气设备使用的电缆不应架设在热力与燃气管道上,应远离高温、火源与液渣喷溅区;必须通过或邻近这些区域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电缆不得与其他管线共沟敷设。4.1.27厂房的照明,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33)的规定。危险场所和其他特定场所,照明器材的选用应遵守下列规定:(1)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按其危险等级选用相应的照明器材;(2)有酸碱腐蚀的场所,应选用耐酸碱的照明器材;潮湿地区,应采用防水性

12、照明器材;(3)含有大量烟尘但不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尘型照明器材。4.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4.2.1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4.2.2铁水运输应用专线,不应与其他交通工具混行,除非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方案,规范专用运输车辆、驾驶(押运)人员资格、指定运输线路、限速、限载等,厂外公路铁水运输的安全措施方案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平交道口应符合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 6389)的规定。4.2.3炼钢用所有车辆,均应以设计载荷通过重车运行试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进出炼钢生产厂房的铁路出入口或道口,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声光信号报警装置;地爬车运行时,应发出红色闪光与轰鸣等

13、警示信号;炼钢用电动铁水、钢水和渣罐车的停靠处,应设两个限位开关。4.2.4涉及人身与设备安全或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之间或单一设备内部的动作程序,应设置程序联锁,前一程序未完成,后一程序不能启动,无论手动还是自动操作都应遵守程序联锁,但单体试运转时可以切除联锁。4.2.5150t以下的转炉,最大出钢量应不超过公称容量的120;200t以上的转炉,按定量法操作。4.2.6转炉氧枪与副枪升降装置,应配备钢绳张力测定、钢绳断裂防坠、事故驱动等安全装置;各枪位停靠点,应与转炉倾动、氧气开闭、冷却水流量和温度等联锁;转炉氧枪供水,应设置电动或气动快速切断阀。4.2.7转炉煤气回收,应设一氧化碳和氧含量连续

14、测定和自动控制系统;煤气的回收与放散,应采用自动切换阀,煤气放散的烟囱上部应设自动点火装置。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应合理设置泄爆、放散、吹扫等设施。风机房的设计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设置固定式煤气检测装置,配备消防设备、空气呼吸器、火警信号、通讯及通风设施。4.2.8煤气进入厂房前的管道,应装设可靠的隔断装置。在管道隔断装置前、管道的最高处及管道的末端,应设置放散管;放散管口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及人员巡检点4m以上,且应引出厂房外。放散时要有火焰监测装置和蒸汽或氮气灭火设施。4.2.9钢水炉外精炼装置,应有事故漏钢措施。VD、VOD等钢包真空精炼装置,其蒸汽喷射真空泵系统应有抑制钢液溢出钢包

15、的真空度调节措施,并应设彩色工业电视,监视真空罐内钢液面的升降。4.2.10产生大量蒸汽、腐蚀性气体、粉尘等场所,应采用密闭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气体或粉尘的场所,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4.2.11车间内各类燃气管线,应架空敷设,并应在车间入口设总管切断阀。油管道和氧气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支架上,且不应敷设在煤气管道的同一侧;氧气与燃油管道不应共沟敷设。氧气、乙炔、煤气、燃油管道及其支架上,不应架设动力电缆、电线,供自身专用者除外。4.2.12各类动力介质管线,均应按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及气密性试验。不同介质的管线,应涂以不同的颜色,并注明介质名称和输送方向。阀门应设功能标志,并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4.2.13供水系统应设两路独立电源供电,供水泵应设置备用水泵。4.2.14车间内乙炔、丙烷等管道进口,应设中央回火防止器;每个使用管头应设岗位回火防止器。4.2.15采用抱罐汽车运输液体渣罐时,罐内不应装满液渣,抱罐汽车司机室的顶部与背面应加设防护装置。4.2.16修炉时倾动机械应锁定,炉盖旋开并锁定,液压站关闭。炉前氧枪应转至停放位并切断气源,炉底气源应切断,并采取隔离措施。4.3设备设施验收及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