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扬青春无悔”.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06643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风飞扬青春无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逆风飞扬青春无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逆风飞扬青春无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逆风飞扬青春无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逆风飞扬青春无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风飞扬青春无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逆风飞扬,青春无悔” 抗挫折教育教学设计 福清元洪高级中学 翁容一、教学背景分析高一年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一个人生中转站。学生开始慢慢离开家庭的庇护走向社会。本教学班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深受家长的呵护与关爱,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抗挫能力低的问题。但家长们对他们赋予了较高的期待,学生们压力大。且本次半期考,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他们情绪较低迷。为培养青春期的孩子们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励志向前,规划人生,特设计本次教学。为更好地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践行学生学习的活动观,本课程的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课前教师指导、课上学生组织教学

2、并自行探究的方式最大潜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健康的心理。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励志向前,尝试规划人生。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树立正确人生观打下基础。三、教学内容本着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坚持活动育人的宗旨,在这节课中安排了朗诵、情景剧、故事、歌曲多种模式,动静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挫折、善待挫折、战胜挫折。四、教学方法费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为了使本节课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高中生的特点和现阶段我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本人具体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景剧)、集体讨论法(互动环节)、榜样示范法(讲故事:邰丽华、尼克.胡哲的励志故事).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两大环节,第一部分:迎难而上、逆风飞扬(如何正确应对挫折),第二部分:励志追梦、青春无悔(引导学生要有梦想和追求,尝试生涯规划)。本节课的教学由选定的两名学生主持人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模式展开。第一部分分两个环节:情景剧他们怎么了?和讲故事。第一环节:情景剧他们怎么了?设计说明:情景剧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再现,让孩子们明白如何正确应

4、对挫折,利用集体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原因,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批判性的思维,对不同的行为表现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第二环节:故事分享。设计说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内心体会分享心中的励志故事,现身说法,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利用邰丽华、尼克.胡哲的励志故事进行榜样教育,激励学生迎难而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部分:励志追梦、青春无悔。第一环节:朗诵青春激扬,载梦飞翔。设计说明:朗诵稿很好地诠释了青春与梦想,激发学生燃烧激情,追求梦想,使本课主题得到升华,促使下一个环节的导入水到渠成。第二环节:学生独唱使至塞上、优秀个人秀、互动访谈。设计说明: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

5、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对于正在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了鼓励学生的出色表现,极可能地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质,教师课前指导主持人让活动由江雯婷参与的前一个环节的朗诵直接过渡到她的独唱,使学生感受她的多才多艺和卓著的表现,从而产生向往和内心崇拜。再利用学生们生活中的照片和优秀作品,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渴望被赏识。同时互动访谈环节的设计旨在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着眼于人生规划,让孩子们意识到被赏识的快乐,获取成就感,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合理规划人生。第三部分,教师作教学总结,提出希望和要求。学生齐唱班歌。设计说明:本节课,以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课上自主活动)教师(课末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作到心中有数,学生对课堂活动有的放矢,作到知行统一、目标明确,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一定的赏识。同时,课程最后,学生齐唱该教学班的班歌,升华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品味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