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0659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设 计)论文(设计)题目:李渔作品中的商业意识研究 以十二楼、无声戏为例姓 名 学 号 院 系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年 级 1班 指导教师 2015 年 3 月 24 日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 历史背景与文化思潮 3 第一节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 3 第二节 清初经济环境对文人的影响3第二章 商业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5第一节 新奇的创作风格5第二节 观众本位的思想特征8 第三节 商业思想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10第三章 商业意识对后世的意义12 第一节 后世小说中李渔的影子12第二节 李渔对当今文人的影响12参考文献15致 谢16新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摘 要 李渔的小说创作意识上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他的商业意识。本文试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极速发展、明清易代的社会背景来论述商业意识在其作品中的表现,以及这些商业意识对当今文化市场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李渔 小说创作 商业意识 ABSTRACT Between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li yu is a famous novelist, drama theorist, dramatist.In his novel creation consciousness on different is his business sense.The article tries

3、from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between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to discuss business sens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todays cultural market.Key words: Li yu; Novel creation; Business sense17第一章 历史背景与文化思潮第

4、一节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年代,农耕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史无前例的繁荣昌盛,码头、都会、名镇林立,商品鳞次栉比,卖家生意红火,商品种类比之前大大增多,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再加上市民阶层的增长使得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各种商业活动纷繁异呈,因此人们对于娱乐通俗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经济的繁荣、思想解放的高涨、社会风气的变化,这些变化深深影响了当时百姓的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从而使得个人的生存方式产生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影响着社会行为取向的变化,尤其是到了明中叶的时候,人们的商业思想商业意识特别活跃,大家开始摒弃传统中认为经商是贱业、末业

5、,看不起言利的观念,发家致富、追逐名利变成了生活中很常见的状态,更有人明确地提出“治生尤切于读书”的观点,尤其是在杭浙一带。第二节 清初经济环境对文人的影响 在明代末期,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已经产生了,虽然封建专制层层压制它的发展,但仍然比之前有所进步。腐旧的制度逐渐衰落,加速了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这种变化最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表现出来。因此,明末清初时期,有一批既反对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又反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思想家,他们是这一时期文化中的标志。这些思想家批判性地继承了儒家传统文化,令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散发光彩,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民主独立等

6、思想传入中国,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文人的思想最为开放活跃。李渔虽出生在江苏,但祖籍是浙江1,江浙一带的百姓一向擅长经商,况且李渔出生在一个具有浓厚商业氛围的家庭里,他的家里一直做的是药材生意,因为从小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成长,这样耳濡目染的成长经历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他的商业思想。他家经商特别成功,“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2,这或许也是李渔经商成功的榜样。清明小说创作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是因为收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在明代小说史中,陈大康写道“明清小说一般都以商品形态出现”,这说明小说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盛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渔很有才华,但是他在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未果,又经历战乱、家道中落等

7、挫折,“遂携家奔走四方,靠干谒权贵和卖文鬻书维持生活”3,而且当时市镇不断兴起,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放弃文学创作,转身投入商场的文人大有人在。即使那时候传统的文人仍然认为经商属于“贱业”,但也有很多文人知识分子还是想经商。正是这种曲折传奇的生活经历,以及受到当时商业文化色彩的影响,决定了李渔要靠卖文鬻书来养家糊口,所以他特别重视自己作品的质量。“著述年来少,应惭没世称”4,那时候杭浙一带商业发展非常繁荣,李渔的从商道路也越来越顺,在这个大趋势之下,他创造了集创作、出版、发行为一体的经营模式5,他在这个经济文化大都市里创作出了很多商业化作品,十二楼和无声戏就是其中著名的创作。李渔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

8、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他为了写出好的作品,呕心沥血地对自己的小说和戏曲进行加工和包装,这样费尽心思的润色更是能够体现他的商业意识。从李渔的闲情偶寄可以看出,他对婚姻、恋爱、嫁娶、生活、经商等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这在十二楼和无声戏里也有明显体现。李渔常说“人之葺居治宅,与读书作文同一致也。”“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6,他把修建园林当成是精心写一篇文章,同样,李渔在构思作品的时候也会用尽心思的把创作的作品当成一所园林来修建,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会有那么多的读者,因为他的写作思想不落俗套,立意创新。比如说十二楼,全书一共有十二篇,李渔分别用一个楼房

9、的名称来作为每一篇的题目,这个全新的创作是他在楼房设计过程寻找的灵感,每一层楼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每一层楼的风景都有各自的妙不可言,这更是说明了李渔对自己的作品要求相当高。当然,无声戏也一样。他非常看重作品的创新与新奇,李渔曾经写道:“若稗官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他的小说最独特的一点就是,他所创作出的所有作品在保持传统的“话本”和“拟话本”特征的同时,又融入一些戏曲的特点,如此,他的小说就具有了独创性:既有小说传统特征,又与戏曲相融合。这一点,从他将自己的小说命名为无声戏就能够看出来,在李渔看来,小说和戏曲是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融合的,即“小说是无声音的戏曲,

10、戏曲是有声音的小说”7,创新精神实在可佩!另外,明清时期色情小说的大量出现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商品化创作的情景,例如李渔的肉蒲团8,李渔称他写这部小说就是为了“要世上人将银子买了去看”。在明清小说史上,李渔的肉蒲团其实能够更加体现他的商业性,但是由于和现代生活精神追求不符,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章 商业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第一节 新奇的创作风格 既然要维持生计,所以李渔处处要精心考虑怎样能够赚取更大的利润,他精心包装,费尽心思地把自己的商品小说,利益最大化。以下从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从小说内容上来看,李渔强调的是“新奇”。 他曾写道:新,是对天下事物的美称。与其他的文学创作

11、相比,文章更加要求创新和标新立异。特别是与古文赋诗相对比,作曲填词还要翻倍地创新。此外,不但古人的文章流传至今变成了旧文章,一个人以前写的东西,从当下来看,也是旧的,心境很有差别:他的小说十二楼和无声戏总共30篇,十二楼里的内容大多都是围绕婚姻、恋爱等题材来写的9(p23),十二楼共有十二篇小说,十二篇小说的题名分别是闻过楼、萃雅楼、奉先楼、三与楼、夏宜楼、生我楼、合影楼、十卺楼、拂云楼、夺锦楼、归正楼、鹤归楼。这十二篇题目里只有夺锦楼是李渔自己加上去的,其他十一篇都是文章中的楼阁命名,每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的命运和故事情节都与楼阁名息息相关,这本书上的所有小说合起来叫作十二楼。这同样印证了上面

12、提到的李渔把创作和建筑联系在一起,他试着在纸墨上构建一栋精神楼阁。另外,十二楼开创了一卷演好几个故事的先河,还在头回、篇尾和入话等几个方面有很多创新10。每篇小说中的内容都是市民阶层乐于去读的,小说题材从未超过市民的兴趣和范围,例如外出经商、娶妻嫁女、生儿育女、继承家业、宿妓嫖娼、男女爱情等,此外,李渔的戏曲和小说从来不涉及很著名的历史题材,并且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平民老百姓,例如婢女、仆人、小贩、妓女、妇女等,这样一来,首先从题材和人物方面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使二者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李渔为了能够赚取更大的利润,赢得更多的读者,他精明的抓住了明末清初的一大社会现象,即市

13、民阶层的日益壮大。李渔为了有更多的读者,更加迎合广大老百姓的心理,在他的文章中的主人公都是每天要来回奔波,为了生活而忙碌的平民,文章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小市民,他们虽然身份不一样,但也是各自有各自的烦恼,有商贾、奴隶、小姐、丫头、娼妓、书生等,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是有着相同的形象特征:都是一些奇异之人。例如在第一篇合影楼中,讲的是在元朝至正年间,在广东曲江县,有两个乡绅,两个人分别叫管提举和督观察,这两个人是同一家的女婿,但是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不同。管提举是一个特别呆板的道学老师,而督观察“跌荡豪华,是一个风流才子”(引文出自十二楼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版,下引十二楼原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再一

14、一注明。)。因此两家虽然挨着,但是在中间建起高墙。管提举有个女儿叫做玉娟,督观察有一个儿子叫做珍生,这两人虽然是至亲,但是因为家庭缘故,素未谋面。两家之间有一水阁,一日两人都在水阁处纳凉,他们都从水映中看到了对方的影子,珍生“惊喜跳跃”,于是两人爱慕由心而生,后乃互赠诗歌,以荷叶为舟,私定终身。过了一段时间,珍生将他和玉娟所来往的所有诗作合成了合影编,珍生父母知道后,督观察心疼儿子,就拜托叫路公的朋友去管提举家里提亲,不料,管家回绝了。路公“既不喜风流,又不讲道学”然而谁知路公的女儿锦云却喜欢上了珍生,两家父母私下订下这门亲事,不料这事情被珍生知道后,强烈要求父母退婚,非玉娟不娶。而在路公家里,女儿锦云由于被珍生退婚了,心里产生怨恨,生病在身。路公灵机一动,去管家对管公撒谎说自己有一个儿子,想要请求能否娶玉娟过门,还解释说锦云已经嫁给了珍生,如果管公同意的话,这两对信任可以选一个好日子完婚。管公答应后,直到婚礼当天才意识到锦云和玉娟的新郎都是珍生。于是管督二人和好如初。还推倒了水面上那堵墙,水阁被装扮成婚房,成为“合影楼”。这篇小说情节真是前所未有,波澜起伏。每一篇以楼房命名的小说都离奇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