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00705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投资估算一、设备购置费1国产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X(1 +专用工具费费率)X ( 1+废品损失费费率) +外购配套件费 X ( 1 +包装费费率)-外购配套件费X( 1 +利润率)+外购配套件费】X(1 +增值税税率)+设计费2进口设备购置费称 简目 项率 费注 备B OF价 岸 离亠1FIB OF海运R FC一一2费 险 保 输 运一一F CC费 内 价1臓F0价 到一一率进口从属费丄FIB OF报关2 -F CC3 一F CC4税 费 消d税 内 价5-6-1槪糾岸 设m一一-设备运杂费丄费 卸 装 和 费 运一一陆运2-费 装 包3 一丄一一3投资估算(

2、根据已建工程估算拟建工程的工程费)(1 )生产能力指数法(2)设备系数法(3 )主体专业系数法二、预备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1. 基本预备费=(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X基本预备费费率2. 价差预备费( 1 )确定各年投资计划额(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 2 )确定 建设前期年限 和 建设期年份数;(3) f=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 m=建设前期年限;代入公式分别计算各年价差预备费;( 4 )汇总三、建设期贷款利息( 1 )确定各年贷款额(2)r=年名义利率;m=年计息期数;代入公式,确定年实际利率;( 3 )分别计算每年利息(当年贷款半年计息;以前各年贷款连本带利全部计息)(

3、4 )汇总四、流动资金估算1. 扩大指标估算法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年产量X单位产量占流动资金的数额=年费用基数X各类流动资金率2. 分项详细估算法流动资金=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现金+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五、汇总1. 建设投资 =设备购置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 +预备费2. 固定资产投资 =建设投资 +建设期贷款利息3. 建设项目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金投资财务评价一、固定资产折旧费1. 平均年限法(亦称使用年限法或直线法)( 1 )计算固定资产原值(所有固定资产投资,有建设期贷款利息,没有无形资产)(2) 计算年折旧额=(固定资

4、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3) 运营期末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X(折旧年限-运营期限)+残值2. 工作量法(用于里程折旧和台班折旧)(1)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 -残值)/规定总工作台班(2) 年折旧额=年实际工作台班X每台班折旧额3.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1) 年折旧率=2 /折旧年限(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4. 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1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X(折旧年限+ 1) / 2 :(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二、摊销费=无形资产 /摊销年限(或运营期限)三、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以行填写)1. 各年 现金

5、流入=营业收入+补贴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2. 各年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不含利息)+流动资金+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维持运营投资 +调整所得税(1)调整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扣除息和税之前)X所得税税率(2) 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 +补贴收入-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折旧费-摊销费-维简费3. 各年 净现金流量=当年 现金流入-当年 现金流出4. 累计净现金流量5. 折现系数(会给)6. 折现净现金流量7. 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最后一格为财务净现值FNPV )四、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以行填写)1. 各年 现金流入=营业收入+补贴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2. 各

6、年 现金流出=项目资本金(自有资金)(建设期投入+流动资金投入)+ 借款本金偿还(长期 +短期) +借款利息支付(长期 +短期) 【见还本付息表】+ 经营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维持运营投资 +所得税(1)所得税=应纳所得税额(扣除利息的利润总额)X所得税税率(2) 应纳所得税额=营业收入 +补贴收入-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折旧费-摊销费-维简费-利息支出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3. 各年 净现金流量=当年 现金流入-当年 现金流出4. 累计净现金流量5. 折现系数(会给)6. 折现净现金流量7. 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最后一格为财务净现值FNPV )五、还本付息计划表(按列填写)1. 建设投

7、资借款( 1 )等额本金偿还法每年还本额=累计借款额(建设投资包含建设期利息)/还款年数每年付息=期初累计借款余额X利率(年实际利率)( 2 )等额本息偿还法每年偿还本息和=期初累计借款额X(A/P , i , n )每年付息=期初累计借款余额X利率(年实际利率)每年还本额 =每年偿还本息和 - 每年付息2. 流动资金借款(追加投入,累计使用,每年付息,期末一次还本)3临时借款(弥补还不上的部分)判断公式: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w该年应还本金六、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按行填写)1. 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 +折旧费+摊销费+利息利息=建设投资借款利息 +流动资金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见还本付息

8、表】七、利润与利润分配表(按列填写)1.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 +补贴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费用【见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X所得税税率3. 未分配利润=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 -应付投资者各方股利八、财务评价指标1. 投资收益率指标【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正常年份选择困难,不能作为决策主要依据】(1) .总投资收益率(ROI )= EBIT / TI =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EBIT :项目正常年份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2).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 NP /EC

9、=净利润/资本金NP :项目正常年份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2. 投资回收期指标【可以显示资本周转速度,但没有考虑方案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累计出现正值年份-1) +累计负值最末年/正值当年(1 )静态投资回收期(折现前)判断:P Pc方案不可行(2 )动态投资回收期(折现后)判断:P n方案不可行3. 净现值指标【弥补了前两项的不足,但基准收益率(即期望值)确定困难,必须找到相同分析期限,且不能反应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和各年经营成果】(1)净现值=项目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之和(现金流量表最后一格)判断:FNPV 0方案可行;FNPV V 0方案不可行;净现值越大越好(2)净年值

10、=净现值X( A / P , i , n )【资本回收系数】判断:FNAV 0方案可行;FNAV V 0方案不可行;净年值越大越好(3) 净现值率(NPVR )(辅助评价)=净现值/投资现值判断:NPVR 0方案可行;NPVR V 0方案不可行;4. 内部收益率指标【都好,且不受外部参数(基准收益率)影响,但计算复杂,对非常规现金流量的项目答案可能不唯一】(1)内部收益率(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FNPV irr = 0时的折现率)内插法:取 FNPV10,FNPV 2 0 ;且 i1?i2 ic (行业基准收益率)方案可以考虑接受;IRR V ic方案不可行5偿债能力指标(1) 利息备付率(ICR

11、 )= EBIT / PI =息税前利润/应付利息【见总成本费用表】判断:利息备付率应大于 1且越高越好(2)偿债备付率(DSCR ) = ( EBITDA - T ax ) / PD=(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所得税)/应还本付息金额 判断:偿债备付率应大于 1且越高越好(3) 资产负债率(LOAR )= TL / TA =期末负债总额 /期末资产总额【见资产负债表】判断:资产备付率应适度(符合行业标准)九、互斥方案的评价1. 静态评价(1 )增量投资收益率R (2-1 )=经营成本(C1-C2)/投资额(I2-I1)判断:R (2-1)行业基准收益率,投资额大的方案好;表明:投资的增量可以

12、由经营成本的节约来得到补偿;(2 )增量投资回收期P (2-1)=投资额(|2-|1)/经营成本(C1-C2 )判断:P (2-1 )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投资额大的方案好;表明:增量投资的年限可以由经营成本的节约来得到补偿;3 )年折算费用Z =总投资I/基准投资回收期P+ 年经营成本 C=总投资IX基准收益率i+年经营成本C判断:【最小者最优】4)综合总费用S =总投资I+年经营成本C X基准投资回收期=年折算费用ZX基准投资回收期P判断:【最小者最优】2. 动态评价1 )净现值法【净现值最大者最优】或费用现值法【费用现值最低者最优】P.S.计算期不同时可米用:最小公倍数法 , 研究期法 ,

13、 无限计算期法 2)净年值法【净年值最大者最优】3)增量内部收益率? IRR 淘汰备选方案中IRR v基准收益率的方案 将备选方案按投资额由小到大排列 计算相邻两方案的? IRR ( A1-A2)若? IRR基准收益率,取投资额大的方案2;十、不确定性分析1. 盈亏平衡 利润B =总收入TR -总成本TC总收入TR =单位产品售价 P X( 1-销售税及附加税6% )X产量Q总成本TC =固定成本CF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CV X产量Q(1 )产量盈亏平衡点 BEP (Q),即B=0的时候,求产量 Q;【越低越好】(2 )单价盈亏平衡点 BEP (P),即B=0的时候,求单位产品售价P ;【越低越好】(3) 年销售额盈亏平衡点 BEP ( S),即B=0的,求BEP ( S )=单位产品售价 P X产量Q(4) 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BEP ( %);【BEP ( % ) 70%,产品抗风险能力好】BEP ( %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BEP ( Q) /正常产销量(即设计生产能力)(5) 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 BEP ( CF ),即B=0的时候,求固定成本 CF ;【越高越好】(6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盈亏平衡点BEP ( CV),即B=0的时候,求单位产品可变成本CV【越高越好】2. 敏感性分析 第一步:计算初始条件下项目的净现值 NPV0 第二步:逐一计算各分析对象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