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98436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7年奇瑞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业的启示倪 成【作者简介】:1、倪成(1986),男,安徽无为县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联系方式:Email: 联系电话:13558231026 (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桂林 541004)摘要:本文从技术能力的角度,对奇瑞发展战略转型的案例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奇瑞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与跨国公司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转让输出,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实践,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并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这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关键词:奇瑞;战略转型;技术能

2、力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品牌,在同跨国公司及合资企业的市场搏弈中逆境成长,成为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典范,2007年8月奇瑞汽车公司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连续同美国量子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签署合资合作协议。奇瑞汽车公司的这次战略转型对我国自主创新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奇瑞战略转型的背景及实质奇瑞汽车公司是1997年在安徽成立的一家地方国有企业,97年3月开工建设,1999年12月第一辆轿车下线。2001年奇瑞轿车正式上市,当年就以单一品牌完成销售2.8万辆,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2006年销售30.52万辆

3、,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16%,排名位居全国乘用车第四。到2007年8月,奇瑞第100万辆汽车下线,这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突破百万辆的第一家。奇瑞10年发展历程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两项新记录:从1到100万辆仅用93个月,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快速度;出口量从2001年至2007年7月累计达153694辆,连续四年位居国内轿车出口量第一。据有关数据统计,从1955年到2004年我国累计出口轿车23971辆,而奇瑞2006年出口量超过了5万,超过全国轿车出口的70% ,奇瑞一年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前 50年中国轿车出口总和的两倍。表1 奇瑞汽车战略转型前历年产量及全国市场占有率(单位:辆)

4、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产量28160501558534986568189158305236市场销量81683412618072189682250542131959624261757占有率3.45%3.97%3.9%3.46%5.92%7.16% 资料来源:奇瑞官方网站,奇瑞连续和美国量子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进行合资合作,表面看是资本与股权结构的变动,实质上是一种技术能力的转移,表明奇瑞确立的“引进模仿消化吸收技术自立转移输出”技术术演进路径取得了预期成效,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市场换技术”向“技术换市场”过渡的标志。奇瑞与美国量子公司的

5、合资的过程中,双方就由量子公司出资,奇瑞导入产品和技术,双方联手打造在美国市场打造一个全新品牌达成一致意见。美方曾要求拥有40%的品牌所有权,但奇瑞坚持品牌必须是奇瑞的,最终量子公司做出了让步。奇瑞不仅争取到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内自主品牌的传统市场使用奇瑞品牌的权利,也为奇瑞品牌日后进入美国等主流市场打开了道路,和克莱斯勒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合作也是如此。在和这三家外资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奇瑞品牌作为无形资产都得到了确认,使得其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能力得到了跨国公司的确认。二、奇瑞战略转型的必然性可以说,奇瑞的战略转型是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必然结果,说明奇瑞已经具备了能力转移的条件。1 自主研发

6、能力奇瑞通过以我为中心、联合开发等方式,逐步掌握了开发技术及流程,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也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建设,成为国内最早进行自主研发并形成了规范体系的企业。2核心技术奇瑞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汽车核心部件制造技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ACTECO和CAC两大发动机品牌。ACTECO品牌目IJU每月向美国出口1000多台,并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签订了每年供应至少10万台的合同。表2 奇瑞公司知识产权情况表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2006年申请量1271513531998-2006专利总量161239640资料来源:奇瑞官方网站, 3 多样化产品奇瑞汽

7、车公司产品形式多样,有微型和小型汽车,以QQ3 , QQ6 , Al为代表;有经济型的汽车,主要有旗云和A5;也有休闲系列的轿车,主要以东方之子Cross为主,此外,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奇瑞开发了开瑞3和瑞麒2。奇瑞的各款汽车均能在其细分市场起到领导或者价格标杆的作用。 4技术人才储备奇瑞不但从国内汽车行业,还从德国、美国及日本等汽车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吸引了很多汽车业的专家,通过联合设计小组的方式,和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展开合作,加大培养企业研发人才队伍的力度。 三、奇瑞战略转型的动因 1 技术创新的需要随着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技术创新的传统范式不断发生变化,以开放性、合作性为主要

8、特点的开放创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所谓开放创新,是美国加州大学教授Henry (2003)提出的一种创新范式,强调企业自有技术和外部技术有机融合,在已有技术和市场之外产生新的技术和创新产品。开放创新是企业为应对激烈竞争,为打破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创新辟皇采取的一种方式。实现开放创新的前提是创新体自身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甚至是垄断能力。对外部技术吸纳的目的是要在原有市场和技术基础之上开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空间,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技术引进截然不同。实际上,奇瑞从创业开始就坚持了开放创新理念,从最初引进福特生产线进行模仿制造,到与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开发发动机,与佳景公司合作开发QQ、旗云

9、等车型,广泛采取了委托设计、联合开发等合作创新方式。企业发展到全球化运作的新阶段,更要随时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创新动态与最新成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2 市场创新的需要在历经9年艰苦创业跻身国内乘用车企业销量第四、连续四年保持国内乘用车出口第一、累计产销100万辆之后,奇瑞品牌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汽车自主品牌,企业第一阶段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为了实现从区域性品牌到国际名牌跨越的第二阶段发展目标,必须通过市场创新,广泛参与全球化价值链的国际合作。根据经济学观点,市场创新与市场价销不同,市场创新直接着眼于市场开拓,注重创造市场而不是分享市场。它不以巩固已有市场

10、份额,提高现有市场占有率为满足,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开拓新领域,创造新市场上。市场价销和市场创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前者以既有产品为基础,以总体成本为实力,以市场分享为目标,重视广告、推销和价格等手段。因此,一个企业如果资金比较充足,那么,该企业取胜的可能性较大;市场创新则致力于市场创造,提出新的产品概念,建立新的标准和市场秩序,因而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才可能实现。整车出口、走出去建厂、与国际一流企业进行资本与技术的合作,正是其市场创新战略采取的三种方式。特别是最后一种,奇瑞最需要的就是进入全球市场的“通行证”,它能够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四、奇瑞转型对我国汽车业自主创新的启示 1、技术不等于技

11、术能力,在企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技术能力,不是中纯的物化技术。同样是合资合作,奇瑞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在与跨国公司的谈判的时候,具有了更多话语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自主地进行开放式合作。这与我国汽车工业以前的合资模式明显不同。只有建立在强大的技术能力基础上,才能真正将我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由传统的“市场换技术”转换为“技术换市场”。 2、技术能力是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其他任何复制或者转移的途径。我国汽车工业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从走上合资逍路开始,引进了国外行业先进技术,有的同时与儿个企业合作,有的反复引进,但由于不注意消化吸收,始终没有生成自己的技

12、术能力,反而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严重依赖;奇瑞同样从引进技术开始发展,由于始终坚持以我为中小注重学习,注意消化吸收,最终掌握了核心技术,成功实现技术自立和有偿转让输出。 3、从技术能力角度看,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积累,可以选择不同的创新方式,起步时可以是模仿,后来可以合作开发,到技术力量成熟时可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应该坚持开放创新理念,善于在技术前沿与跨国公司及相关研发机构进行深度合作。4、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市场创新的配合与支持,最终通过市场效益来体现。技术创新与纯科技活动的区别是它对市场的强调。技术创新必须围绕市场目标来进行,仅有技术突破没有市场价值的发明不是创新。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的资本与技术合作,创造性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自主品牌迅速由区域品牌迈向国际名牌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赵玉林. 创新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李素荣.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战略抉择M.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2-55.3午志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模仿创新. 科技管理研究 2004(6):19-21. 4王爱中. 欧麦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