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98417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一、园林与文人情操“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中国诗歌讲究通过诗人的“心悟”对 自然进行提炼加工,从而能动地超越自然。中国园林的诗意,表现为诗歌对园林 艺术的精神渗透,园林是具体化的诗歌,诗歌则是抽象化的园林,所以中国园林 总能给人种“如诗”的感觉,而园林诗则将者极好的达成了统。从魏晋开始,诗歌开始渗入山水题材,如谢灵运的诗中便有“池塘生青草, 园柳变鸣禽”、“白云抱幽岩,绿筱媚清涟”之句,为人们描摹了一个树影山光 的美妙世界。尤为妇孺皆知的是山水田园诗人陶潜,陶潜很多诗作既是田园诗, 也是园林诗,如名篇归去来兮辞中便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

2、前”等脸炙人口之句。陶渊明于门前栽种五棵柳树,人称“五柳先生”, 又因为爱菊,宅边篱下遍植菊花。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始终过着“躬耕自资” 的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一如他园中的柳菊,冰寒自守,清逸不 阿。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内含丘壑, 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舍 着炽热的感情。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 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使最普通的农家园林小景和最普通的生活在他笔下 也显示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美。陶渊明的不朽诗篇及高尚人格,影响了李白、杜 甫、白居易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白居易曾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遗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

3、,吾生后汝期。”后又专程拜谒陶渊明 故居,写下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用“尘垢不朽玉,灵风不啄腥”,颂扬 陶渊明高洁人格,最后还写道:“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逢陶姓人,使我心 依然”,极尽崇慕之情。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园林的影响很大,直至明清还有不少江南园林取 他的诗文之意来命名,如“归田园居”、“觉园”、“耕隐草堂”等。诗是一种 文化的不断沉淀,渗入了某种深刻的意义,它所包括的情思内涵,增添了园林风 景的意境之美,也洗灌了欣赏者的心灵。从此点来说,陶渊明的园林美学思想其渗透性和延展性,已经远远超越了 农家园林小景的本身,亦超越了诗歌字面的含义,他使得园林风景与诗歌意象融 为一境,二者不为一

4、体,却又浑然一体, 园林美学和诗歌的意境由此都得到了 一个提跃,划出了一个园林诗意的范畴流派。清代学者袁校在世时也曾修一园林,名曰随园,就在这个园中,他隐居大 半生创作了随园诗话。袁枚努力将随园变成他可以优游于诗书世界的一个载 体,他可以从中得到从其他地方不能获得的快乐。从随园诗话中也正可以看 出园主袁枚的艺术个性、人格倾向与人生追求。袁枚重视自然,但也不主张废除人功。诗论中如是,造园亦是。从其建园 时就势取景的构造方法,即可知道他的因子既有人功,但亦没有过分的人为雕饰, 很好地结合了自然美与人工美,使艺术的境界与现实的生活、人的情趣和美的理 想相融为一,使人从有限的地域空间走向无限的宇宙空间

5、,引导身处其中的人真 切地感受到宇宙自然,并从中感悟历史体味人生,让单纯的景色有了更深层的文 化韵味,园林和诗歌由此达到了一个更为和谐自然、深远的高度。中国的文人骨子里都有一种遁世情结,但是这个隐世的生活方式并不是 “荒寒”的,而是生机勃勃的,他们构建的也是充满生机、寓意积极的园林,使 得他们既可出世隐居于城市山水林闻,修心养性,又可入世合家欢聚,进行社交 往来,融通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人生 哲学和生活方式。例如深究 禅宗的王维,他的私人园林辋川别业,达到了“诗中有面,面中有诗”的园林巔 峰,处处透出禅理;他在鹿柴中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鹿柴实际上

6、是一处王维参禅的地方,禅宗的神秘赋予了辋川别业特殊的宗 教意境之美。中国园林之美正是意境之美,它将人的感官、感受和自然完美的结 合到一起,它巧妙的应用自然因素与人类感官的结合,从而创造自然美,提高园 林的审美意境,达到虽在闹市中,犹如隐居山林的效果,文人们诗意寄居的的“隐 于市”因此也才成为可能。二、园林与文人爱情沈园,又名沈氏园,本系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初成时规模很 大,占地七十多亩,也是现今绍兴古城内著名的古园林,整座园林景点疏密有致, 高低错落有序,树木扶疏成趣。清乾隆绍兴府志引旧志,“在府城禹迹寺南 会稽地,宋时沈园大门池台极盛”,指的就是该沈园。一处宋朝的私人花园,经 历

7、800 多年,至今仍得以流芳, 除了其园林构建的精致,更因为一个千年不老 的故事,-首感人至深的 钗头风。相传,南宋诗人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 迫与唐瑞分离。公元 1151 年(绍兴二十一年,两人分离七年后邂近于沈园。陆游 感慨怅然,题钗头风词于壁间,“红酥手,黄騰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 恶,欢情薄。-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泡鮫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词句极言“离索”之痛。 唐琬见词衷肠寸断,不禁泪下,和之一首仅头风“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 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

8、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还家后 唐婉情意凄绝,不久悒都而逝。陆游闻知此事,悲痛不已,终生难以释怀。此后, 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 恋,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园开放之日,陆 游必入园中凭吊。公元 1192年,他 68 岁时,重游沈园,此时距唐琬逝去已有 40 年,而沈园,也已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作沈园二首,“城上斜阳 画角哀,沈园非复旧地台。唐婉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斯香消四 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士,犹吊遗踪法然。”79岁时,陆游又

9、 来沈园作下绝句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 痕犹锁壁间尘。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篇,但在同一地点写下如此众多诗歌的并不多 见。诗人为怀念唐琬,仅追忆沈园之邂后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正因为这些催人 泪下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诗篇,沈园才得以成为怀念诗人的重要纪念地。今人之 所以拜谒沈园,除缅怀诗人与欣赏古典园林之外,也为了感受人世间的不渝爱情。后人读到陆放翁“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

10、海际。”“漫悲 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知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江山,直 至其临终前绝笔示儿,仍是饱含忧国忧民之情,这是一个名人应该有的情怀, 是符合世人期待的高格,然而,陆游诗作最为催人泪下的,却是沈园诗作,沈园 让我们读到一个风云人物如凡人一般的情感,读到一个也会为爱情痛苦的政治 家,读到一个公众人物内心最普通最真实的愿望与思念。也许也正因此,世人才 更深的理解了陆游诗作。三、结语中国文人极其重视自家的园林,他们往往亲自操刀进行设计,他们以笔写 诗歌言志,而在园林的设计上刻画着抱负和情感,园林承载着他们深厚的家园情 结,被他们赋予了鲜明的个人理想色彩。文人们的私家园林,绝不仅仅是处居所, 更不仅仅是消闲之处,他们的园林是他们理想家国的缩影,每一处细节都包含着 他们曾经言说或不曾言说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