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8265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一模试卷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增城市一模分析1.某同学利用下列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其中数据记录不正确的是: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82.02%11.98%4.55%1.14%水下信标2.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从中我们可知: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C. 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13.33%2.48%76.96%6.82%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

2、的是: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汽”C.草叶上形成“白霜”分析: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例子,课标要求“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属于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要求,即属于“理解”要求层次。难度为0.43 此题正确答案为B(43.29%的考生答对),但有41.43%的考生选A,选C和D的比例分别为9.61%和5.27%。选A的考生没有选C和D,应该也知道液化的最终状态是液态,但却不知道液化是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所以没能与熔化(初状态是固态)区分开来。另一个可能,是考生认为“白汽”是气态的,干扰其判断。所以对于物态变化,各变化名称要适当的记忆,至于

3、如何让学生记得有意思、不枯燥,就要看老师选用的例子、情景是否是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甚至是震撼的;当然,即使例子、情景符合上述特点,学生理解了,适当的重复的记忆,跟进(例如小测等等)在这里应该是不可缺少的。4. 关于下图实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的自行车车闸,可以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B乙图中大货车有很多轮子,目的是减小压强 C丙图中的男孩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会慢慢停下来,原因是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丁图中套紧锤头是利用了锤头具有惯性分析:此题A、B、C属于“知道”,D属于“应用”。课标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攘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

4、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难度0.49此题正确答案:C(49.28%的考生答对),选A、B、D的比例分别是:15.60%、13.33%、21.38%,这51%的考生未能选到正确选项C,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这个思想的冲突没有找出症结所在,即没有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思想建构起来,并用来推翻“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思想。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何减小或增大压强”、“惯性”不确定,即对这些相关的知识掌握不牢固。5.如图是一同学正在体育课中进行实心

5、球投掷训练,投出的实心球在上升过程中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B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加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16.01%10.12%62.09%11.26%6.如图所示为条形磁铁和电磁铁,虚线表示磁感线,则甲、乙、丙的极性依次是:AS、N、S BN、S、NCS、S、N DN、N、S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17.36%67.46%6.92%7.64%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桃花会上,游客能闻到桃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D一杯密封的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选

6、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3.41%15.70%58.16%22.21%8.下面关于安全用电的做法,那个是正确的:D在高压线下放风筝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A试电笔的握法B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三孔插座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19.21%77.48%1.24%1.55%9.一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按甲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1后观察到两个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如乙、丙两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甲乙丙 A电流表A1示数比电流表A2的示数小B电流每流过一个用电器,电路电流都会减弱一些C串联的两个灯泡的亮度一定相等D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10.02%8.06%

7、3.51%77.58%10只利用右图的电路,下列探究或测量不能完成的是:A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B测量导体的电阻 C测量导体的电功率D测量导体消耗的电能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13.95%6.71%13.12%65.39%11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把重G =16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 =10N,使物体升高了1m,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滑轮重4N B绳子的自由端要上升2mC提升物体越高,效率越高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分析:此题属于“知道”要求层次,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知道机械效率”。难度:0.56. 该题正确答案:C(55.79%答对),选

8、A、B、D的比例分别为:21.49%、11.78%、10.33%。从做错的考生访谈中反馈的信息看,做错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按公式计算,即没有走完一个完整思维过程(具体见第24题的分析)。具体案例表现为:G动=G-F=16N-10N=6N(所以选A);W有=10N1m=10J,W总=16N1m=16J,让后再相除得到机械效率(所以选D),这些学生知道功的公式W=Fs,但不理解力与距离的对应关系,也不理解总功和有用功是能量在一个机械里的输入能量(功)和输出能量(功)的关系,他们只是对公式有个大约的记忆,让后就找几个认为合适的数据按公式相乘或相除即可。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 B

9、石油不断被发现,它是可再生能源C纳米、光年都是时间单位 D超导材料已在生活中普遍使用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76.76%5.37%6.30%10.95%第二部分(共64分)二、填空 作图题(共24分)1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01234cmA14(1)请在图甲中完成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2)小李用数个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F”灯高5cm,又用同样规格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当“F”灯在如图乙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得到一个高3cm的清晰的像,那么此时“F”灯与凸透镜的距离u应_ (选填字母:A(大于2f)、B(大于f而小

10、于2f)、C(小于f);凸透镜位置不变,若要得到高于5cm的像,“F”灯应在光具座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乙甲 分析:此题属于“知道”要求层次,课标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要求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F”灯和像的高度的具体数据得出成缩小或放大的像。解题思路:从“F”灯和像的高度5cm和3cm得出成缩小的像,从而判断出像距“大于2f”;从“要得到高于5cm的像”得知要得到放大的像,从而判断此时物距“大于f而小于2f”,所以物距变近了,所以“F”灯要向右移动。建议:在“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我们就可以通过作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来建立凸透镜成像的模型,从而有

11、了初步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认识,在“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我们可以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如果没有第2节的铺垫,第3节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话,我们将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实验的步骤设计问题,为什么要使物距分别在“大于2f”,“大于f而小于2f”,“小于f”三个范围进行探究,是老师要我做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依据要分成这三个范围;第二,当在物距“小于2f”时,光屏看不到像,为什么会想到要从烛焰的另一边通过凸透镜看“虚像”。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花不少的时间来为学生铺垫、引导,最终,学生还是不买账,认为是老师硬塞的,真是吃力不讨好。15如图所示,杠杆甲、乙在F1、F2的作用下都

12、处于静止状态。甲乙ABF1F2oABF1F2o(1)此时的杠杆乙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选填“是”或“否”)。(2)在图乙中分别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杠杆甲的力臂可以直接从杠杆的刻度读出(杠杆的刻度每格5cm):L1= cm,阻力臂L2= cm。(3)在图甲中:若F1=2N,则F2= N;你的计算依据是 。16如下图,小辉站在室内游泳池旁边,B是他的眼睛的位置。游泳池的天花板上有一盏吊灯S。小辉站在游泳池旁边看到了灯在游泳池中的像。(1)请画出灯S在水面所成的像S。圆形吊灯直径为30cm,灯像的直径_选填字母:A(大于30cm)、B(小于30cm)、C(等于30cm)。(2)请画出灯S发出

13、的光经水面反射后照到人眼睛B点的光路。(3)打开水底一盏灯M,小辉恰好看到S与M的像重叠,画出看到M的光路。分析:此题的三个小题均属于“知道”的要求层次,先后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反射和折射。由于三个小题是逐层递进、先后依存的关系,且第三小题需要一定的审题能力,所以后两个小题的难度就变得大了。但反观第一小题,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难度为0.37,零分率达41.63%,是不是学生平面镜成像的理解本身还存在误区呢?从考生的答卷和学生反馈的情况看,他们是受到了水深的度影响,因为他们认为“像应该在水里”、“水不够深”,所以画出了像与物不对称的答案。因此,如果用“”代替水的话,情况会好很多。但是要根本上解决像“在水中”或“在镜子里”这个认识的误区,作为老师,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在实验的时候进行突破,老师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同时,辅以一些身边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17一块手机用的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3.7V,容量为2000mAh。(1)该锂电池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 J的电能。(2)右图是该锂电池在某条件下的电压与放电量(即消耗电能)之间的关系图像,通常称放电图像。由图像可知,锂电池在实际工作中的电压是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电池充满电时的电压为_V,当放电量为40%,电池的电压为_V。18一杯质量为1kg的热水,温度从70降到20,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