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8079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轮定位资料汇总.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征公司 四轮定位调整技术培训教材1.3 车轮与轮胎1.3.1 车轮与轮胎组成1、车轮螺栓 2、气门嘴 3、车轮饰板 4、轮辐5、轮辋 6、于午线轮胎 7、 平衡块及夹子1.3.2 轮胎结构1- 胎冠 2-胎肩 3-胎侧 4-胎圈 5-胎面 6-缓冲层(带束层) 7-帘布层1.3.3 现定新轮胎规格标志组成 为了统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现定新轮胎规格标志由下面内容组成: 轮胎名义断面宽度,单位为(mm) 轮胎名义高宽比 轮胎结构标志 轮辋名义直径,单位为in 负荷指数 速度符号例如 195/60 R 14 85 H195:轮胎名义断面宽度(195mm)60:轮胎名义高宽比(H/130.60

2、)R :子午线轮胎标志14:轮辋名义直径(14in)85:负荷指数(515kg)第二章 四轮定位调整技术2.1 四轮定位相关概念示意图车轮定位四要素:主销后倾、主销内倾、车轮前束、车轮外倾。 2.2 关于后轮推进角推进角:定义为由车后轮总前束的夹角平分线(推进线)与车辆几何中心线所成的角度,大小为右、左后轮单独前束差值的一半。产生原因:1、后桥轴线与前桥轴线不平行。 a、后桥弹簧座磨损,后桥下悬臂胶套损坏。 b、整体式后桥胶套损坏。2、两后轮的单独前束不一致。补偿四轮定位:当后轮前束不能调时,若后轮推进角大于0.1小于0.4,就应当用前轮前束来补偿,这叫做补偿四轮定位。比如某汽车右后轮前束为0

3、.60,左后轮前束为0.20,后轮推进角为(0.60-0.20)/2=0.2。这将使气车向右跑偏和转向盘偏左。为此要把前轮总前束调为向左,即让右前轮前束比左前轮大0.20。一般前轮补偿为0.3-0.4,如果推进角太大,则应考虑校正或更换后桥或后悬臂。推进角示意图2.4 四轮定位相关精要表格2.4.1 四轮定位概念及功能定位角度概念功能主销后倾角由车侧看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向后为正,向前为负转向盘稳定及回转转向盘车轮外倾角由车前方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内为负掌控轮胎车身重量压力点车轮前束角由上方看左右两个轮胎所成的角度,向内为正,向外为负减低轮胎磨损及滚动阻力后轮推

4、进角后轴运动轨迹与汽车几何中心线夹角转向盘不正,跑偏主销内倾角由车前方看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角度驾驶方向稳定性和车身重量着力点位置2.4.2 四轮定位不良引起的行驶故障定位角度原因故障情况主销后倾角太大转向时转向盘沉重太小直行时转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转向盘不能自动归正不等直行时车子往小后倾角边拉车轮外倾角太大轮胎外缘磨损;悬架配件磨损太小轮胎内缘磨损;悬架配件磨损不等直行时车子往大外倾角边拉前束角太大两前轮外缘磨损,且整个轮胎胎面呈锯刺状磨损;转向盘飘浮不定太小两前轮内缘磨损,且整个轮胎胎面呈锯刺状磨损;转向盘飘浮不定2.4.3 行驶故障及可能原因行驶故障可能的原因转向盘太重后倾角太大转向

5、盘发抖车轮静态或动态不平衡;车轮中心点偏心产生凸轮效应;发动机不平衡发抖;制动盘厚薄不均偏向行驶左右后倾角或外倾角不相等;车身高度左右不等;左右轮胎气压不等;左右轮胎尺寸或花纹不相同;轮胎变形或不良;转向系统卡位;制动片卡位转向盘不正后轮前束不良造成歪的推进线;转向系统不正轮胎块状磨损车轮静态不平衡;后轮前束不良轮胎单边磨损外倾不良轮胎锯齿状磨损前束不良凹凸波状磨损车轮动态不平衡;后轮前束不良2.5.2 转向盘不正 当车辆在平直路面上直线行驶时,如果不转动转向盘,车辆应沿正前方向行驶,如果车辆朝某一方偏转,则车辆具有偏向行驶的故障,应先行排除才能纠正转向盘零位不正的毛病;如果车辆直线行驶,但转

6、向盘不正,则是转向盘零位不正,有时候转向系统零件有可能安装不当,检查各零件的安装情况,包括转向盘、转向柱及转向器。通常零件上标有帮助准确安装的标记。转向盘零位不正是由于不正确的定位角度引起的。 转向盘不正的调整: 在调整前轮定位时,如果前束正确,但是转向盘不正,比如图2-15所示偏右,则应先把转向盘向左打正,锁住。这时两轮的前束角全变了,我们再转动两边的调整套,使两轮前束重新恢复标准。 传统的汽车四轮定位一般只检查前轮定位,但是后轮前束失准,同样会造成轮胎偏磨或吃胎,而且还会造成跑偏和转向盘不正。因此后轮前束的调整不容忽视。只要是后轮前束可以调整的汽车,应当首先调整好后轮前束,然后再调整前轮前

7、束和其他角度。如果后轮前束角不可调,可通过调整前轮前束角来补偿不为零的推进角(参考“关于后轮推进角”部分)。抖动制动时抖动 如果车只在制动时抖动,那说明是制动片和制动鼓或盘接触时抖动引起的,刹车踏板也会有轻微震动。可通过加工制动鼓或制动盘以及更换刹车片来排除故障。一车速时抖动这时的方向盘抖动大多都是轮胎不平衡引起的。有时半轴弯曲或传动轴不平衡及十字万向节间隙过大也会有这种现象。如轮胎平衡后还有发抖现象,可检查这些部位。到某一车速后松开油门发抖这种故障现象,可检查更换传动装置的万向传动装置。也伴随有车身发抖。前驱车辆应检查更换半轴内球笼。 2.5.4 轮胎异常磨损轮胎磨损过快的主要原因 1、 轮

8、胎气压。轮胎气压是轮胎的生命,过高和过低都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气压过低,胎体变形增大,胎侧容易出现裂口,同时产生屈挠运动,使轮胎内层受到的压缩力与外层受到的伸张力大大超过允许的屈挠极限,导致过度生热,促使橡胶老化,帘布层疲劳、帘线折断。气压过低,还会使轮胎接地面积增大加速胎肩磨损;气压过高,会使轮胎帘线受到过度的伸张变形,胎体弹性下降,使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负荷增大,如遇冲击会产生内裂和爆破,同时气压过高还会加速胎冠磨损,并使耐轧性能下降。2、 四轮定位。前轮定位对轮胎的使用寿命影响极大,而尤以前轮前束和前轮外倾为主要因素。前轮外倾主要会加速胎肩的磨损即偏磨;前轮前束主要是加速轮胎内外侧的磨损。

9、前束过大过小都会引起方向发飘,影响行车安全。前束过大主要表现在外侧羽毛状磨损,过小主要表现在内侧羽毛状磨损。后轮定位失准也会造成轮胎成片状磨损,胎面呈波浪状,局部一块一块剥落。3、 驾驶员。司机在行车中除了处理情况外,要选择路面行驶,躲避锋利的石头、玻璃、金属等可能对轮胎的扎破和划伤,躲避化学遗洒物质对轮胎的黏附,避免对轮胎的腐蚀;行驶在拱度较大的路面时,要尽量居中行驶,避免和减少汽车重心偏移,减少一侧轮胎负荷增大而使轮胎磨损不均;合理的装载是司机的基本常识,一般情况下,超载20轮胎寿命减少30,超载40轮胎寿命减少50;另外急速转弯,紧急制动,高速起步以及急加速等都将对轮胎的损坏产生影响,是

10、司机在行车中要避免的。4、 其它:轮毂或车轴变形,弯曲、偏心、轴承松旷,使车轮转动时出现周期性的震动,会使轮胎磨损成多变形。由此可见,轮胎的早期磨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二是驾驶员本身。2.6 前束失准造成的轮胎磨损比外倾角失准更为严重1、车轮前束和车轮外倾的配合车轮外倾的产生,使两侧车轮有向外滚开的趋势,车轮将在地面上出现边滚边滑的现象,从而增加了轮胎的磨损。而单从车轮前束而言,它使两侧车轮有向内滚进的趋势,车轮也会在地面上出现边滚边滑的现象,也会增加轮胎的磨损。但车轮外倾的缺陷可以由前束的恰当配合来补偿。因外倾的向外滚开趋势可用前束的向内滚进趋势来抵消,最终保证车轮在每

11、一瞬时滚动方向接近于向着正前方,以达到减低轮胎磨损及滚动阻力的目的(如下图所示)。然而,不难理解,另一种情况将是,当前束失准或外倾角失准时,将不能保证车轮在每一瞬时滚动方向接近于向着正前方,这样便会造成轮胎磨损及滚动阻力增大的不良现象。那末相对而言前束失准与外倾角失准造成的危害哪一种更严重呢?我们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2、前束失准与外倾角失准造成的危害性对比附图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了外倾角失准和前束失准对轮胎磨损的影响。横坐标表示前束和外倾角,纵坐标表示相对磨损率。附图 外倾角与前束失准对轮胎磨损的影响X1-前束 X2-外倾角 Y-相对磨损率结合附图及其它研究可以证明:1)在相同的时间里,前束失

12、准状态下轮胎磨损曲线比外倾角失准轮胎磨损曲线上升得要快。2)外倾角不当磨损的是轮胎胎冠的一侧,而前束不当磨损的是遍布整个轮胎胎面成锯齿状的损坏。3)轮胎磨损与前束设定误差成递增比例。若一个轮胎只有3mm(0.25)的偏差,每行驶1km轮胎就侧滑2m左右。看起来数值好像不大,但因此会使轮胎的寿命减半。这证明前束失准造成的轮胎磨损比外倾角失准更为严重。2.7 轿车车轮定位的发展趋势疑问解答2.7.1 为什么现代轿车的后轮外倾角大都设计为负值,且前轮外倾角也较小? 对于传统的设计思想,设置外倾角的目的是为了掌控轮胎车身重量压力点,以适应汽车载荷的变化,减低轮胎的偏磨损,并减轻轮毂紧固螺母的负荷,防止

13、该螺母滑丝飞出而酿成事故。这对于大型车辆是必要的。而相对于轿车来说,载荷相对不大且载荷变化也较小,而车速却愈来愈高,这样,解决因高速行驶引起的轮胎偏磨损和操纵稳定性问题便更为重要。高速转向时汽车具有很大的惯性离心力,即使悬架具有横向稳定杆,车身也会自然向外侧倾斜。因此在静止状态具有正外倾的车辆在转向是外倾角更大,造成外侧车轮的侧偏角比内侧车轮大得多,内外车轮的实际转向角与纯滚动时的转向角差距较大,从而引起内外车轮产生不同程度的侧滑。这种拖滑状态不仅增加了轮胎不正常磨损,还使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小,降低了车身的横向稳定性。 基于上述考虑,车轮具有负外倾,即车轮在静止状态下向内倾斜,在转向时车轮外

14、倾角趋于零,从而减小转向时的磨损和提高转向时的横向稳定性,防止高速行车时出现的“激转”及危险的自动转向现象。2.7.2 为什么现代轿车有的前轮正外倾却可用负前束来配合,而后轮负外倾却可用正前束来配合?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后轮也是独立悬架的现代轿车上。因为是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汽车在前轮牵引力矩作用下,由于转向杆系存在间隙和弹性变形,前轮前端发生了绕主销向内的靠拢滚动,因而这种车辆设置的前束值都比较小,有的甚至为负前束,以给前轮一个恰到好处的修正量。而后轮作为从动轮,要克服后轮滚动阻力矩的作用,因后轴杆系存在间隙和弹性变形,后轴将产生一定弯曲,使后轮出现前张现象,因而这种车辆的后轮前束角大都为正值,以给后轮一个恰当的修正量,即使后轮外倾角为负值。2.9 常见车型的调整 前面已讲过调整配合,不再赘述。这里只谈调整的位置和一些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