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73238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全面)一、 课外阅读。有趣的小刺猬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 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 蜷(qun ju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 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

2、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i bi)着瓜溜走了。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刺猬的头_,眼睛和耳朵_,牙齿_,门牙_。它 们的四条腿_,跑起来很快。爪子_、_。浑身长满了 _。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二、 课内阅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 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3、,这便 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1 / 20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 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 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 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 面,倾斜地铺开。1这个文段选自课文_。2写出下

4、列词语的近义词。隐藏(_) 倾斜(_) 立刻(_)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隐藏(_) 平坦(_) 安静(_)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蟋蟀建造动词。5用曲线画出拟人句。6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_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老猫(节选)季羡林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 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 特点,就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 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它脾气也确实 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他,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 竿,他从不回

5、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我举一个小 例子。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这是一只混沌的波斯2 / 20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我们家人管这 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终为土猫。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 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它只 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一溜烟似的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 中,半天不回家。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进门 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她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的要给 咪咪喂奶

6、,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砸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想着 天福。1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咪咪外貌的句子。2其实在季老先生的文章中对虎子也有一段外貌描写。“身上有虎皮斑纹,颜 色不黑不还并不美观。”这句话最可能放在文中第一段的_一处? 3作者先写了老猫_特点,再写老猫的性格特点,其中性格特点突出了 两个方面。一是_,二是_。4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流露和语言表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语言朴实,娓娓道来。示例翔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B作者抓住了猫的特点甚至名字的由来,表达出他对老猫的喜爱。C作者主要是想表达对老猫的喜爱,只是为了突出它敦厚的特点才写了另一只 猫。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情

7、谊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 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 慢慢地朝学校走去。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 “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 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 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3 / 20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玲玲,这个多

8、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玲玲”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 不停地滚下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出奇 _ 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时间的变化 地点的转移 总分结构 事物几方面 事情发展顺序 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改成被字句:_ 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

9、下来”缩成最简句子。 _ 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 “|”标出。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我就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在再)往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 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lu l)脸,没4 / 20想到也这么难。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 多了。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w w)囊,连豁(hu hu)虎跳也不会,只 会在地上爬。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 (ju

10、jio)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把我撤换,他也只好将就。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我套上者虎皮,(带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 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hng hng)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 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zhu zhu)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 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1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2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困难(_)放松(_)灵巧(_)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窝囊:_将就:_4选文第_自然段写的是我演老虎的过程,运用了

11、_ 和 _ 描 写。5请在第一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6说说你对老师说的话的理解。_六、 阅读理解。成全善良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 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 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5 / 20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别人碰到父亲,一手在前面 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 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 你坐吧。”女儿竟也

12、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她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 路,站一会儿就到了。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 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 容。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 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下车 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爸,伤口疼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 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1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_) (_)(_)。从这一连串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_2“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在文中,“隐情”指的是 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