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313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1.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楼房加固工程项目建议书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2012.810目 录第一章总论4一、项目概况4二、项目实施目标5三、结论6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6一、项目提出的背景6二、项目建设必要性6第三章 项目实施方案 11一、项目实施条件111二、项目实施的原则14三、项目实施的内容15第四章 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28一、人员管理28二、环境管理28三、消防管理31第五章 节能分析33一、资源开发利用分析33二、节能分析33第六章 项目效益分析36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37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7一、投资估算37二、资金筹措37第九章 招标方案38一、招标依据38二、招标

2、范围及内容38三、招标组织形式39四、招标方式39第十章 结论40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综合楼(15号)和11号、12号教学楼加固工程。建设单位: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2、建设单位校舍概况:琅琊镇中心小学位于琅琊镇驻地海城路5号,有20教学班,有学生930人,教职工75人;学校占地面积22953.50平方米,原有平房已全部拆除,准备重建为建筑面积达7661.75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现有综合楼一座(三层),建于2007年;教学楼两座(两层),建于2000年;三座楼的总建筑面积为2088.21平方米;在建筑物安全可靠性方面,经胶南市建筑设计院鉴定为D级校舍,需要加固

3、改造。3、编制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主席令第52号,2006.9.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山东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青岛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编制原则(1) 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事求是地制定项目建设内容;(2) 完善功能,满足基本需求,做到经济实用,尽量节省投资;(3) 建筑设计整体做到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外观简洁、大方。5、编制范围(1) 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2) 建设方案、建设内容的确定;(3) 土建方案

4、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的论证;(4)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5) 环境保护、节能、消防措施方案;(6)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二、项目实施目标1、学校加固改造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对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当地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他地质灾害和防洪、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2、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对琅琊镇中心小学综合楼(15号)和11号、12号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合计面积2088.21平方 米3、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83.3

5、2万元;资金来源:上级各级财政。三、结论通过对胶南市胶南市琅琊镇政府教育设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本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分析论述可知:项目实施符合国家和青岛推进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项目实施将完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的教育条件,保证胶南市琅琊镇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项目实施对胶南市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项目实施地点的外部配套条件良好,方案可行。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切实可行,十分必要,建议尽快予以立项。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

6、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在全国范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已经建成的学校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

7、抗震加固措施。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将抗震设防等级提高到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学校原有平房已全部拆除,准备重建建筑面积为7661.75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现有综合楼一座(三层),建于2007年;教学楼两座(两层),建于2000年;三座楼的总建筑面积为2088.21平方米;在建筑物安全可靠性方面,经胶南市建筑设计院鉴定为c级校舍,需要加固改造。二、项目建设必要性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

8、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项目的建设是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学校校舍建设和安全问题。08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学校看望广大师生,09年元旦期间在考察北川县桂溪初中时明确要求,加强校舍安全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把学校建成安全、牢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建筑。温家宝总理7次去北川中学,并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对全国校舍特别是城乡中小学校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加固改造。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先后20多次赴地震灾区,几乎每次都要视察学校。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多次研究学

9、校建设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4次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时都对学校的灾后重建提出具体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做出承诺,即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决定,组成有12个部门参加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保障校舍安全的极端重要性。2、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的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汶川特大地震后新修订的国家防震减灾法已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

10、。新的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学校等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这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应履行的责任。各级政府必须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的高度,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切实加强校舍安全鉴定和加固建设。3、项目的建设符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中小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

11、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消除学校安全隐患,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快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对各类中小学校危房实施分类处置。B级危房:尽早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控,保证房屋使用安全。C级危房:立即抢修,消除安全隐患,经验收合格,方可恢复使用。要指派专人加强监控,防止升级为D级危房。特别是对2001年以前砖混结构、房顶使用预制板建设的校舍要进行重点检查,采取加固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D级危房:对

12、没有维修价值的校舍,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拆除。暂不能拆除的不得改作他用,要在危房周边设置隔离带和警示标志,严禁师生进入。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山西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气象胶南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段胶州湾畔,位于东经120。,北纬36。西临黄海,北靠胶州市,东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临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东北西南斜长79-25公里,东西宽62-36公里。总面积1894平方公里。胶南市地处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年日照时数平均2438小时,年平均

13、降雨量776毫米,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无霜期200天以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胶南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优良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地的气象特征主要根据胶南市气象站的资料。胶南气象站距本区4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5。53,东经120。00,海拨高度9.5M,气象特征值主要依据1959-2004年资料进行分析:(1)、气温历年年均气温:11.9。C历年月平均最高气温:29.1。C(出现在8月)历年月平均最低气温:-6.4。C(出现在1月)历年7月平均气温:25.3。C历年1月平均气温:-2.2。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4。C(1967年5月27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6.3。C(1967年12月30日)(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863.6mm年最多降水量:1281.0mm日最多降水量:157.7mm历年月最多降水量:209.8mm本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1%。年日平均降水量25mm的天数为10.3天。(3)风况全年常风向为NW(西北),出现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4.0m/s;次常风向为N(北),出现频率为10%;年平均风速4.3m/s;强风向为NW(西北),实测最大风速为28m/s。本区年内风向季节变化明显,4-8月SE(东南)风为主,9-翌年3月N、NW(北、西北)风为主。年平均大于6级大风的日数为44d(天)。(4)雾多年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