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6931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对校训“德育为先会做人的重要性认识缺乏,班级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1、“德育为先,德育首位“是最根本的教育原那么,也是评价人的根本标准。2、德育为先原那么在中职学校有着更重要的地位。 校训石3、德育是成人教育。目标是成人;方式是渗透;功能是唤醒;途径是养成;结 果是内化。4、班级管理目标: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班级开展三位一体的多维立体目标。 教师和班级共成长;好的班集体只会毕业,不会解散,能随时吹响集结号5、班级管理应防止:舍本逐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功利主义为考评而考评。二、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特点和方法认识不清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过去我们的教育 说得多,做得少

2、,无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 们只进展了认知教育, 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 光说不练, 这样的教育不 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 强“养成教育。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立的假设干意见 ?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 更要注 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2、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3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 4、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局部,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们必须坚持

3、不懈 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 在的硬功夫、真功夫。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 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 播种人格,收割命运。 养成教育是根底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崇高道德的生长点。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 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 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 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孩子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被动性行为。它需要靠外部 的强制力量。这

4、是因为此时孩子的道德认识还不充分,道德情感还不 稳固,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教师在场就守纪律,教师不在场 就不守纪律。第二个层次是自发性行为。学生通过承受教育,对习惯 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根本的认识,并能自发地根据情境要求去做,但由 于其自控能力差, 兴趣、 情绪变化大, 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 行为习惯常常顾此失彼, 不能完全到位, 反复性大, 往往是不稳定的。这时学生不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还需要家长和教师从外部给予一 定的提醒和催促。第三个层次是自觉性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靠内部的自我监视。这是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并有一定的 道德意志,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监视,不需要

5、外部监视,但尚需自己 的意志努力。例如,教师不在时也能守纪律,但还需要自己控制自己, 提醒自己。知道上课时随便说话、玩东西是不对的,但有时还需要经 过自己的思想斗争。看到别人在课堂上说话,也想说,可又一想,好 学生应该自觉守纪律,虽然教师不在,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于是控制 了自己的行动。这种行为虽然属自觉行为,但还不是自动行为。最高 层次是自动行为。既不需外部监视,也不需自己的意志努力,这时学 生遵守纪律已不是被迫的,既不是迫于教师的监视,又不是靠自己的 思想斗争或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自动的行动,这就是习惯。教师进展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方法是训练法。训练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

6、的、一贯 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但是教师对学生进展行为习惯的训练时要做到 十个结合,即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 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反复 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实践锻炼与强 化体验相结合,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 结合,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训练必须科学,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六周。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 间能办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

7、复的训练 中才能养成。我们经过多年实验得出结论: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需要 连续六周才能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一杆子插到底,切 不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行为训 练要抓反复,反复抓。第二,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 单调练习,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 强的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 惯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严而又严。这里 一个重要的原那么是不要有例外,开场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

8、迁就他, 以后就难以要求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没有“狠劲,外表 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我们必须把严与爱严密地结合在一 起,通过严到达爱。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 爱结合,刚柔相济。第三,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 导向作用。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教师发现了,很好教育,可能以 后就不偷了。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教师没发现或没重视,孩子偷了 十次教师才发现或才重视,就不好教育了。身教法也很重要。人的习惯很多是模仿来的,尤其是坏习惯。因 此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其中特别要做到: 以

9、德育德,以行导行,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意志训练 意志,以性格培养性格。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 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阻碍学生成长。学校进展养成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养成教育内容要标准化。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制订出 ?小学 生日常行为标准 ?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 ?。第二,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 我们要把教育的内容做小、 做细、做实,不贪大求全,不弄虚作假。我认为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 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生活近一点,离孩子近 一点,离社会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 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不要“高口号式

10、;所谓实,就是要实在、 具体,不要太抽象,不搞花架子,不作虚功。总之,我们在培养孩子 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孩子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 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模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 小、实,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孩子理解、掌握和执行。当然, 细目化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 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第三,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 一些学校无视了教育的“序。 社会上搞文明礼貌月,我们就抓礼貌习惯的培养,社会上搞公民道德 纲要宣传周,我们又赶紧抓行为美的培养。突击性、运动式打乱了教 育的序,似乎只要搞搞突击,人的行为

11、习惯就能完满形成,其实这是 违背科学规律的,如同“一阵风、“一阵雨,只是湿了地皮,并 未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生根。养成教育要序列化,是因为任 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 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阻 碍学生成长。养成教育是全面全程全员的三全教育1、全面教育:诚意正身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平天下家国情怀与乡土情结2、全程教育:幼儿园到大学,胎儿到死亡3、全员教育: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加强家校联系、整合育人资源、学生 自主教育、文明礼仪不重视、卫生清扫不到场、晨跑体操不作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三、不注重自身专业成长,对自己的教师职

12、业生涯缺乏规划1、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老化、碎片化、程式化。班会课、专业课学生不愿听, 听不进;积累班会课资料,点评班会课比赛情况2、树立高远的职业理想: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道路、做名师3、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备忘、方案、总结、反思、学习、观察、分析4、制定周密的成长方案:学历、学识、能力、水平、职称、职务四、工作中存在懒、浮、粗、旧的现象1、勤:脚勤、口勤、脑勤2、实:态度老实、时间及时、措施到位、效果实在不做传声筒、要做实干家3、细:预见要细、跟踪要细、反应要细4、新:思路要新、方法要新、包装要新五、班级管理要做到1、父母心加婆婆嘴、热心肠加硬手腕宽爱严管、既要小题大做,也要大事化了明察秋毫、难得糊涂2、能力过人,技术过硬:举重假设轻,治大国如烹小鲜 态度认真,一丝不苟:举轻假设重,烹小鲜如治大国3、落实四留人工程,做实做细德育工作:环境留人、教学留人、管理留人、感 情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