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66676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过度 管理不足 管理过度 经营不足.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管理过度,经营不足.(上) 杨子明: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最终的结果是不需要管理。【特邀嘉宾】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技术公司高级管理顾问【中国人民大学EMBA学员嘉宾】(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卫军: 山西同仁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生: 深圳市联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子明: 富林国际集团董事副总裁兼营销总监张锦红: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锡忠: 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周 媛: 太原市康友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苟轶群: 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亚亮: 中发实业集团董事、总裁助理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今天许

2、多企业进一步发展遭遇到得瓶颈,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出现问题:(1)“经营过度,管理不足”“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从来不缺少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与感悟,市场意识非常先进,市场感觉非常的到位,经营手段也足够的高明,这一点恐怕与国外的企业家难分伯仲。但是企业如果仅仅依此作大作强,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需要整体和有效的管理体系,我认为“管理师企业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管理的经营是机会主义的,强势的经营与脆弱的管理并存,必然造成企业经营的成果被管理的黑洞所吞噬。(2)“管理过度,经营不足”“我们企业在过去的20年中,经营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基本上都是降价促销、做广告等等。但是管理上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比

3、如说流程再造,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期权激励,企业文化等等,几乎所有管理方法都涉及到了。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在使用降价这样的经营手段,那它在管理上只需要做成本管理就够了,其他的都可以不做的,但是事实上许多企业把以上的管理办法都做全了,最后还造成了企业法人亏损。因管理只是在解决一个效率问题,效率是相对经营来说的,如果和经营部匹配的话,就会出问题的。”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中心联合举办本期月度论坛,一同探讨:哪一个观点更符合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更及时地补齐可能出现的管理或营销方面的短板,不至于因为某一方面的差距巨大而限制企业的成长? 吴

4、少生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一样,经营和管理侧重也不一样我们公司以前是做国际贸易的1998年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公司连续进行了几次转型。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我们利用区域、资金优势,在西北地区投资了一个能源项目。从做贸易公司到进行资源开发,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经营转型。但刚开始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很多薄弱环节,跟不上经营的速度。后来,香港迪斯尼乐园开放了,我们感觉到机会来了,购买了20辆大巴士,经营深圳到香港的运输业务。这是我们公司第二次转型,我们的市场定位和开发都很到位,但由于管理跟不上运营,结果还是造成了一定得损失。第三次经营转型时,我们看到了深圳跟东莞两地之间存在空缺的厂房租凭市场,便立

5、即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开发厂房租凭市场。又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经营出现了很多问题。经过这几次的转型后,我们认识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一样,经营和管理的侧重也不一样。企业转型前没有很充分的人才储备,转型后我们又从事不同的行业,所以怎样有效地管理,才能让企业正常运转,这对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市场的占有和经营都是企业非常重要道德问题,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加强管理。 杨子明 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最终的结果是不需要管理。我个人认为在企业在前期成长的过程当中经营重要一些,壮大以后管理才会要加重一些。我觉得许多中国企业还是倾向于“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我们富林国际集团旗下的地板木业公司

6、推出一个品牌叫“富林”,在管理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销售额中规中矩。我们公司后来新推出一个品牌叫“拉斐尔”,前期投入的人员非常少,找到了一些市场机会,在经营上下的功夫要比“富林”多很多。“富林”做了十多年,“拉斐尔”推出时才做了一年多,然而那年的销售额却是“富林”的三倍多。“拉斐尔”趋于成熟后,再从管理上强化它的市场地位。 还有其它行业,比如说手机行业,无论是TCL还是海尔,他们都是不缺管理的,但为什么还会失败呢?是因为中国的企业经营就喜欢简单模仿,只要出现新产品就进行模仿,然后再广告轰炸。而国外企业不同,他们对消费者需求把握得非常好。例如索爱推出了时尚的音乐手机,摩托罗拉手机也有很多款型,不但

7、漂亮而且科技含量高,而国产手机很明显跟不上国外手机的市场步伐。 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最终的结果是不需要管理。因此我觉得还是经营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市场有很多可待开采的地方,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包括新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拿洗衣粉来说,如果超声波洗衣机发明后,不需要洗涤用品就能洗干净衣服,日化行业的企业就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吴春波 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最终的结果是不需要管理。 经营和管理的区分 “经营过度,管理不足”来源于韦尔奇的一句话,他说“美国企业多是管理多余,领导不足”,我在他的话上延伸出来了“经营过度,管理不足”。探讨这个话题首先需要做四个基础说明: 1、经营和管理

8、师有区别的;2、经营与管理不是论证而是实证,主要是针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提出这个问题;3、经营与管理的标杆。假设经营管理比较,就应要有个标杆,过度与不足是什么相比?这个标杆就是世界领先企业。这样一比较,问题就出来了,目前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4、在正常情况下,提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相对论。 人均效率靠管理来,不是靠经营来,因为人均效率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 我们首先要把经营和管理分开,然后来谈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关于经营和管理的区分,我想是这样的:第一个区分是“什么是企业?”企业就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是什么?就是经营行为。 第二个是既然顾客创造出来了。那么就要

9、给顾客东西。因为你创造顾客;顾客就有了需求;要满足这个需求,就要拿自己的东西给消费者;或者说采购别人的东西,再给消费者;或者是把别人创造的东西,经过自己的选择后再给顾客。此时产生价值的过程就是管理。 第三个企业是功利的,功和利是区分开的。利就是利润,功就是内部的基本功,功利实际上就是经营管理。收入是来自外部的,即市场,这就是经营行为,然后减掉成本才是利润。那么成本是什么?成本就是管理,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内部的基本功才能来获取企业的利润。 第四个区别是经营和管理的区别。经营是要效益,管理是要效率。经营就是要赚钱,不赚钱的企业是最丢脸的企业。企业要效益,但是效益和管理产生的效率是相连的,只有管理的高

10、效率才能带来经营的高效益。 中国企业的现实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几个现实性的问题: 1、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是未被完全开发的,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利好的机会。 2、英国有一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智商达到了104,是全世界最高的。智商最重要的体现在经营上,也就是企业家对市场的把握,对机会的把握。3、从性格来讲中国人更善于经营,而不善于管理。英雄气是中国人的特性,是能做大事的特性,恰巧也是做好经营的关键因素。如开拓新市场是中国人最开心的事儿。管理主要体现在细节,细节是我们中国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如默默无闻不断改善,中国人是耐不住这种寂寞的。4、中国的企业

11、竞争还没有达到白热化。中国业还处在不断洗牌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充分的竞争,从这个角度讲,这也可算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背景。我们还可以看另外一个证据,比较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人均效率。在中国,不管是哪个企业都不敢和国外企业比人均效率。华为1999年和微软的人均效率比是1:8.8,到2001年1:4.7,现在是1:3.5。“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华为提出来的,即“向管理要效率”。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只抓三件事:第一是管方向,第二是管节奏,第三是人均效率。华为去年招了15000人,人均效率没有下降,因为华为将人均效率的提高作为企业管理的首重。人均效率靠什么来?靠管理来,不是靠经营来,因为人均

12、效率依赖于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如中国的航空业,除了国航以外全部亏损。那么高的票价,垄断经营,老百姓对旅行飞行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都还亏损。那么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当然有燃油涨价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呢?就是人均效率。国外一架飞机配50一100人,而中国民航公司要配备400人左右,利润都被人吃了。 徐亚亮 在初期,经营过度是有利无害,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变得庞大的时候管理才最重要的。 如果把经营初期比喻成培育婴儿的话,那么企业必然要投人大量的精力。首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再有是市场的占有率及现金流。只有像小孩儿样,吃饱了才能长大。所以我认为经营和管理过度都是不合适的

13、。但是在初期经营上过度是有利而无害的。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变得庞大的时候,管理才变成最重要的。 我在公司负责典当业务的运营,典当是一个老行业也是一个新行业,从1986年成立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典当公司到今天为止,全国共有三千余家典当公司,从经营范围来讲主要是提供贷款,利率稍微高一些,有服务费和手续费。 1995年我们在哈尔滨偶然进入了典当行业,当时在中国典当公司不是很多,当地我们算第二家。1995-1998年这四年的时间间,我们的贷款额每年都达到了翻两番以上的速度,发展非常快的。1998-1999年的时候典当公司营业额是六千万,实现净利润是一千二百万,而实际上只有九个人在运作。应该说前期我们

14、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管理,考虑的只是市场占有率,第一年投入了几百万就有很好的回报,然后就考虑到第二年的投入,把资金贷出去,把服务费收回来。公司投入的所有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其他方面的资源,都是围绕着晶莹,怎么才能快一些做起来,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坐起来。 1997年的时候,我们对外招兵买马,进行招聘,有一个哈药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到我们这来,当时我们考虑,这种大企业管理办公室的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主要是想把业务做大。1998年以后,我们集团整体战略向南发展,我们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四家独立法人的典当公司。成立四家典当公司后,我们也希望每一家的典当公司的业务规模都超过哈尔滨的公司,我们当时认为如果按

15、哈尔滨的经营状况算,几年以后在全国将会很大的利润额,现在看是以点带面了。 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到多家典当公司成立后,那些原来的经营方式好不好用?资金投入到典当公司后风险怎么解决?很多家典当公司需要投入,应该怎么办?这在管理上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还有我们的人力资源(如典当公司精力和各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和风险防范体系诸多管理问题都暴露出来了。2003年以后,我们逐渐意识到管理的至关重要。典当行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但是目前在国内它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在全国也没有一个很优秀的连锁典当公司可以拿来学习,所以我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今天许多企业进一步发展遭遇到得瓶颈,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出现问题:(1)“经营过度,管理不足”“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从来不缺少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与感悟,市场意识非常先进,市场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