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660697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灵中点燃起强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浓重的兴趣进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接下来WTT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有所帮助。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分类及比拟: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用处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 1 1 0.1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

2、口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量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2、摄氏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K)。换算关系T=t+273K。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3、,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熔化图像。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凝固图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

4、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改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改变。三、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是100。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沸腾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2、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

5、有制冷作用。3、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四、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常温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二)一、电荷1、电荷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互相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

6、吸引。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原理:电荷间的互相作用规律。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2、原子的构造 原电荷原子构造: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3、电荷在导体中定向挪动擅长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不擅长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

7、塑料、油。可以自由挪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4、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才能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才能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才能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二、电流和电路1、电流电荷的定向挪动形成电流。电路中有电流的时候,发生定向挪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挪动。把正电荷挪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挪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8、。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外部,电流是从电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2、电路的构成用导线把电、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4、三种电路:通路开路短路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和并联串联:把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并联: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电流分析p 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正极各用电器电负极,假设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假设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假设每条支路不

9、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假设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那么这两个用电器串联;假设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那么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管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那么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观察构造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假设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假设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经历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四、电流的强弱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安

10、培(A)、毫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2、电流表的连接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从电流表的正(红)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黑)流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3、电流表的读数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必须明确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选用03A量程时,每个小格代表0.1A)。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I1=I2=I3=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I=I1+I2+I

11、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学习方法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早任课老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局部。预习教材后,假如“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进步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老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假设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三、回忆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忆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假设记忆模糊,那么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假如作业完

12、成很好,那么新课学习可以到此完毕;假如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那么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假如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完毕,假如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五、勤于反思,分析p 原因。假如参考答案有分析p 说明,那么此时比照分析p 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假如没有分析p 说明(或分析p 说明看不懂),那么自己不要太费心,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老师或家庭老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学习技巧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

13、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消费、现代科学技术有着亲密的联络,亲密的联络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理论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络,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理论,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说明,物理与我们有着亲密的联络,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老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展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立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可以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究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典故、轶事和神秘故事,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开展程度,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考虑问题。老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文END】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