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64182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校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聋校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聋校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聋校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校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聋校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华香 (13913389226)摘要: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力求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听障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利用生活实例,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重视生活实践,体验求知过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反过来再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关键词:聋校 数学课堂生活化思考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现在

2、使用的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是1998年8月发行的,里面很多例题、习题的编排与聋生的生活实际已不相符,再加上很多教师只是在教教材,造成了聋校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练习时出现的1.2人、将2元3角说成2.3钱类似的情况应该不是偶然。长此以往,聋生只会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机械的解题技能,难以将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从聋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生活化教学,让聋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

3、几点肤浅的认识。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脱离了实际。”由于听力障碍,造成聋生语言发展迟缓,认知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也受到局限。在正常孩子看来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个概念,对聋生来说理解却存在难度。比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聋生就很难准确地说出哪个多,哪个少,只会望文生意,看见什么多就说什么多。于是为了让聋生能正确地理解、准确地判断,课后让聋生在父母的帮助下,说出家庭成员中谁比谁高(矮)、谁比谁大(小)、谁比谁重(轻)、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这一知识点,为今后独立分析类似应用题中的数量

4、关系打下基础。另外,在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我也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情境,引导聋生将旧知进行迁移学习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时,我运用课件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情境,并提问:乌鸦喝不到瓶中的水怎么办?由于学习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同学们都知道要将石子放进瓶中,使瓶中的水位上升,乌鸦就能喝到瓶中的水。接着我又追问: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从而引出“体积”这一概念。这一情境设计,建立在聋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要,并且感到“体积”很实际,一点也不难学,因此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5、。二、利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聋生恰恰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局限于表面的感知。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聋生已有的经验,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将教学内容置于模拟的、但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对现实的问题的解决中学习数学、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设计这样一个实例:“六一”儿童节,我们班有4位同学去“肯德基”吃儿童套餐,一份儿童套餐包括8元的鸡翅和5元的薯条,这四位同学各买一份套餐,共花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有的先算一份套餐的钱数再乘以学生数(8+5)4;有的先算鸡

6、翅的钱再加上薯条的钱84+54。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相等,于是我又问:可不可以用等号将这两个式子连起来呢?学生将等式写在黑板上(8+5)4=84+54,指着板书,我追问:仔细观察这个式子,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的和”。然后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写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并算出得数,再请一个学生用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并将和相加,看看得数与前面的是否相等。最后,教师启发学生用字母表示以上算式,得出:(a+b)c = ac+bc,从经历过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不仅可以让聋生更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

7、,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重视生活实践,体验求知过程。“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听力障碍影响了聋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别在概念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结合聋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参与学习过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对1千米究竟有多长,聋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仅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在上课时组织全班同学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操场一圈是200米,几圈才是1000米?二圈半是500米,再走几百米是1千米?然后我再带全班学生沿操场走了一圈(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那么5圈1千米的路程让我们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15分钟)通过实地考察,聋生获

8、得了“1千米”的空间概念,对1千米的理解就比较真实,比较准确,而且能估算,并知道“1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授课的难度,更让聋生经历了求知过程。特校班级人数少,让实践活动的可能性和效能大大地提高,这样聋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掌握的也会牢固得多。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聋生今后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会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但他们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当聋生学习了相关的数学

9、知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其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聋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我班学生全部住校,每学期交纳一定的生活费(包伙),平时总说食堂的伙食不好,好像学校赚了他们的钱。在学生学习了统计知识之后,我带领他们到学生食堂开展调查并统计每天学生伙食费的支出(米、菜、燃料、调味品),再到总务处调查在食堂就餐的总人数,让学生自己计算每个人每天要花多少钱?一个月应缴多少伙食费?通过调查统计、计算,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此再也不嫌伙食标准不高,节约意识也更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参考文献:1、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聋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王效贤、王明泽:聋校教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