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61123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下载】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黝黑(yu) 吹嘘(x) 窒息(zh) 锐不可当(ru)B仲裁(zhng) 悄然(qio) 粗糙(zo) 眼花缭乱(lio)C镌刻(jun) 愚钝(dn) 溃退(ku) 殚精竭虑(dn)D不辍(chu) 粲然(cn) 一绺(li) 正襟危坐(jn)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B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试验场。C网络是把双刃剑,它虽

2、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也会藏污纳垢。D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吹动”。)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3、(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就是这样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人们需要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基本的生命准则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就是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然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能

4、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法ABCD7、古诗文默写。(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鸢飞戾天者,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4)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5)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岂不罹凝寒?_。(刘桢赠从弟)(7)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8)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5、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一百许里(_)(2)猛浪若奔(_)(3)鸢飞戾天者(_)2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作者从大处着笔,写其天空高爽明净;“天山共色”,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富春江美景就在这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B作者先总叙富春江的奇特秀丽,接着依次描绘水之异、山之奇;

6、水之异在水色之清,水流之急,水势之猛;山之奇在山之势、山之声、山之色。C“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虫鸣禽叫,空谷传响,绵绵不绝,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是以静衬动的写法。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写出作者陶醉于富春江美景,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对避世退隐的向往。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植物也有语言夏爱兰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

7、有自己的语言呢?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

8、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

9、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1文章中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章中第段中加点词语“往往”

10、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侧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2、阅读下文,回答小题。蒸饭匠李靖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的院子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制的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铲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

11、“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烧。”我扒了一口米饭在嘴里,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A)木香渗进了米粒的每一个分子,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饭后人们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秘密。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木桶见底的米饭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制的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蒸屉是他特别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锅,透气。(B)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第二天,我就走

12、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起了天。老人姓孙,叫孙广禄,是溧水沙河孙家圩一带的人。问到他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比我爷爷小10岁。但也年近80了,他竟然独自蒸几十斤的米,力气不小。他说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弄过(蒸饭),但直到60岁退休,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做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的做礼拜。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24、25号两天,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

13、、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我感到最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瞎子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

14、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自学会计怎么算账、学习蒸饭怎么蒸得好,都是因为自己摸索出了规律。而规律来自于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对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法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他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走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小三轮车上。我把小本子还给了他,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名蒸饭的老人。(C)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1文章以爷爷的葬礼开篇,有何用意?2品味语言。(1)第段中“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一句中的“干”字极富表现力,请品析其妙处。(2)试从修辞的角度,在(A)(B)两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