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59348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 1.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依据我国古代历法,由于秋季的其次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光明,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进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

2、动,称为秋报。 中秋季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欣赏月亮的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颜色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连续下来,并被给予了新的含义。这就是中秋的来历。 2.中秋节的其它称呼 依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其次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很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展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聚,因而又叫“团聚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聚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巡游

3、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聚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聚节也”。 3.月饼起义的故事 提到中秋节,自然少不了月饼,月饼可谓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象征,其象征着团聚。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是流传下来的习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中秋节,或者是月饼的传奇故事许多,这里就说一个和月饼有关的典故月饼起义。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聚饼等等。月饼最开头是用来祭祀月神的,后来则演化成了中秋节的必备品。 中秋节吃月饼、送月饼经元明两朝代,这样的风俗越来越盛行,月饼起义就是发生在元朝末年。 元朝是蒙古所建立

4、,其人数虽没汉人多,但却是统治者,重要的是元朝的统治怨声载道,所以元朝末年天下起义不断而世局大乱。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因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压迫,于是就纷纷起义抵抗元朝。 据说,此时的朱元璋也在乐观的联络各地反元义兵预备起义。不过由于当时元朝搜查的很严格,所以朱元璋想联络各地义军的消息传不出去。 这时刘伯温就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先定下八月十五夜起义的时间,然后写在纸上放在饼子里,再派人分别送到各地义军那里。各地义军得到消息后,果真在八月十五晚上的时候纷纷响应起义。 后来朱元璋经过进展,势力越来越大。当他的属下徐达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特别快乐,当时刚好中秋节也快到了,于是他就下令天下同乐,同时还把当年

5、起兵隐秘传递消息的月饼,作为糕点赏赐给臣子们。后来中秋节吃月饼、送月饼在民间就更加盛行了。 4.中秋节的习俗 1、吃月饼 中秋节和月饼总是联系在一起,人们每到中秋之前,都会提前预备月饼。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如今的把戏也越来越多。人们会在中秋月圆的时候聚在一起,用月饼祭拜月亮,完成仪式后一起共享。 2、猜谜语 古时候人们的消遣工程不多,中秋这一天阖家团聚,自然要预备一些活动,猜灯谜就是其中一个。举办者会在大街上悬挂灯笼,上面写着谜面,猜中之后有相应的嘉奖。而且这个节日,大多数都是年轻男女参加,因此也传出了许多爱情佳话。 3、观潮 在我国沿海地区,每年的中秋除了赏月之外,还有观潮的习俗。十五月

6、圆之夜是潮水最为鼎盛的时候,因此浙江沿海一带,始终都有中秋观潮的习俗。 除了以上几个,民间还有扎灯笼、追月、放花灯等等习俗,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人们生活节奏变得劳碌,现在许多传统习俗都渐渐被简化。大多数人在中秋这一天,都只是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个团聚饭,和心爱的人一起赏月,节日的气氛渐渐被淡化。 5.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年轻,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头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7、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集合起来,经过长期进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也有历史学家讨论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胜利创造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胜利解决因大量汲取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传奇有许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始终流传在民间。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极富浪

8、漫颜色。中秋节正值秋分,太阳直射月亮朝地球的一面,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固有赏月与祭月之习俗。 6.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1、嫦娥奔月 我国对月亮的崇拜,集中表达在嫦娥奔月这一传奇上。 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上就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西汉名籍淮南子览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灵药,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独往,难免冷清。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也许是为了惩处嫦娥的私奔,在其专着灵宪中说,超群绝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变成丑陋的蟾蜍青蛙,并被罚在月宫中捣药。 但是,蟾蜍的丑恶形象和漂亮的月亮究竟难以协调,在民间,人们渐渐地为奔月的嫦娥恢复了

9、原来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变成了美女,孤栖月宫,特别孤独。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慨:“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开头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归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孤独,人们又渐渐制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奇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习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喧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10、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枝加叶,越来越完整、完善,它提醒了月宫之谜,包涵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剧烈愿望。 2、唐明皇游月宫 据明皇杂录、龙城录等书记载,开元六年(718),唐明皇与申田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天师作起法术,三人一起步上云霄,漫游月宫。 当他飘飘然地游历到月宫前的时候,见月宫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幅牌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字。他奇怪地走了进去,只见数百名天上仙女,舞动着雪白如玉的长袖,伴着奇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唐明皇心中一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唐明皇素来精通音

11、律,听得旋律,默记心中。在他兴致昂扬、情趣正浓之时,不觉惺眼醒来,原来是一场美梦。但唐明皇始终难以从这场美梦中糊涂过来,后来他命令皇宫中的总管组织宫女,依据自己暗记的谱律节拍,设计排练了一套仿照月宫仙女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就要摆上供品,赏月祭月,同时欣赏宫女表演的美丽舞曲。可见,唐代的霓裳羽衣舞,也是崇月的产物。 由于皇宫中每年八月十五都要表演这套舞曲,引得朝中文武百官竞相效仿,后来又传至全国各地,促使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风气逐步盛行,并最终以节日的形式固定下来。 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重视月亮、崇拜月亮、探究月亮的美妙心情和愿望,限于当时的科学

12、水平,不行能真正登上月亮。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两名字航员经过100多小时飞行,着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宏大抱负。中国人民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力的增加,科学的进展,拟定了神州号飞船登陆月球的雄伟打算,可以预期,把嫦娥接回中国大地的日子指日可待。 3、吴刚伐桂 中秋节的传奇:很久很久以前,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用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去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4、兔儿爷 由于玉兔捣药的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已确信玉兔的存在。大约从明朝时起,北京一带便

13、兴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习俗。燕京岁时记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免之像以售,谓之兔儿爷”。兔儿爷多用胶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异,大的高达三尺,小的仅有二三寸。兔儿爷经民间艺人的大胆制造,已经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执杵,背上插着纸笔和小旗。由于受戏曲人物的启发,兔儿爷的形态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武士,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有的像剃头郎,肩挑担子,手执太平鼓。为其衬托,兔儿爷常常骑着狮子、老虎、梅花鹿等坐骑,间或也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兔儿爷形态各异深受百姓宠爱,中秋祭月之后,往往成为孩童们爱不释手的玩物。 5、玉兔入月宫 传奇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

14、了仙。它们有4个得意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女,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值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着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过。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管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受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怜悯她。 但是自己力气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孤独哀痛,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突然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马上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受告知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做伴。 雌兔虽然深深怜悯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珍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

15、说道:“假如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情愿陪伴我吗?嫦娥为了拯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怜悯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情愿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打算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辞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7.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与典故 水调歌头苏轼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