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5697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第一:通文意,分层次。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第三:看虚词,找位置。(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1、语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

2、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3、句尾词:(1)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2)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3)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盍、焉、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5、对话标志的词语: 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第四:用语法,辩句式。(1)者也,是典型

3、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2)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3)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4)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第五:明修辞,巧判断。(1)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2)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3)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断 句 练 习1、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2、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访练兵

4、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3、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4、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5、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6、为下列文言短文加上标点符号: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

5、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7、为下列文言短文加上标点符号: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文言文断句参考答案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ni)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2、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6、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5、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6、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7、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