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51197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农村建立调研报告【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调研报告.doc】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_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的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究创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究之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到达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

2、农村养老的根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开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达。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 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开展差异大,经济开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根本方式; 第二,农村家庭效劳业不兴隆。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才能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 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

3、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才能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展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展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如今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 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

4、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 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缺乏。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才能,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节省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消费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根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形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构造特征明显,城乡开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

5、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才能。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才能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 123下一页 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才能,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才能。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安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

6、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方案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如今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难以为继。 4.“空巢老人”的增多,单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单身老人,由于

7、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互相照应、在情感上互相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程度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荣耀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相关的调查显示,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社会11%的社会保障,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 000多万职工和2 000多万城镇个体经营者根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如

8、今如下几个方面: (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方案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降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 (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开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兴隆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 (3)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形式正在被核心家庭形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程度较低 事实上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

9、是一项技术和管理程度要求都很高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存在着依法施行的政策难度,对管理程度的要求也很严格,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就是管理、缴费和施行的使用三权别离,互相监视,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平安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使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过程更加顺利,使基金的运营更加畅通;但就我国现行的农村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却是管理、缴费和施行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视管理机制,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制度和法规与农村经济的开展不协调 从现状来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和法规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开展并不协调,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为中心的正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分开土地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其次,新型的社区养老和商业养 上一页123下一页 老保障形式仅仅在少数经济比较兴隆的地区和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存在,很难推广普及。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达7.51%的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加不言而喻。 上一页123 2022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8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