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51006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的人》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说过:“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这首诗以有的人为题,是对全诗内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蕴涵着深意。诗的第一节即第一部分,诗人揭示了这种深刻含意的具体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作者热情颂

2、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步入五年级的学习,对现代诗歌的学习经验还不充足,在理解诗歌的含义也有困难,尤其是这种跨时代的经典诗歌,在学法和朗读方法上都需要教师去引导,所以指导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应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设计理念: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

3、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欲望。这样就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赏。老师自始至终释放着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引领学生走在亲近诗歌的道路上。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2、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鲁迅先生1936年去世到现在,他离开我们已经78年了,78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

4、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二、精读品悟1、学生自由读诗,回顾:整首诗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汇报交流:诗歌分为三部分。第1节是第一部分,写了有两种人;第2、3、4节是第四部分,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第5、6、7节是第三部分,写两种人的结果。全诗以总分结构呈现。 2、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这一节写了哪两种人?如何理解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

5、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运用了鲜明的对比。(2)指导朗读:要铿锵有力,态度鲜明。3. 学习诗歌的二、三部分。出示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1).读课文,找出两种人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人民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与同桌合作读一读。(2).交流讨论:诗歌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写作目的是什么?(3).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跟伙伴们说一说。汇报交流:(1)指名读出写第一种人对待人民态度的诗句。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板书:骑)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

6、嘴脸?那你就读出来吧。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他们还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怎样对他?(痛恨、蔑视、讽刺)齐读,读出痛恨、蔑视、讽刺。师:人民的朋友呢?鲁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指名读出第二种人对待人民态度的诗句: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板书:俯)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结合鲁迅作品自嘲,感受鲁迅一生的革命态度。)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你的感受放进诗句中读,让我们听到你的情感。鲁迅先生不仅为人民做牛做马,还情愿做野草,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结合野草了解鲁迅革命的一生) 是的,他活着是为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怎

7、样对他?(歌颂、敬佩、赞美)齐读,读出歌颂、敬佩、赞美。分组对读。(2)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会不同。“骑在人民”(引读)师生对读。 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出两种人的不同结果?(遗臭万年、流芳千古)通过刚才的对读,你发现这首诗歌在内容上还有什么特点?(互相照应)同桌对读,感受写作特点。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哪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

8、这样的人的称颂,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回读赏析1. 总结写法。刚才我们在短短的几行诗中读出了欺压百姓的人的可耻,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伟大精神,现在咱们再看标题,明明是为纪念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同时写两种人呢?(对比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两种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欣赏视频诗朗诵,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现代诗的优美韵律。3.感悟精神。作为小学生的你将来长大了,想做哪种人?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刘芳百世的先辈们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4.课件出示,帮助学生拓展。补充相关历史名人名言。四、续读升华1.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2.结合诗歌写法动手写一写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提示:你在日常生活中曾有过对人生的思考吗?请联系生活感受,仿照本诗的对比写法,写一写你对人生的看法或是对读了本诗后的感想。)板书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总分) 骑活死 遗臭万年对比(互相照应)死活 流芳千古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