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491974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目 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1一、*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2(一)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损耗,增加农民收入2(二)有利于降低大宗农产品物流成本,保障市场供给3(三)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质量安全要求,丰富市场供应3(四)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外市场,提高*在西部物流市场竞争力4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5(一)农产品物流流量、流向与结构5(二)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状况9(三)农产品物流通道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1(四)农产品物流需求趋势预测12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14(一)总体思路14(二)基本原则15(三)发展目标17四、*

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19(一)建设西部农产品物流枢纽19(二)构建多层次的农产品物流网络22(三)培育多元化的农产品物流主体28(四)推进农产品供应链整合30(五)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32(六)构建农产品物流技术支撑体系34五、保障措施36(一)加强部门协调,理顺管理体制36(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37(三)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农产品物流整体水平38(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38六、重点建设项目39(一)*农业科技贸易城物流园区39(二)*主城区三级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40(三)重客隆超市双向流通工程41(四)*主城区粮食物流中心一期工程42(五)

3、西粮食储备库改扩建工程43(六)*粮食水陆联运中心44(七)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改扩建工程45(八)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改扩建工程47(九)万吨肉类低温冷储物流中心47(十)上桥农副产品冷藏配送中心49(十一)*乳制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50(十二)*生猪综合交易市场项目51(十三)*农畜产品交易所项目52(十四)潼南蔬菜低温冷藏物流中心53(十五)合川肉类加工与冷藏配送中心55(十六)武隆蔬菜加工与冷藏配送中心56(十七)秀山综合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58(十八)大足粮食储备库改扩建工程59(十九)丰都粮食储备库与专用码头改扩建工程60(二十)万州粮食物流中心61附表:*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项目

4、与投资估算表6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编制说明71附件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理论与实践79附件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87 /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均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的制定与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围广的要求,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

5、销网络。”*委三届四次全会也强调了要全面推进农村零售网络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切实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目前,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增大。*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显著二元特征,是西部农产品生产大市,也是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和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保障*乃至西部地区粮食安全、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人民安全消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复

6、杂的系统工程,涉与面广,品种结构复杂,制约因素多,发展变化快。本规划结合*实际,重点集中于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中药材、榨菜、茶叶、夏布等特色经济作物三大类农产品物流,重点突出了鲜活农产品类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期为20092015年,为加快我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同时也作为相关部门对接国家项目与重点任务的参考依据。一、*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农产品物流是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步伐,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保障社会稳定;降低农

7、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质量安全要求,对贯彻落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损耗,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市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我市的鲜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高达30%40%,全国平均水平为25%30%,发达国家一般在5%以下,美国仅1%2%。由于缺乏冷藏设备和保鲜技术,我市农产品每年都有大量损耗,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降低农产品损耗,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促进农民

8、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二)有利于降低大宗农产品物流成本,保障市场供给*乃至西部地区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粮食存在较大供需缺口,每年需要从中东部地区大量调入,而其他农产品供应量相对丰富,长期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是契约型物流、批发市场主导的联盟型物流以与第三方物流,有利于搭建公共交易平台,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各个市场主体在产业链中的优势,促进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建立农产品产销区之间建立快速流通通道保障市场供给。如果*乃至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出现波动,通过以*为全国节点的省际快速通道从

9、全国迅速调集农产品、稳定市场,对确保*乃至西部地区农产品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三)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质量安全要求,丰富市场供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06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20万人,对食品需求增长较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送货时间、送货速度、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加快完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目前,我市鲜活农产品和易腐食品的预冷保鲜率仅10%20%,全国在30%40%之间,发达国家为80%100%。由于冷链物流发展滞后,鲜活农产品品质大幅下降,甚至影响居民食品安全。同时,由于冷链物流发

10、展滞后,我市农产品难以大量进入国际、国市场,商品化率较低。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将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产区运往城市,从田间地头送到居民手中,从而满足各个地区、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消费者的需求。(四)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外市场,提高*在西部物流市场竞争力我市地处长江上游,占据枢纽位置,具有承东启西、传递南北的重要战略作用,到2012年要争取建成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构建区域性物流网络的重要保障,依托5条对外交通通道,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能够快捷有效的把东北、西北主产区以与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集中到*,解决西部农产品供求矛盾和结构失衡。同

11、时,*经济梯度大,未来将形成“二环八射”的交通网络体系,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渝东南、三峡库区等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入主城或通过主城物流枢纽快捷通道走出去,增强大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此外,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将使*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增强在西部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竞争力。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一)主要农产品物流流量、流向与结构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物流。粮食:2007年,*粮食产量1088万吨,商品化率35%左右。目前*粮食总流量为593万吨,其中跨省流量233万吨,市流通量360万吨。跨省流量中流入量208万吨,主要品种是玉米、稻谷(大米)、小麦

12、(面粉)、大豆等;流出25万吨,主要品种为稻谷。跨省流入量的85%,市流量的67%发生在主城与周边地区。*跨省粮食流通的主要呈“北进南出,东进西出”的态势,即东北地区的大米、玉米和黄淮海地区的小麦沿襄渝铁路从北部流入,常年数量在140万吨左右;、的稻谷、小麦与进口的大豆沿长江水道从东部流入,常年数量在60万吨左右;*本地的稻谷、小麦沿渝黔铁路从西南部流向、甚至,常年数量10万吨左右;部分稻谷沿川渝间公路向西流向的、江、等地流出量约10万吨。市粮食流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渝西各区县与南川、垫江、梁平、忠县等区县原粮流向主城区,流量约210万吨;二是各区域间的成品粮流通,流量约150万吨。粮食基本以包

13、装形式流通,跨省运输以铁路为主,占53%,水路运输占30%,公路运输占17%。市主要为公路运输。食用油:我市食用油总流量30万吨,跨省流入量20万吨,市流量10万吨。*跨省食用油物流主要从、等地流入*;市食用油流向主要从各个区县到主城区,年流量10万吨。鲜活农产品物流。鲜活农产品主要包括肉类(肉禽蛋水产)、乳制品、蔬菜、水果等。肉类:我市肉类生产和消费主要以生猪和禽蛋为主,其他肉类消费需要依靠市外调节。*是全国生猪主产区之一,2007年全市出栏生猪1783.21万头,商品率70%,其中江津、合川、开县是*生猪与猪肉类产品主要输出地,产品销往、等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朝鲜、俄罗斯、国等国家和地

14、区。2007年全市生猪总物流量1748万头,其中跨省流量900万头,市流量848万头。*冷冻品市场上肉禽水产类95%左右通过*万吨冷储物流这个市场节点聚集和辐射,其中猪肉比重最大,货源主要来自于和*各区县;禽类主要来自于省;牛羊肉主要来自于和。肉类流向主要是*40个区县以与、等地,肉类年吞吐量达到50-60万吨。乳制品:*场上几乎全部干乳制品和一半的液态乳制品主要来自于奶制品主产区、以与等省市;地产液态乳制品在本地市场占有率为50%左右。初步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覆盖半径达500公里的周边省市销售市场。2007年*牛奶产量8.61万吨,本地奶源占整个*场奶源的37.2%,本地奶制品产量约21万

15、吨。2007年*奶制品总物流量40万吨,其中跨省流量22万吨,市流量18万吨。蔬菜:随着我市蔬菜基地建设的加快,地产蔬菜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在供应本地市场基础上不断向市外拓展,外销率提高。2007年全市蔬菜产量855.3万吨,商品率62.1%。潼南、武隆、江津、合川、巴南、万州成为*蔬菜主要输出地,约80%供应*主城区,其余销往、以与、等省市地区。市外产蔬菜作为品种调剂占*主城区蔬菜市场比重较大。*观农贸等大型农产品市场上外地蔬菜占比超过50%,来自、等全国16个省,60多个市县。2007年*蔬菜总物流量611万吨,其中跨省流量186万吨,市流通量425万吨。水果:生产以柑橘为主,消费则多样化。2007年,全市水果产量148.2万吨,商品率为64.7%。*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柑橘优势生产区域,常年柑橘产量110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近70%,目前形成了江津、万州、奉节为主的鲜销基地以与万州、忠县、长寿为主的加工出口基地,具有年鲜果销售60万吨,加工100万吨柑橘能力,产品销往、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