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49097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教学设计 累计课时:课程标准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封制”和“礼仪教化”,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2、从而加强孝亲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周初分封略图”,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历史短剧演出法,小组竞争与合作法。板书设计 第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实行目的 主要内容 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军队和刑法 礼仪教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生答,教师板书)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

3、国,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讲授新课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夏商西周时期”一段楷体字,然后悬挂“周初分封略图”。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广大,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又极其落后。因此,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广大的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地区,就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制度。周王在总结夏商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分封制。一、西周的分封制(板书)师:在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那么,分封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实行目的(板书)学生回答略。主要内容(板

4、书)师:下面,我们请六位同学为大家模拟表演周王分封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两个问题:“周王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投影)学生课本剧表演分钟。场景一:周王分封嫡长子;场景二:周王分封其余诸子;场景三:周王分封功臣;场景四:周王分封异姓贵族。对话主要内容:周王分封;受封者表示效忠)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略。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周王对自己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异姓贵族进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叫做“授民授疆土”,同时还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就是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治理好自己的侯国和保卫周王;不仅周王能进行分封,

5、诸侯也可以在侯国内进行分封;周王、诸侯等的地位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周王进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须履行义务。(板书)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级进行的。投影“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并适当讲解。引导学生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找出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而且这些诸侯国国名同今天的一些地名也有联系。之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学生回答略。作用(板书)请学生齐读“通过分封制文化发展”一段,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二、贵族、平民与奴隶(板书)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员有贵族、平民与奴隶,他们组成了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请同学们根据课

6、本的有关内容分析和想像一下,贵族、平民与奴隶各包括哪些人?他们在当时各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分成四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第一至三组分别想像贵族、平民、奴隶的生活;第四组主要谈对这样的社会有何感想。时间分钟,可以讨论,想像要合理,语言要精炼。(在学生发言时,注意用平和的语气纠正学生想像不合理处)“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都属于贵族。贵族管理国家和人民,可以对人民判刑甚至处死他们,但人民却不能这样对贵族。全国的土地和财富都是贵族的,贵族根本不用干体力活,这些都是平民和奴隶在做。“平民”:被大大小小的贵族统治着、剥削着,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工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绝大多数都很贫困。但他们属于自由人,多

7、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利和私人财产,比起奴隶还是好一些。“奴隶”:来源于战俘或犯罪的人,完全属于他们的主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丝毫财产,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最差又少得可怜的食物,所有劳动成果都归主人,是“会说话的工具”。被主人任意买卖、打骂,即使被随意处死了,主人也没罪。“感受”:奴隶社会中,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平民和奴隶,贵族是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是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过着悲惨的生活。但也正是平民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了解了贵族、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后,下面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幅“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具体要求请看屏幕。(投影“设计要求”:包括所有

8、阶级;区分出阶级地位;各阶级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网络;简明、美观)四个组集中讨论和设计,分钟后展示各组的成果。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设计的示意图,并根据设计要求加以简单点评:各组设计得都不错,只是还有些粗糙,请课后各组认真加以修改,我们将把它贴在教室里。教师可展示自己设计的示意图供学生参考。师: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和平民也必然要进行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主又怎么办呢?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板书)在本目中,主要用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军队和刑法(板书)师(提问):建立军队的目的是什么?夏商西周统治者建立起强大的军队,目的就是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平民、奴

9、隶的反抗。当时,周王的常备军队就在万人以上,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支庞大的军队。从夏到西周,都制订了非常严酷的刑法,而且越来越严密。那么,刑法主要是处罚哪些人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从夏至西周,统治者制定的刑法主要是针对平民和奴隶的,而贵族犯法只要徼纳相当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这就叫“刑不上大夫”(副板书)。还有一句话叫做“礼不下庶人”(副板书),什么叫“礼”呢?礼仪教化(板书)师:大家还记得商朝灭亡的原因吗?学生回答略。师:因此,西周统治者非常注意吸取商代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军队、刑法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教化民心,进行“礼”的教育,让人民驯服地接受统治

10、。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读一下课文中的有关楷体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礼”指的是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由此可见,所谓“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合的事,也就是下级顺从上级、人民顺从统治者的统治。(副板书:顺从)这和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礼”的含义一样吗?(学生举例说明古今“礼”的不同)这种礼仪教化在当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教化民众、凝聚宗族、巩固统治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教师可进一步小结:西周的统治者吸取商亡的教训,注意治民之道,系统地提出了“礼、乐、刑、政”一整套治民之术,其中最突出的就

11、是“礼”和“刑”。西周的礼仪制度和暴力镇压互相配合,共同成为统治人民的手段。在西周,“礼”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刑”则专门对付和镇压平民、奴隶,所以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通过今天这堂历史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时,教师在黑板上作简单的记录,如了解了分封制,学习了用示意图的方法表达观点,知道了一些今天地名的历史渊源等)课后要求学生重点复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各组把“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认真设计、修改,第二天进行展示。课堂练习(略)。 教学反思-教案点评本次教案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倡导“生本”观念,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强调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制定了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适当地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生搬硬套,也没有那种机械的“师启生发”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主动、平等、愉悦地学习,潜移默化地得到多种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教案符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