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484878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11.1 作业技术要求11.1.1 道岔各部几何尺寸及零配件的安装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严格按施工设计及道岔标准图号要求施工。11.1.2 正线全部采用全焊式无缝混凝土轨枕道岔设计施工。可动心轨(贝尔岔心)无缝道岔的钢轨接头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固定型道岔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辙叉曲股接头可采用冻结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11.1.3 曲股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11001400Nm。11.1.4 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120150Nm;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6080Nm。11.1

2、.5 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max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50根;160km/hmax 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75根;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38根;30号和3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均不得少于65根。11.1.6 正线同一岔区,道岔与道岔之间应铺设与过渡枕同规格的轨枕。11.1.7 交叉渡线道岔按整体无缝化设计施工,内部接头除钝角和锐角辙叉心前后冻结外,其余接头胶结或焊接。11.1.8 成组更换道岔时,除已进行完清筛换砟施工外,须全断面更换级道砟(遇基床病害需同步铺设排水板)。正线

3、道岔换砟深度不得低于300mm,铺设土工布作业时,换砟深度不小于350mm。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300mm时,应换砟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砟肩宽度应不小于450mm,砟肩堆高由岔枕顶面往上l50mm。站线道岔换砟深度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设计确定。11.1.9 铺设无缝道岔的锁定轨温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为观测和控制无缝道岔的位移量,每组须设3对观测桩,在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各设1对。无缝道岔的位移量不得大于5mm。11.1.10 道岔轨型应与线路钢轨轨型相同,轨型不同时应用异型轨过渡。所用异型轨应符合异型钢轨技术条件(TB/T3066)的要求。11.1.11 轮缘槽宽度:轮缘槽宽度

4、的量取位置与轨距量取位置相同,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侧向轨距为1441mm时,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mm;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46mm,容许误差为mm。11.1.12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11.1.13 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 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11.1.14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70m,困难条件

5、下不应小于30m;线路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其他地段不应小于20m。11.1.15 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11.1.16 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15 mm,顺坡不应大于2。11.1.17 钢轨铝热焊焊接作业质量应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并按成都铁路局无缝线路钢轨铝热焊作业标准执行。11.1.18 钢轨胶结作业质量应符合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

6、TB/T 29752000)的要求执行。11.1.19 成组更换新道岔应按设计文件作业标准进行验收,更换新道岔作业标准及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作业验收管理值如下表: 更换新道岔作业标准顺序项 目质 量 标 准1轨矩1.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1。其他线路不得大于2(不含构造轨距加宽顺坡)2水平符合作业验收标准,导曲线内股不得高于外股。3轨向1.直线日视直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导曲线支距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连接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差不得超过2mm4高低符合作业验收标准5道床道床密实、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 mm的颗粒质量不得大于5%,符

7、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6岔枕1.间距误差不得超过20mm,配置符合要求2.无失效,无失修3.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空吊板不得超过6%4.混凝土岔枕符合标准7基本轨、导轨钢轨无硬弯。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1 mm8尖轨1.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2.尖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9轨缝平均轨缝误差不得大于3mm,绝缘接头不得小于6mm10转辙联结零件1.连接杆不得脱节、松动,销子齐全、有效2.滑床板平直并与尖轨密贴,每侧不密贴的不得超过1块3.轨撑与钢轨不密贴的,每侧不得超过1个11辙叉与护轨1.查照问隔不得小于1391mm2.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348mm3.可动心轨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4.可

8、动心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5.可动心轨辙叉尖趾距离误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12其他联结零件1.螺栓齐全,无松动,扭矩符合要求,涂油2.道钉浮离不得超过8%3.铁垫板及橡胶垫板、橡胶垫片齐全,歪斜的不得超过6%4.扣件齐全、密靠,离缝不得超过6%13防爬设备齐全、有效,尖轨与基本轨、尖轨与尖轨问的相错量不得超过10mm14焊缝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质量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TB/T 1632.4)的要求15锁定轨温锁定轨温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6位移观测桩埋设齐全、牢靠,观测标记清楚17无缝道岔位移不得大于5mm18外观1.道岔钢轨编号,各部尺寸用油漆标记正确,字迹清晰2.旧料收集干净道

9、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项 目max160km/h正线160 km/hmax120 km/h正线max120 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作业验收经常保养临时补修作业验收经常保养临时补修作业验收经常保养临时补修作业验收经常保养临时补修轨距(mm)+ 1-1+ 4-2+ 5-2+ 1-1+ 4-2+ 6-2+ 1-1+ 5-3+ 6-3+ 3-2+ 5-3+6-3水平(mm)3574584696810高低(mm)3574584696810轨向(mm)直线3464584696810支距234234234234三角坑(扭曲)(mm)3464684695810注: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

10、差;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 mm; 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 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 mm;专用线道岔按其他站线道岔办理。11.1.20 弃砟、弃土的处理11.1.20.1车站站场:站台、围墙边、有调车作业线路旁不得堆放弃砟、余土;不得堆放于路肩外土垅边坡及土垅顶上,保持原地貌,并保持路肩外有1.0m宽度,并间隔10m设横向排水沟;11.1.20.2长大路堑、站区、民房、道路、农田、桥台及护锥、涵渠出入口等地段不得有弃土,不造成积水、冲刷、

11、流泥,不影响排水,不影响公路、人行道之通行;应尽量减少破坏、影响铁路封闭网和绿色通道建设的树木等景观设施;11.1.20.3站区(含道岔换砟)干净旧砟与设备管理单位协商可回收利用于站线;须在5日内清除,雨季临时堆放需采取措施,保证水沟畅通及下雨时不堵水。11.1.21 对易损坏的封闭网由施工单位提前进行拆除,并在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恢复。封闭网的拆除、人员出入及完工后的恢复应确定位置,设专人看守。绿化地段需保持植株原貌。 11.2 作业条件11.2.1 施工前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措施和“三图一表”,并经路局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开工。11.2.2 施工前与相关单位签订施工配

12、合安全协议。11.2.3 须在施工天窗点内进行。11.2.4 气温低于0时不应进行铝热焊。11.2.5 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到作业现场配合作业。11.2.6 成组无缝道岔封锁更换时需停用相关信、联、闭设备。11.2.7 必须坚持施工“八不准”制度。11.3 作业程序11.3.1 施工调查11.3.1.1 调查既有道岔:确认道岔型号、开别、长度、钢轨连接、道岔中心里程、底砟厚度、线间距、电缆埋设深度、线路纵平面、两线间高差、道岔前后轨枕布置及异型轨过渡情况(轨型、轨长)等。11.3.1.2 调查测量新岔预铺位置及纵、横移所经过路径的各建筑物和设备的限界情况。调查中要准确测量既有道岔的绝缘接头、供电电

13、杆、信号机及其它建筑物的位置和限界,并用图表或数据详细说明是否满足新岔纵、横移所要求的控制限界。11.3.1.3 现场确认复核设计部门移交的各类控制桩。11.3.1.4 对既有道岔及其相应的钢轨进行准确的丈量,按设计要求进行新铺道岔配轨,并附详细的道岔配轨图。11.3.1.5 施工中需要移动绝缘位置或施工时需临时放倒信号机,应提前与相关单位联系。11.3.1.6 绘制道岔施工平面示意图,确认新岔组装位置、施工方法、料具装卸场地。11.3.1.7 向路局提报月度施工方案和施工申请电报。11.3.1.8 对施工机具进行检修保养,确保机具上道后状态良好。11.3.1.9 对上道人员进行安全业务、作业

14、标准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道作业。11.3.2 卸料11.3.2.1 卸料场地按组装示意图位置准确对位。11.3.2.2 如有岔枕破损达到更换标准,应对破损轨枕编号作记录并及时联系备用枕进行更换。11.3.2.3 道岔卸下后,尖轨应及时摆放平整,防止扭曲变形。11.3.2.4 道岔扣件、垫板等大件重物,拆箱卸下,并按标准分类、清点堆码,以防材料混乱影响施工进度,工地所有料具必须有专人看守。11.3.2.5 确认运抵现场道岔的型号、开别、方向、数量是否与计划相符,卸料完毕后要组织人员及时复核清点运至工地的材料数量,发现规格或数量不符应及时汇报,联系供应商及时变更或补足。 11.3.3 选择组装场地11.3.3.1 组装场地应尽量占用车站股道组装,不能占用时,可在被换道岔附近的空地上平整场地,用旧钢轨、旧木枕搭设预铺平台。11.3.3.2 预铺平台或场地选址原则:11.3.3.2.1选择待换道岔的临近处,便于平台搭设、施工移动及施工协调,并不得与工作面相互干扰。11.3.3.2.2平台搭设要求不得侵限(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