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谕儿辈阅读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466135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勉谕儿辈阅读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勉谕儿辈阅读答案【篇一: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txwg1963(一)师旷问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注释: 1 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问于师旷: 安敢戏君乎: 如日出之阳: 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句: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 “

2、恐已暮矣 ”,他所说的 “暮 ”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 “暮 ”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二)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生更加亲近。 4 迁:转移。 5 贰:重复。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2)今也则亡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门人益亲(

3、)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5、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三)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1、下列句中加点的 “之”与例句中加点的 “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以剌刀攫其首: (2)蛇竟死

4、 3、翻译下面句子。然审视殊无所见。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闻命:听到

5、辞命。闻,听;命,辞命。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 1 费用:花费钱财。 2 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 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下面加点的

6、字。(1)可办粗饭几日(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六)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 1 浮梁:浮桥。 2 维:系,连结。 3 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即今天河北正定。 5 权衡:秤锤秤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

7、含义。(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七)杨布将扑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杨朱:人名。 缁:黑色。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衣素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c、子

8、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_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2 分)_文言短文阅读小练习(二)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 简注:平:通 “评”,评判,断定。拊:拍。 蹉跌:跌交,比喻失败。1.用“/给”文中画线处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2.解释文

9、中加点的词语是( ) 已( )3.文中哪句话表现出诸葛亮对北伐的态度。4.依据此文和你对诸葛亮的了解,简单地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一,日: “丁氏穿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2.解释加点的词:及其家() 道之( )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葛亮传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

10、断句。2.解释加点词语。仰( ) 赢( )3.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4.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四、.蝜 蝂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1.解释加点的词语:善负小虫也( )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 2.从哪里可以看出蝜蝂贪得无厌?(用文中句子回答)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五、王安石绝句改字王荆公绝句云: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11、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 “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 “不好 ”,改为 “过 ”。复圈去而改为 “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 “绿 ”。【篇二:八年级语文竞赛试卷 (含答卷、答案 )】(满分 100 分 时间 120 分钟)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26 分)2、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4分) 3、默写。(共 12 分)(1)泊秦淮中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_ ,_ 。”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_ ,_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

12、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3)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 _ 。” (4)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 “_ ,_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 。 (6)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4、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前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_ 。(2)友情,是人生一笔受

13、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_,_ _,是错误道路上的忠言逆耳。5、假如你班要举行长城或汉字专题阅读会,老师让你自选一个专题并担当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3 分)_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44 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11 题。( 19 分)冬天过去了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边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 “冬天快过去了。”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