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439046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的鸭蛋》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 教材把握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品味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

2、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这篇课文我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二) 学情分析 面对处在青春期的初二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并且有着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欲望。由于受到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他们关注的是时髦、偶像、网络游戏等话题,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却漠然视之。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并且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用小事件道出了生活美的真谛,正好能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

3、间文化习俗。 (2)学习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教学重点: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鸭蛋带给作者独特的情与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第二部分教学方法 (一)教法设计 为了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

4、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针对学生特点,我将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问题等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指导 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5、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做如下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阅读。 2、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谈一谈本文的教学过程。本篇课文我拟用两课时完成,我今天说的是第一个课时的内容,主要完成目标1、目标2、目标4,对于目标3即本文的语言特色只做初步的感知。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创情境 诗导入”、“解标题说风俗”、“读文

6、本品鸭蛋 ”、“深迁移悟生活”。 其中“读文本品鸭蛋 ”为教学重点。(一)创情境 诗导入元稹行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对亡妻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但有人却用它来表达自己对鸭蛋的感情。这样的鸭蛋到底有怎样的无法抵挡的魅力呢?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本环节既拓展了学生的诗歌积累,又创设了一个情感感知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二)解标题说风俗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标题包含两个关键字“端午”“鸭蛋”,“端午”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你能说出在我们重庆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吗? 2紧扣风俗提问:

7、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家乡的端午风俗,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 试在文中进行勾画。【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了解端午,感受传统,并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从而达成目标(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3小组活动:假设自己是江苏高邮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家乡的12种风俗。【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并通过小组内以导游身份以介绍家乡风俗的形式,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

8、力,感悟文中的趣味。】【过渡】标题中的第二个关键词是“鸭蛋”,具体来说是作者家乡高邮的鸭蛋。作者家乡的风俗丰富多彩,颇具趣味,但他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情有独钟呢?(三)读文本品鸭蛋1故乡之味(乡情)(1)高邮鸭蛋有何独特之处?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勾画并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2)作者家乡高邮的鸭蛋与众不同,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美味可口。所以作者念念不忘家乡的鸭蛋。那高邮鸭蛋这么好,作为高邮人的汪老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是勾画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小声朗读,反复体味。(3)这里的鸭蛋还是单纯的

9、鸭蛋吗?饱含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并作为一名高邮人,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高邮的鸭蛋,当中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浓浓情感,鸭蛋里面饱含着作者的故乡之味。【板书:故乡之味】【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之一,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初步感知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乡情。这个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合作交流。】2.童年之趣(童趣) (1)题目为“端午的鸭蛋”,那“端午的鸭蛋”和“高邮的鸭蛋”哪个更好?为什么?品读4-6段,小声朗读,勾画并概括。“端午的鸭蛋”除了好吃之外,还好玩,主要包

10、括挂鸭蛋络子、挑鸭蛋、玩蛋壳,这在端午时节是孩子们最有趣、最为开心、最喜欢的游戏。(2)无论是挂鸭蛋络子,还是玩蛋壳,工序都较为复杂,60多岁的汪老却为何对此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端午的鸭蛋给童年的汪老留下了无穷的乐趣,此时的鸭蛋里还饱含着汪老对童年乐趣的回味。【板书:童年之趣】(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简要说说,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乐趣。【本环节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对鸭蛋中的另一种情感童趣的体味。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深化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引起共鸣。】(四)深迁移悟生活(1)通过品味这篇文章的内容、情感以及语言,结合课外知识,你能说一说汪老是个怎样的人吗?小组交流,师

11、补充。 汪老一生经历的大事可谓轰轰烈烈,也充满了风风雨雨。他曾在文革中被打为“右派”,但仍能在下放劳动时在马铃薯研究站画马铃薯图谱,研究马铃薯的各种吃法,声称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在艰难的岁月里,仍然保持着一颗达观、乐观的心,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感悟诗意。本文在这小小的鸭蛋里亦是如此,也能尝出生活的韵味,这也正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板书:生活之韵】(2)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呢?能否说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知人论世,引入汪老的相关事件,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情感,进而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

12、趣,发现诗意。完成目标4】(五)总结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体验到生活的滋味。(六)板书设计端午 高邮 童年之趣 鸭蛋 故乡之味生活之韵【本文先由解题开始,分析两个关键词。由“鸭蛋”引出地域“高邮”,进而通过作者对高邮鸭蛋的描绘品出乡情,品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由“端午的鸭蛋”与“高邮的鸭蛋”的比较,品出童趣,体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结合作者的背景知识,从这小小的鸭蛋里深入感受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而描写端午的鸭蛋和高邮的鸭蛋这两方面就像是高邮双黄蛋的两个黄共同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小小的咸鸭蛋带给了作者无数的乐趣,又引发了我们对生活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