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42025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欲 知 大 道 必 先 为 史谈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导言课的设计【摘要】导言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它要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学科有哪些特点?”、“怎样学好历史?”等基本问题。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宏观整体认识。【关键词】历史 历史学 意义 特点 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高一历史导言课尤为重要。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思维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发展,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

2、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状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有的学校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课本,要么以为是讲故事,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新一轮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仅打破了历史学科体系,而且没有顾及学科整体性的一般要求。教材的内容是以“模块”专题的形式呈现的,与过去的“通史”体迥异,因此更有必要提升对导言课的重视度。一堂有效的历史导言课,要求教师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解决“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为什么要学历史?

3、”、“历史学科有哪些特点?”、“怎样学好历史?”等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历”的繁体作“歷”,其下部的“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一片树林。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说:“历,过也,传也。”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移动。史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此字为“史”。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思是说,“史”是纪录事情的人,“史”这个字由“又”(手)和“中”两部分构成,表示纪录的人要秉笔中正实录。 “历史”一词,通常具有两种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人类所经历所创造的一切,指的是人类的全部过去;另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人类

4、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和思考。前者可以称之为历史的本体,后者可以称之为历史的认识,当这种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时,就成为历史学。从历史本体的角度而言,历史是客观的,它是一种独立的和外在的东西,不以人的意志和行动所左右;从认识的角度而言,历史是随着人们的理论指导和认识深浅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这恰恰正是历史的独特美感之一。“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在习惯上,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即史学。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是研究和阐释

5、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辞海历史分册)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司马迁“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_李世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灭其国,先毁其史。”_龚自珍“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_昔时贤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_毛泽东 “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干部。” “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

6、、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_江泽民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历史。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我提倡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讲政治、讲正气,也要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作基础的。” _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 “读史使人明智。”_培根“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_列宁“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_塞万提斯“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_勃兰特“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前提。”_美国历史课程标准中外圣贤关于历史学习重要性

7、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大凡伟大的政治家都非常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毛泽东就对历史非常有研究,阅读并点评过二十五史。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担任过毛泽东的政史秘书,史学家翦伯赞在重庆期间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史学家吕振羽也曾做过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对个人而言:历史有陶冶情操的价值,思接千载,纵贯古今,神游中外,观史如观棋局,观史如观人生,爱恨之间,我们总要接受良知、情感的考验;历史有训练思维的价值,具有辩证思维的人是具有厚重历史感的人,这种厚重,会转化成力量。简言之,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知未来,通过历史学习“见贤而思齐”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8、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历史是民族共同的记忆,是民族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基础。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受人宰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

9、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三、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1、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特征,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指的是过去的人和事。这种过去,从本质上讲都是历史的陈迹。历史不能重复出现,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如实验室的“观察”或“实验”使其重复出现。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间接性特征。我们所学习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只能间接认识,无法直接体验。即使历史研究也不可能“复原”历史全貌,只有尽最大努力去追求真实,“贴近”历史。2、具体性是历史知识的

10、显著特征,即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具体内容,是由时间、空间、条件、经过、人物及其活动等具体要素构成的。这主要表现为: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有头有尾、有实际情节、有具体经过的;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3、综合性,即历史是包罗万象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两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仅仅指的是人类史。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特征。历史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经济、政治、

11、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现代著名文学家王蒙说过“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科的分支。”历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是知识的海洋。4、科学性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即我们所学习的经过科学整理的历史知识并不包括以往一切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而仅仅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选择、分析并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之后的这一部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它们是客观真实的,是能够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四、历史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满怀澎湃的学习激情,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下,掌握科学、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半

12、功倍。在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外,历史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它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一些学习方法。在古希腊神话中,历史女神克丽奥是由主神宙斯(昼思)与记忆女神穆涅摩西涅所生的女儿,也就是说,记忆女神是历史女神之母,宙斯(昼思)主神是历史女神之父。由此可见,最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就是:记忆是历史之母,理解(昼思夜想就是为了感悟、理解)是历史之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对重要的历史知识一定要“记死背硬”,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渐次增强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历史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标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分类词如知道、了解、列举、简述、概述都属记忆层次要求,而认识、理解、分析

13、、比较、说明、探讨等高层次能力的掌握更需要知识记忆作基础。当然,历史知识的记忆工作是相对枯燥吃力的,但要学好历史必须降下浮躁之气,“坐冷板凳甘寂寞,读历史书不艰难”。毛泽东曾指出“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 ,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从历史学习的角度看,这正强调了知识记忆占有材料的重要性。这也指出了一种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假如占有的材料不详细、不真实客观,那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是一门“打假”学科。从考试测量学角度看,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相比较“不确

14、定性”非常大,但在诸多社会学科中,历史科比其它科的“确定性”又要强很多,在历史学习和考查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结果是成正比的。讲得通俗明白些,就是同等学力的学生选报历史科比选报其它文科更可能拿高分。诸如其它的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则在以后的具体历史学习过程中再作介绍。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有至少三个矛盾需要我们解决。第一,历史发展顺序和学生认识特点的矛盾。学生的认识特点,往往经历由近而远,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现行的历史学习,一般都是按时间顺序从古到今,必然同学生的认识规律发生矛盾。因此要学好历史首先必须建立清晰明确的历史时空观。第二,由于历史教育反

15、映的是人类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这必然同学生相关知识不足、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的特点产生矛盾,使学生往往难于理解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人说“读历史书,要设身处地一想;论天下事,需揆情度理三思”,则强调了要学好历史,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作为感悟、理解历史的基础。第三,相对客观和真实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认识,与学生在学习历史前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艺术化、故事化,甚至是被歪曲、被伪造的历史认识或历史知识之间产生的矛盾。它使历史学习过程变得格外艰难,因为它不仅要承担让学生了解“历史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承担回答“为什么它不是你们已经知道的那样”的功能。历史是严肃的,戏说是虚伪的舞台!五、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简介 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隐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时教材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来编写的。因此,学习历史前对基本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有关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先有经济基础然后才有上层建筑,如先有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然后才有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