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40230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 出题人:邹佳莉一、选择题(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审题人:代林嘉2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 B C D 22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D封建城市的兴起2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

2、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2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2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26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3、)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收支相抵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A.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C. “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27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型题目。其中不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B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C孝文帝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基础D王安石变法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8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

4、了基础。其措施有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建立十个部落区建立民众陪审法庭 实行陶片放逐法A. B. C. D. 29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农业政策 工商业政策 政治主张 历史作用A. B. C. D.30贾文言在比较商鞅与梭伦的“耕战思想”时说:“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 A商鞅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梭伦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B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C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平民获得公民权利D商鞅用“强权”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31“一个人所以发

5、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32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 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A B C D33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调查,在其中一张人口调查表上写道(如下):据此我们不

6、能推断( )A该人是俄国沙皇 B君主立宪制确立C1861年改革后,地主仍有较大势力 D该人以地主代表自居34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35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36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商鞅变法

7、实行“二十爵级制”取代“世卿世禄制”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A B C D37.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38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

8、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人39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有权直接上奏天皇,也可以利用辞去陆海军大臣职务和不提名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枢密院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枢密院权力至上 内阁由议会掌控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强化军国主义A B C D40“历史意见”指的

9、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 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

10、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二、材料题(40分)1、(26分)材料一1944年,华莱士访华期间,谈到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与王安石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相似。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一方面农产品过剩,一方面农业信贷系统被垄断集团所把持,一般农民无法取得贷款,土地被地主收回,生计日窘,只有通过政府向人民提供贷款,使农民们能够尽快找到生计,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农业部长的华莱士仿照王安石的青苗法,在美国建立常平仓(中国古代储备粮荒平抑粮价的政府粮仓),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一方面收购多余的物资和粮食,免费发给城市人民,不但解决了粮荒问题,还保证了粮食物资价格的稳定,为美国度过经济大萧条起

11、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王安石的经济智慧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材料二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始终没有被王安石看穿,也很少被他日后的崇拜者顾及,即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有了今日的历史眼光,我们才能断言要将这帝国之财政商业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须就位。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冒险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得通。宋代内陆商业组织之实况与这种要求相去至远。材料三 (汉武帝)征伐四夷,

12、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通典食货典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宋会要辑稿职官(1) 依据材料一及

13、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的相似之处。(12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与罗斯福新政相比,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失败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8分)选做: 请考生在第2、3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14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