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592715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可打印.doc(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正方体(1 立方厘米)问:这是什么?(正方体)我们可不可以用这个正方体作单位来测量数学练习本的宽呢?(可以)让你想测量出数学练习本的宽,你觉得应该怎样测量?(一次接一次测量的方法)测量时还应

2、注意什么?(注意小正方体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赶快测量一下吧!学生独立测量,教师巡视。汇报交流: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测量的结果?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测量,你有什么感觉?如果老师让你用小正方体去测量很多物体的长度,你觉得怎么样?方便吗?那怎么办呢?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尺子。同学们,请把你们准备好的尺子拿出来,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竖线: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什么?(刻度线)数字:引导学读数字:0,1,2,3,4,5,6

3、 在这些数字中,最小的是什么?(0) “0”表示什么?cm叫什么?(厘米)今天咱们就一起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我们就从1厘米开始。2、认识1厘米(1)认识1厘米的长度1厘米有多长在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呢?老师也想说一次,在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对吗?在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吗?(不对)你觉得还有吗?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厘米?课件演示许多个1厘米:12,23,34,45,56,67。你觉得还有吗?指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小结:也就是说在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师: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在自己的尺子找一找。有趣的竞赛游戏:师问生答:从4到5是几厘米?(奖励大拇

4、指、奖励拥护) 要说完整说全面。(从6到7,从6到5) 同桌互说:从几到几还是1厘米?(2)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桌面上有几根小棒?(3根)哪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从小棒中找出长是1厘米的小棒,放在尺子上量一量,验证一下。让学生仔细体会感知1厘米有多长。(可以引导学生将1厘米的小棒放在两个手指间,再保持两个手指不动,然后将小棒轻轻地拿出来,再一次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让学生再次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厘米?生自由发言。(图钉的长度、田字格的边长、手指的宽约1厘米。)3、认识几厘米拿一支没用过

5、的粉笔,你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要想知道到底是不是多少厘米,该怎么办呢?(找尺子量)4、教学用厘米量。 (1) 学生自己测量。(2) 汇报交流:小棒有多长?(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测量结果)你是怎么测量的?一端对着什么?为什么要一端对着0?在测量的时候小棒或者尺子能不能倾斜?为什么?再看小棒的另一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了?(5厘米)你怎么知道从0到5就是5厘米了的呢?(5个1厘米就是5厘米。)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一说。(01是1厘米,12是1厘米,23是1厘米,从0到5是5个1厘米,就是5厘米。)小结:从0到5就是5厘米,从0到2就是2厘米,从0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6、量一量量最长的小棒,看它有几厘

6、米?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1、完成教材上“练习一”的第1、2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五、作业布置做课堂练习数学第一课时板书设计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统一长度单位厘米 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米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

7、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 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调整为:建立1米的正确认知)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所得数据要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学生演示,教师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1)教师提出量黑板的长度,让生上黑板测量下。(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通过测量活动让学

8、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 2点明课题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米 用米量”。(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三、探究新知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那怎么才知道谁估的最接近呢?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吗?那接下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米尺”。先让生上台,教师在测量学生的身高,只从地面测到身上1米的位置,让生感受1米的长度和高度、 2、认识米尺。出示米尺

9、。 (1)谈话:每个小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都是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刻度线相同,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相距1厘米,两根长刻度线之间有9跟短刻度线,其中正中间一根稍微长一点。不同之处就是厘米尺较短,数字较少,而米尺较长,数字也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个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提问:到底老师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

10、,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课件演示)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自己身上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先看一下老师身上的1米的标签,自己估一估,然后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高?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3)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现在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

11、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再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约长几米?(7)小结: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较长的物体 四、活动巩固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带来了一卷绸带,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当学生喊停后剪下,贴到黑板上。指着黑板上的丝带问: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 五、巩固练习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4、5题。六、梳理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

12、,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七、作业布置做课堂练习数学第二课时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

13、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请同桌每

14、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3、认识线段的图形。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4、小结线段的特征。谈话:同桌相互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二、巩固线段的特征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教师任意画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找身边的线段。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上来指一指。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3、折线段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