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故事.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56737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师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尊师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尊师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尊师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尊师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尊师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师故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师故事篇一:尊师的故事 “首孝弟”的“孝”字为会意形声字,上老下子,为子承老形。本义是对父母,对老一辈的尊重和关爱。这个“弟”是现在惦心旁的“悌”,在古字它们是相通的。“悌”字,从心,从弟;本义作“善兄弟”解,心中有弟,说明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且又有顺从的意味。 “首孝弟”,即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顺从友爱兄弟姊妹。 “事诸父,如是父,事诸兄,如是兄”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尊师故事1: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

2、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

3、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尊师故事2: 心意 上课的铃声响了,王老师夹着备课本,匆匆地走进教室。她翻开书,刚要讲课,忽然发现讲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 “这杯水是哪位同学放的呀?”王老师笑着问。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吱声。 王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温和地说:“今后,大家要注意,谁也不准把水带到课堂上来。” 王老师把

4、水端到了窗台上,便开始给大家讲算术。 王老师声音嘶哑了,但她讲得那样认真、那样仔细。第二节,王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语文课。她一走进教室,就看见桌上又端端正正地放了一杯开水。 怎么回事?王老师心里想:是不是哪个学生捣乱?可是,她见大家坐得整整齐齐,一个个挺着胸,背着手,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自己,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她又把水轻轻地放到窗台上,讲起课来。 上完了课间操,王老师带着同学们的作业本来上自习课。 王老师发现,那只水杯又回到讲桌上来了:清水漫到杯口,冒着缕缕热气,水杯底下还压着一张纸条。 王老师忙拿起来看,只见上面工整地写着: 亲爱的王老师: 您每天都是那么认真地给我们讲课。这几天,您为了我们生了病

5、,还不休息,坚持来为我们讲课。 听着您嘶哑的讲课声,我们是多么感动啊!经过大家的商量,我们每节课都给您准备一杯开水。 王老师,请您喝了吧! 最后,祝老师早日恢复健康。 四(1)班全体同学王老师看完纸条,端着杯子,激动地说: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爱友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曲阜人,孔子的后裔,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小时侯让梨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 孔家有兄弟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兄弟们在一起学习、游戏,总是互相谦让,和和睦睦,从没见他们吵嚷打架的。孔融四岁那年,家乡的梨子丰收,家里的桌上、篮里放满了又香又甜、黄澄澄的梨子。平时,兄弟们吃梨,孔融老落在后面,

6、并且总挑小的吃。孔融的父母看在眼里很高兴。 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左看右瞧,不挑好的、不拿大的,却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 父亲看着他的举动,赞许地点点头。但又故意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更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呀,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父亲一下子把孔融抱起来,直夸他:“真是个好孩子啊!” 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后,纷纷称赞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篇二:尊敬师长的故事 尊敬师长的故事 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

7、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

8、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

9、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4、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

10、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

11、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5、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

12、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

13、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5、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

14、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

15、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伟人尊敬老师的故事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 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 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敬酒,岂敢岂 敢!”毛.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 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 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