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55670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精髹细琢运意摹神古董收藏http:/ 2012年11月16日 10:14 剔红八龙闹海纹顶竖柜元 杨茂剔红花卉纹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片提供:傅大维)剔红夔龙纹方坐墩雕漆,是我国漆器工艺品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其制作方法是在器胎上层层髹漆,少则二三十道,多达一二百层。每髹一道,即放入特制的窨箱内,令漆凝结,髹到所需厚度,始雕刻花纹,故谓之雕漆。精髹细琢 运意摹神赏清宫珍藏雕漆家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核心提示:髹饰录记载:“剔红,即雕红漆也。古董收藏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这段论述形象地概括了唐代

2、雕漆的基本特征。核心提示:清代的雕漆一别明代作法,力求精细,追求艺术上的细腻真实,漆层越来越厚,浮雕的层次和立度空间渐渐增强,锦纹愈来愈讲究,变化甚多。核心提示:生活于乾隆时期的文坛巨匠曹雪芹所著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一书里,曾以大量篇幅,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金陵大户宁荣二府生活起居的各类器物及工艺美术品,其中雕漆器物占了很大比例。雕漆依据漆色或纹饰特点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绿、剔彩、剔犀等多样品种。关于雕漆器物的起源年代,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公认为其技始于唐代。据 文献可查的是明隆庆间著名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记载:“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

3、朱色,雕法 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这段论述形象地概括了唐代雕漆的基本特征。然而,截止到目前为止,对唐代雕漆的了解只是局限在文献资料上,而实物资料却极难 见到。有资料表明,在五代前蜀王建墓中曾出土了一件银铅雕漆碟。经专家鉴定,很可能就是唐末制品。若此件作品确为唐制,则这件漆碟可能就是目前所能见到的 中国最早的雕漆器物了。宋代雕漆 价比黄金雕漆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宋代。宋代以来,由于统治阶级提倡偃武修文,对于商品经济予以扶持。故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 又促进了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同时,宋代统治阶级过份沉溺于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他们对于珍贵工艺作品无度的追求,也迫使工匠们极

4、尽所能为皇家生产制作出大 批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这其中雕漆作品尤其得到了宋代皇室的青睐。宋代宫廷内府对于雕漆倍感兴趣,甚至拔巨资加以扶植。这时竟出现了用黄金白银制作雕漆内胎的现象。据明代张应文所著清秘藏载“宋人雕红漆 器,宫中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雕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为绝佳耳。”谢堃金玉琐碎也记载“宋有雕漆盘盒等物,刀入三层,书画极工。竟有以黄金 为胎者,盖大内物也。民间有银胎、灰胎亦无不精妙”。金、银的压延性能好,容易敲制成各种器皿胎体,而且由于物理性能比较稳定,不易氧化,因此漆层也不易 胶脱落。从工艺制作来看不无好处,但价值昂贵。用贵重的金属当成雕漆的内胎,是宋代特有的发明。

5、它在宋代宫廷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工艺品。可以想象,宋代雕 漆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是相当惊人的。然而,正是因为宋代一些雕漆作品不计血本,以贵重金属制作,故它引起了后世人的垂涎。明清之时,许多不法奸商,为 了牟取暴利,以期一夜致富,多方寻觅宋代雕漆,见到一件,就剥毁一件,企图从中找到贵重的黄金,这样就形成了一股损毁宋代雕漆的风潮。时至今日,已很难见 到宋代的雕漆实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遗憾。元明时代雕漆工艺的发展十三世纪初, 元帝国凭借其优势武力,消灭了金与西夏,继之又取代宋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帝国。由于元代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这一时期的工艺美 术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惟有有

6、限的几个工艺品种稍有进步,这其中雕漆作品的制作技术堪称一绝。有元一代,嘉兴是全国闻名的漆器产地,其中又以剔红器声誉最 高。雕刻名匠张成、杨茂等二家作品,以雕工精湛的作品而名藻一时,“剔工深峻,名高于世雕漆圆浑无锋芒,诚无上之作品”。故宫博物院存有一批元代张 成、杨茂所做的雕漆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元代嘉兴的雕漆风格对明代雕漆艺术的形成起到过很大影响。明代建国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现实,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生产的措施,如兴 修水利,奖励垦荒,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解放了元代的“匠户”,明代将全国居民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类。明代的匠户不仅可以自制产品或

7、出 售,而且可以请求改业,或农或商均不受限制,这些措施提高了手工艺工匠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故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作品呈现出大发展的状态。明代雕漆技术较 之前代又有了较大提高。明代宫廷专设作坊为皇家制作漆器,以果园厂所出雕漆最佳,明永乐年间,宫廷设置了专门制作漆器的作坊果园厂,并从各地征调大批 优秀匠师来京,所生产的作品不仅供宫廷享用,还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使节。张应文所著清秘藏载:“果园厂雕漆器皿上漆不厚,只涂三十六遍。胎骨多用金银 锡木制成。上雕极细锦纹,比之元代张成、杨茂剑环香草花纹式样尤胜一筹”。清代乾隆帝亦曾专门咏诗:“果园佳制剔朱红,庶断犹珍人物工。”对明代果园厂生 产的剔红雕漆大加称道

8、。明代雕漆一类,除剔红而外,还有剔黄、剔犀、剔彩几种,水平较高。这一时期最能代表明代雕漆工艺所取得的成就莫过于明代杰出的漆艺 大师黄大成所撰的髹饰录,他在该书中概述了漆器工艺和原料工具及漆工注意事项,并分述了各种装饰技法和漆器制做的工艺流程。其中髹饰法就录了80余 种,可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成为我国唯一现存的漆器专著,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精雕细琢的清代雕漆入清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推崇及好大喜功的心理,直接影响了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康、雍、乾三朝是清代的鼎盛时期,而其中的乾隆又被称 为盛世。清代的雕漆一别明代作法,力求精细,追求艺术上的细腻真实,漆层越来越厚,浮雕的层次和立度空间

9、渐渐增强,锦纹愈来愈讲究,变化甚多,假叶仿形植 物千变万化,刻工越来越细,景伸越推越远,刀锋棱角尖锐细薄。清代雕漆最重刀工,其浮雕的技法和范围也广大得多。在清代宫廷中,无一处不用高档漆器装饰, 品种之多,凡宋明各代所有无不具备。这些漆器,均由“内务府造办处漆作”制造。该所分工细致,机构庞大,雕漆、镶嵌、金漆等各有专职人员督率专业工匠造 办,务求精雕细刻,富丽堂皇。其中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所造最多且精。清代雕漆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犀、剔彩五种。在作风上各个时期均不相同,康熙时期所造,多取法于明代遗物,涂漆较厚,漆色深暗,用力简洁, 重视打磨轮廓线的刀痕。显得圆润厚重。雍正时期所造,已

10、有部分不打磨刀痕刻线的了,漆色较红,用料较薄,正处于作风转变的过度时段。乾隆时期制品,已完全 摆脱明代作风,花纹棱角毕露,用漆较薄,漆色也较红亮。故宫博物院内所藏的清代雕漆作品也以这一时期为最多。乾隆酷嗜雕漆,宫中所用器物许多为雕漆制成, 其雕刻手法之细,工艺水准之高,为世所罕见。朱启钤在漆书中对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作出了如下的客观评价:“巨此巧密,皆甚可惊。”雕漆器物不仅为宫廷所用,在一些民间的官宦大户之家亦颇受青睐,生活于乾隆时期的文坛巨匠曹雪芹所著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一书里,曾以大量篇 幅,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金陵大户宁荣二府生活起居的各类器物及工艺美术品,以反映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腐

11、朽生活,其中雕漆器物占了很大比例。 如: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尤氏上房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第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姊妹坐了。”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里:“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上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里:“这里凤姐儿已带着人摆放整齐,上面左右两张榻,榻上都铺着锦裀蓉簟,每一张榻前有两张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就保存了

12、大批清代雕漆家具,大至宝座屏风,床榻桌椅,小至案头文玩,无所不备。这些作品,无一不是精髹细琢,工艺手法极高。下面介绍的几件雕漆器物,就是较有代表性的清代雕漆作品。剔红云龙纹宝座:长113 厘米,宽90.5厘米,通高111厘米。此宝座通体雕漆,富丽堂皇,宝座围子后背三扇,左右扶手各一扇,乃五屏风式,足下有托泥。座面以朱漆为地,靠背浮 雕正龙,两侧则饰以矫健的行龙,在云朵之中奔腾穿跃。宝座下有束腰,鼓腿彭牙,兜转显著,内翻马蹄作卷书状。宝座前还设有一只朱漆束腰小脚踏。紫檀雕漆云龙宝座剔红缠枝花纹炕案:清乾隆,高36厘米,长83厘米,宽37厘米,炕案通体剔红,案面边沿雕缠枝莲纹及拐子纹,面下束腰的回

13、形框内雕蝠纹,回纹 托腮,牙条雕缠枝牡丹纹,角牙亦雕饰拐子纹,两侧腿间有开光,开光内有如意云头,足端内卷,作成卷书式足。这件小案雕饰精巧,造型别致,是一件工精料细的 雕漆家具精品。剔红夔龙纹方坐墩:清,高45.5厘米,面径28厘米,墩面作成正方委角形,墩面上沿及底边雕回纹两道,其间万字锦地纹上雕饰乳钉纹,坐墩的墩壁上下雕如意如头 纹,在转角处相接,自然形成了开光,墩壁的开光内为龟背纹锦地,在龟背纹地子上雕饰圆形翻卷的夔龙,在海浪中翻腾。墩底四角下承龟脚。剔红八龙闹海纹顶竖柜:清,高129厘米,长71厘米,宽36厘米,顶竖柜为四面平式,由顶柜及底柜组成,通体雕红漆,上下门心板对称雕饰八龙闹海纹,

14、边框雕缠枝莲 纹。柜门下有闷仓,俗称“柜肚”,柜身框架雕饰缠枝莲纹,两侧山板起地雕饰卷草纹,这件小柜雕饰繁密,精工细做,是一件典型的清宫雕漆家具。剔红嵌五彩螺钿山水图挂屏:清中期:长102厘米,宽71厘米,挂屏作成长方曲边形,屏心在黑漆地上以极薄的五彩螺甸及螺钿碎沙贴嵌出山水图,画面以写实的手法描绘江南一 带的湖畔水景,画面上山势坡缓,亭台楼阁,湖畔垂柳,曲桥流水,挂屏边框剔红雕饰缠枝莲纹,里侧刻回纹。此屏在剔红边框内采用嵌螺钿技法,螺钿工艺精湛, 构图细腻,是一件颇为经典的清宫雕漆家具。这些雕漆家具均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其制作水平之高,雕刻手法之细,为世所罕见。清帝不仅自已使用雕漆器物,还曾下谕旨将宫中所藏雕漆作品 赠与来华的外国使臣。如梁廷枏海国四说中就记有乾隆年间,清高宗向来华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等人赠赐红雕漆桃式盒、红雕漆炕桌等物品的记载。可见雕漆器 物在当时就已经作为贵重的国际礼品赠送给来华的外国使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