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55571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关键词】 心电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冠脉造影我们选择17例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可疑阳性的原因及如何提高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169例,结果为可疑阳性17例(占%),且均在12周内行冠脉造影术,男5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检测方法(1)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采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K2008K活动平板心脏检测系统,选择Brece方案,运动前记录12导联心电图,运动中每隔3min

2、,运动终止即刻及恢复期每隔2min再记录12导联心电图,观察至运动停止后6min或ST段基本恢复至静息状态结束检查。运动中每一阶段均监测血压,采用SUNTECH公司的TANGO血压监测仪自动测量。运动终点为:心率达到预计最大心率的85%以上;出现严重的胸痛症状;心电图出现ST段缺血性压低2mm或抬高1mm;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不能坚持运动。运动试验可疑阳性标准:以R波为主导联J点后6080ms测量ST段,出现ST段呈水平或下垂压低,或在J点后60ms处呈上斜性下移,持续1min。(2)冠状动脉造影术。应用Judkin法选择性多体位、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以通用直径法评估右冠、左主干、左前降支、左

3、旋支及其大分支狭窄程度,将狭窄50%为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为有统计学差异。2 结 果17例可疑性阳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病变5例(%),冠状动脉无病变12例(%)。5例阳性中男3例(%),女2例(%),12例阴性中女10例(%),男2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各1例。12例阴性者经系统临床检查最后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例,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3例,而且女性多见。3 讨 论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常见,约占%,而可疑阳性的临床意义一直在探讨中。冠脉造影阳性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仅为可疑阳性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病

4、变轻,狭窄范围在50%75%主要为单支病变,因单支供血区域小,侧支循环代偿强或良好的侧支循环,可造成可疑阳性;冠脉病变较重,狭窄范围较大,主要为双支或三支病变,但因为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或者心脏互为对立的面均发生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相互抵消,此时ST段轻度或无压低;一切限制性的症状如身体虚弱、气喘等会影响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的继续进行,因运动量不足使心肌缺血无法表现出来。冠脉造影阴性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原因:性别,女性由于受内分泌调节影响,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绝经期女性,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运动中释放更多儿茶酚胺,而心肌及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类似冠心病的STT改

5、变;高血压,尤其是左室肥厚时,增高的R波振幅更能加大ST段下移的过程,易导致可疑阳性结果;此外,运动时血压增高,外周阻力增加,冠脉储血能力明显下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室壁张力增加,舒张末期压升高,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减少,出现一过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使ST段轻度下移;电极安放不当,固定不良,如女性肥胖者或皮肤松弛者运动中振动大,导致ST段基线不稳影响结果判定;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微血管病变及心肌损害,加之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障碍导致心肌损害,ST段压低呈可疑阳性或阳性。从本组资料看,男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中,冠脉造影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说明此试验对男性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总之,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为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评价结果时应综合分析患者运动时间长短、运动量高低、伴随症状特点,并结合性别、年龄、冠心病易患因素,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