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542587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教学反思诗歌教学之我见试以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为例四川省资中县双龙职业中学 卢从明诗歌教学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生涯中对诗歌教学颇有心得体会,现将肤浅认识陈述如下,权作抛砖引玉:一、“知人论诗”是学习诗歌的前提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曾提出“以诗证史”的观点。这个精辟论断非常准确的分析到古代诗人创作的一个特点:诗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作者及其心灵世界,以及所处时代的背景。唯有了解诗歌创作者的生平经历方能准确的领会其创作初衷及写作意旨。马致远作为一位在元朝做官而又退隐的诗人,他的一生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隐士生活,其诗文情调多悲凉激愤,

2、抒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慨,表隐居乐道,超然物化之志。其曲秋思即流露出这一思想。二、想象、联想是学习诗歌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总是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透过诗歌激情飞扬的语言,大胆的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秋思全曲仅五句,却为我们的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可感的画面:一个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瑟瑟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踽踽独行。这时,暮云四合,飞鸟入林。道旁缠满枯枝的老树上昏鸦归巢。

3、小桥旁边,潺潺溪水映出几户人家。牛羊归圈,炊烟袅袅,人影团团,残阳如血,一个人倚马凝望,鸦有巢、牛羊有圈、人有家,而我家在何处?岂不动情伤心,心碎肠断?三、抓住诗歌中典型的意象,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意象是融合、寄托了诗人思想感情或人格意趣的客观物象,能帮助人更具体、更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悟,也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诗歌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意象上。天净沙 秋思全曲共分二层,第一层采用列锦修辞手法(列锦,是以名词或名词为中心的定语名词词组组合成一种多列项的特殊非主谓句。用来写景抒情叙事叙怀。谭永祥修辞新格)。用九个并列实词把九种不同景物巧妙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枯藤”、“ 老树”、“昏鸦”、“ 古

4、道”、“西风”、“ 瘦马”六个意象营造出一派灰暗苍凉之景;“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清雅安适之景。一明一暗,交相辉映;以乐衬悲,映衬鲜明,演绎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含蓄烘托出旅人的哀愁。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三句十八字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在“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之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种特征的修饰语,通过如此大肆渲染烘托,营造出忧愁惨凄,悲怆哀绝的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之“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诚哉斯言!四、比较赏析、体会主旨异同古典诗词名句大都经过历代诗人不断精心锤炼而变得脍炙人口。化用他人诗句为我所用是本曲的一大特色。隋

5、炀帝杨广写有野望一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将两诗对照,我们能明显看出马致远化用了隋炀帝诗句。两诗相形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因作者身份、生平等不同导致的细微差异。纵观古人诗词,自战国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始开悲秋之风。可以说悲秋伤愁之词浩若烟海,而最引为绝唱的当系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誉之为“秋思之祖”,可为恰当至极。其影响之大可从后世文人仿写或反弹琵琶一反悲秋之调拟写可见一斑,如元未吴西逸越调天净沙 闲题四:“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荫中系马,夕阳西下,小村山郭人家。”又如白朴天净沙 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古人云:“诗无达诂”。联系教学实践,笔者深有同感。在诗歌教学实践中,把时间多留给学生,将想象思考的空间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长河中驰骋他们丰富而轻盈的思想,去诵读、去想象、去思考、去咀嚼、去口味,这是教学之本。不过对学生加强引导、指导,亦是必不可少的。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草创此文,谨与大方之家商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