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52063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练习按比例分配课题:按比例分配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2、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一步提高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对策:引导学生分析明晰题意,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预案:一、基本练习1、 写出几个比值是2/3的比。2/3=4:6=8:12=10:15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师:这些比是怎么得到的?你是怎样想的?2、 盐与盐水的比是1:10,根据这个条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1)从份数来理解;(2)转化为分数来理解。3、 从份数理解还是很容易的,转化成分数

2、有点难度,继续训练转化成分数练习。请看书上第76页上的第6题。学生思考口答。二、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学校食堂9月份与10月份用煤量的比7:8,两个月一共用煤3/4吨,这两个月各用煤多少吨?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1)从份数来考虑;(2)转化成分数问题再解决。2、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3,女生有12人,求男生有多少人?请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估计学生解决的方法还是两种:(1)从份数来考虑;(2)转化成分数问题再解决。3、总结:以上两题都可用两种方法解答,分别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你喜欢哪种方法?4、 书上第77页上的第7题(1) 学生读题(2) 独立思考,独立解题(3)

3、 引导学生分析:1:40是谁与谁的比?第1题中的400克是什么?怎样求水?第二题中的400克是什么?怎样求药粉?三、变式练习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3,那么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将40厘米按比例分配,可让学生检验。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追问:怎么改就可以了?得到两种方案:(1)先将周长除以2后再按比例分配;(2)先把40厘米按比例分配,算出两条长和两条宽各是多少,再分别除以2,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各是多少?2、书上第77页上的第8题(1) 学生读题,独立思考(2) 引导学生分析:(1)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例配制的?你是怎么看的?(2)第2题你

4、是怎样解决的?你是怎样想的?(3)第3个问题什么意思,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引导学生体会到现在按2:3:5来配制,黄沙用去18吨时,水泥只用去18的2/3得12吨,所以还剩6吨,石子要用去18吨的5/3,得30吨,所以又要增加12吨。(机动)如时间来不及,安排在自习课或数学活动课大树有多高一课中。3、练习十四第9题第1小题: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24=124=212=38=46)。所以现在知道长与宽的比是3:2,可以确定长是几,宽是几?第2小题:读题,让学生体会到按刚才上面研究的方法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4、有一块菜地共720平方米,用它的2/5种

5、西红柿,其余的种黄瓜和茄子,黄瓜和茄子占地面积的比是5:7,三种菜地各占地多少平方米?(1)请学生独立思考完成。(2)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2/5怎样理解?5:7是谁与谁的比?怎样理解?怎样求黄瓜与茄子的面积?5、 书上第77页上练习十四思考题两部分的面积的比是1:1,说明了分成的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那应该怎样分?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分?生:因为它们的高相同,而底又是在同一条底上。如果两部分的面积的比是1:2,说明了分成的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那应该怎样分?课前思考:根据教材内容,按比例分配问题一共有两课时,这是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体会根据比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自

6、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灌输给学生,也不需要指定解法,关键要让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高教导设计的这节练习课既有一定的练习量又有一定的层次性,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注意抓住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练习十四中的第7、8、9题三道题都有一定难度,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讲评。一节课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多的练习,需要加强对学生解题速度的训练,课堂上,我要更多地关注学习困难生。课后反思:今天又是一节练习课,同以往一样,越是练习课越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要深入钻研教材

7、,思考教材所提供的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及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练习外,我们又应该给学生进行怎样的拓展等一系列问题。课前我先认真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并认真学习了高教导设计的练习课的教案,然后再次思考通过本课时的练习,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又该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2.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一步提高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因此,高教导设计了为达成此目标的相应的练习。练习中教材安排的第8、9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课堂上就花时间去解决这一难点。上完课后,给我感受较深的是,两个班中均有一些学生思维很敏

8、捷,思路开阔,能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知识来解决按比例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第8题中有一问是: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又增加了多少吨?按照教师用书上提供的解题思路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用去黄沙的2/3,石子用去黄沙吨数的5/3。实际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直接根据这三种材料之比,思考出当黄沙(有3份)全部用去时,水泥多了一份,石子则少了两份。后一种解题思路显然比前一种更能让学生理解。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不时迸发出的思维火花,真让人感到高兴。课前思考: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第7 题中的两小题都是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已知两个数的比与其中的一

9、个数,求另一个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比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8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有关比的知识进行思考。第(3)题实质上是已知两个数的比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问题,如果学生可能有困难,可以用求份数的方法来思考,就相对容易多了。课后反思:按比例分配习题的特征是已知总数与分配的比,解题的策略是:1、转化成先求每一份后再求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2、转化成分数后用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这两种解题方法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学生掌握这个特征,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正确率,但如果在课上过分强调了,会使学生思维定势。所以在练习课上,我经常补充一些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在辨析中认识解题的本质

10、。课后反思: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

11、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12、,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今天教学的是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上看,要让学生把一个比转化成分数形式,第6题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训练。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

13、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如第7题的第(1)问400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克?可以把药粉与水的质量的比是1 :40转化成水是药数的40倍直接用40040计算。而求第2问4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就转化为药粉是水的1/40直接用4001/4计算。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对于第8题的第三小题,两种方法学生觉得用份数好理解,18吨 3份,每份6吨,水泥多一份,黄沙需这样的5份,30吨,还要12吨。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