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43376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如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

2、,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足够聪明,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马克吐温在世

3、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1920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

4、自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

5、比闲了没事要好。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1了解上下文,分析第段中两处加点词的含义。(4分)2. 第段处填入的关联词是( )(3分)A.虽然 如果 就 B.因为 不仅 还 C.因为 既然 就 D.虽然 尽管 还3整理在第段引述马克吐温的故事的意图是什么?(3分)4仿照第段的句式,结合课文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和你的阅读经历写一句话。(2分)5.下面是教材简笔与繁笔中的一段话,结合周先慎先生的观点,请选择王小波智慧与国学中的一段文字,从“简”或“繁”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

6、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百字、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6.概括本文的思路。(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锦书谁寄 东西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

7、钱、爱情以及白日梦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

8、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

9、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时间概念,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信便存活下来。这是文字的力量,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在当时,我几乎把文字当作最有力的工具,就像一个名人说的: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所以我选择写作,以为拥有了文字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但是错了,当我像暴发户那样拥有一部砖头似的手机时,才知道一

10、个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只要在手机上按下一串数字,就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呼吸,方便了,近了,世界变成村庄了。我们在“喂、啊”声中,把一切摆平,搞定,书信的仪式、期盼的心情、遥远的想象、纸上的墨香统统地被声音覆盖,说话更直接,心灵更草率,仿佛吃快餐,只为填饱肚子。再也不会有人像李白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连回味的时间都不曾空出。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于是,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几年前,我因为向作家叶兆言约照片,收到过他的两封来信。那信是用一种特制的书画纸写成,竖式,每页八行。明明他年长于我,却在抬头处称为我兄

11、;明明我是小辈,他却在落款处称自己为弟。这是多么谦逊的表达!暂且不说称谓,单凭那纸、那字你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信的最后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7. 分析第段画线句的含意。(2分)8.根据段内容,概括书信对整理的意义。(3分)9.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10.第段浪线句表明了整理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3分)11. 根据段内容,概括书信和电话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同效果。(4分)12.赏析本文标题“锦书谁寄”的好处。(4分)(三)填空(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 (诗经蒹葭)(2) ,欲辨已忘言。

12、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4)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可怜后主还祠庙, 。 (杜甫登楼)(6)鹫翎金仆姑, 。 (卢纶塞下曲)(7)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8) ,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6题(8分)画 鹰 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可摘,轩楹势堪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本诗为杜甫早期作品。胡:这里指猢狲。一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绦镟:系鹰用的丝绳铜环。轩楹:堂前廊柱。14.本诗的体裁是 。(1分)

13、15.本诗描绘了怎样的苍鹰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6.颔联颈联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

14、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封介

15、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节选自汉书卷七十)注遮杀:堵截杀害。遮,拦阻,拦住。属(zh)刚刚,恰好。艾,通“乂”,儆戒。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A.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 尝: B. 于是白遣之 白: C.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 赍: D. 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 质: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伶官传序)B. 匈奴使从乌孙还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苏武传)C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单于愈益欲降之 (苏武传)D其封介子为义阳侯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苏武传)19.给文中浪线句断句。(3分)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20. 介子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