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299988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貌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貌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貌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貌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貌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名词解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2.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3. 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4. 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5. 地貌的基本形态-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例如冲沟、沙丘等6. 地貌的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盆地、沙漠等。 7. 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是一种陆地

2、抬升或侵蚀基面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8. 风化壳-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9. 古土壤-指非现代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具有埋藏或非埋藏的表面10.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11. 崩塌-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称为崩塌。12. 错(座)落-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13. 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14. 倒石堆-崩落下来的

3、大量石块、碎雪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所形成15. 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和水的参予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又称为地滑16. 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形成的面状流水17. 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18. 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19. 洪积物-间歇性水流(主要是沟谷和季节性河流)所挟带、搬运的碎屑物,当水流能量降低时而堆积下来的物质。 20. 洪积扇-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

4、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称为洪(冲)积扇。21. 泥石流-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22. 河谷-河流携带着沙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型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23. 侵蚀基准面-限制河流侵蚀作用的下限水体面。侵蚀基准面一下河流不发生大规模的侵蚀作用。24. 隘谷-谷坡陡峭或近于直立,谷宽与谷底几近一致,河谷极窄,谷底全部为河床占据。25. 障谷-隘谷进一步发展而成,两壁仍很陡峭,但谷底比隘谷宽,常有基岩或砾石滩露出水面,可以通行。26. 峡谷-横剖面呈明显V字型,有时呈谷中谷现象,谷坡陡峭,坡上有阶状陡坎。谷底出现岩滩和沙砾滩,后者不

5、稳定。27. 迂回扇-河漫滩表面的一种微地貌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在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 28. 牛轭湖-曲流形成,河道被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29. 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阶地高度由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 30. 冲积平原-河流搬运的碎屑物,因流速减缓、能量降低而逐渐堆积下来所形成的平原。 31. 水系-由主(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复杂的多级河道系统32. 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的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33

6、. 断头河(能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一条河流的上游段被另一条河流袭夺,或者被断层水平活动错移开之后,剩下的下游被废弃的河段。 (河流发生袭夺后,抢水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河流上段称为被夺河,发生袭夺的地方,河流流向极不自然,往往有明显的转折,称为袭夺湾,被夺河在袭夺湾以下的河段称为断头河)34. 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过程35. 岩溶地貌-由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地下洞穴系统36. 岩溶堆积物-与各种岩溶作用有关的沉积物37. 岩溶漏斗-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

7、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几十米38. 落水洞-消泻地表水的近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常作为联通地表河与地下河的通道,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侵蚀作用并伴有塌陷而形成39. 坡立谷-40. 冰川-冰川冰是多晶固体,具有塑性,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41. 雪线-又称均衡红线,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分界线。42. 山岳冰川-完全受地形约束而发育,冰层位于高原地区沿山谷分布,其冰舌自冰层沿山谷顺流而下,称为山岳冰川 43. 冰斗冰川-雪线附近占据着圆形谷源洼地或谷边洼地的小型冰川44. 冰川挖掘作用-45. 冰川刨蚀作用-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

8、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46. 冰蚀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冰川和它所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地面进行掘蚀和磨削作用叫冰蚀) 如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47. 角峰-由三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夹峙的尖锐山峰,叫做角峰48. 刃脊-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随着冰斗的进一步扩大,斗壁后退,岭脊不断变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称为刃脊49.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50. 冰碛物-由冰川直接沉积,是未经其他外力特别是未经冰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51. 风蚀壁龛(石窝)-风沙吹蚀岩壁所形成的蜂窝状小形态5

9、2. 风蚀蘑菇石-风沙流对孤立突起岩石的长期磨蚀过程中,由于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附近部分,形成上大下小的风成蘑菇石。53. 风积物-经风搬运再堆积的物质叫风积物,风积物有风成沙和风成黄土两种,前者是跃移和蠕移的产物,后者是悬运的沉积物。54. 荒漠-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55. 黄土-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广泛分布的松散土状堆积物56. 风蚀谷-风沿着暂时性洪水所形成的冲沟吹蚀,使谷地进一步扩大,形成风蚀谷。57. 新月形沙丘-是一种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斜坡: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微凹而陡。58. 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

10、现象。 59. 波浪-水体在外力作用下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周期运动、水面呈周期起伏并向一定方向传播的现象。 60. 浪基面-又称浪底,是指波浪作用能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 61. 海蚀崖-基岩海岸的岸坡经海蚀作用形成的陡崖。62. 三角洲-在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汇合处沉积形成的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堆积体63. 古地磁年代学-利用岩石天然剩余磁量的极性正反方向变化,与标准极性年代对比,间接测量岩石年龄的方法64. 热发光法(热释光法)-一般非金属破碎绝缘矿物具有受激发光现象,其发光强度与矿物以前吸收的能量成正比,辐射量的积累是时间的函数,因此通过

11、测量材料的发光强度可以推算其年龄65. 放射性同位素法-利用矿物和岩石中含有的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自行衰变计算年龄的一类方法66. 极性时-指以某种极性占优势持续时间较长的时间单位67. 极性事件-指地史时期地磁场极性倒转变化中时间短暂的变化 68. 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极性期后,地磁极曾不断漂移,距今大约70万年前至今,地磁场的方向和现代地磁场的方向完全相同。 69. 冰期和间冰期冰期-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期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高纬后退,高山区冰川由山下向山上后退,但有大量的新生种产生。70. 冰阶和间冰阶冰阶冰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12、冰川发育阶段,其冰川作用范围一般小于该冰期的最大范围间冰阶冰期中两个冰阶之间的相对温暖的寒冷气候阶段,冰川作用变弱或有所消融,但未全部消失71. 气候旋回-72. 牙式-上下齿类各一半的齿序和齿类数73. 植被的垂直分带-在任何一个纬度带,第一带与地面相同,往上分别相当于此带以北的带。分带在山的两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74. 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产工具划分的发展阶段75. 文化层-含有文化遗存的地层76. 文化期-和一定的文化相适应的时代77. 石器-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石质工具78. 文化遗址-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遗址、用火痕迹等79. 植被带平行移动-80. 泥河湾组-属于第四纪早更新世地层。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河北阳原县泥河湾村,故名 81. 周口店组-属更新世中期。分布在北京及其邻近地区,命名剖面在北周口店洞穴堆积物剖面图京周口店第一地点。 82. 同时异相-同一时代地层可能包含若干不同沉积物成因类型83. 同期异相-84. 全新世-第四纪最新的一个世,约1万年前至今 85.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地质构造运动86.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质、地貌的构造变形或变位87. 现代构造运动-有人类历史以来的构造运动88.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89. 活断层-那些现在正经受运动或在近代和历史时期曾有移动,以及在未来有复活倾向运动的断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