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26802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安阳县马家乡三中 董重庆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小品文。作者苏轼。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说教学对象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

2、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和“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3、德育渗透点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4、美育渗透点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四、说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五、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品味法、创设情境

3、法、合作探讨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六、说学法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七、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欣赏明月照片,接着回忆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引导生进入情境。(二)、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音乐中教师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的感情。2、生自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可反复进行,本课采用轮读、个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4、。3、指名读。读后请同学们评价。以提高同学们的听读水平。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首先,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同学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讨论后请同学们抢答:(1)、重点字词的含义。(2)、重点句子的翻译。这个环节在古文阅读中是很关键的,只有读懂了字词的含义,才能继续下面的环节。(四)、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请同学们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各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如: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本文写景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在理解课文意境的基础上,找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充满诗意的话描述这月色,并引导生展开想象再现其中的画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5、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把握。为了由浅入深体会文章的精妙,突出文章的重点,还需仔细品味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的高超。(3)、阅读第三部分的内容,结合文章的景物描写和写作背景,思考讨论:此时的苏轼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小组交流后得出:清幽,豁达、乐观等。)(4)、当学生还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美景中时,引导生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教师设疑,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来突破本文的难点。在此设计一个讨论题:文中“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分组讨论后会明白,

6、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在此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应怎样理解?学生就很容易体会苏轼乐观豁达的心境了。(5)、指导背诵。因为本课在课上已经诵读了好几遍,所以基本上都能达到当堂成诵。也达到了阅读积累文言知识的目的。(五)、与作者对话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待人和事。使其更深入地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7、,利用这个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使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六)、作业1、背诵全文。2、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七)、拓展与延伸欣赏苏轼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怀。(八)、小结(九)、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空明闲人豁达八、说课综述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记承天寺夜游董重庆安阳县马家乡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