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传染病防护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传染病防护措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验科传染病防护措施临检和生化实验室防治措施(一)防止实验室感染的设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和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针对实验室 工作人员的防护提出了一个普遍适应的系统或概念,即全面的警惕。实验室工作的设备,即 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室整体建筑设计、设施及设备,如生物安全柜(BSC)及合格的试验仪 器。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临床实验室通常为三级。1. 生物安全水平I级:即Biosafe tyLevel I,简称BSL I,是指检测的临床标本通 常不具有感染性,或传染性很小,试验操作在开放的台面上进行的实验室BSL I也适用于 教学实验室的要求。BSL I在安全操作设备上
2、无特殊要求,在个人防护上要求穿工作服,戴 乳胶手套,有液体溅出的操作要带眼罩或面罩。实验室安全措施包括:用吸管球、加样器或 一次性塑料滴管加样;每天的清洁消毒工作台面,及时清除溅洒在台面的液滴;合理的废物 处理。目前国内检验科的生物化学、临检(包括血液学、体液和尿液分析等)和免疫专业组 基本属于该类实验室。但实际上,这些专业组检测的标本部分是具有感染性的,如肝炎患者 和少数HI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2. 生物安全水平II级:即BSL II,检测具有感染性血液及其它临床标本的实验室。 部分细菌学和病毒学包括在该类实验室,如细菌学平板接种,涂片及染色;检验科病毒室的 部分病毒培养,如风疹病毒、
3、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单纯病疹病毒培养等。该实 验室要求针头和锐器要有警示,使用专门存放锐器的容器;张贴生物危害的警示标识;制定 生物安全手册和处理病原暴露事故的制度;涉及可能产生气溶胶或溅洒的感染性和潜在感染 性样品的操作,必须在负压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在个人防护上,要求穿隔离衣,出实验室时 应将隔离衣脱下;SL II在实验室设施和结构上要求有可锁的门,要有泡手消毒缸和洗眼台, 还要有高压消毒锅;气流进人实验室后应不再循环到非实验室区域。在BSL I的基础上要求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3. 生物安全水平III级即BSL III,指检测的标本含有吸人性可致病性的病原体,如分 支
4、杆菌和系统性真菌培养,目前还包括活的SARS冠状病毒培养oBSI III实验室要求在BSLI 和BSL II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实验室进出制度,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按操作规程操 作。BSL III实验室内所有操作均应在全排式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完 全的个人防护。实验室的一切废物均要高压灭菌后才可运出。(二)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装备(PPE)如口罩、帽子、防护面罩或防护眼罩及乳胶手套。乳胶手套应及时更换;如果进行可 能的溅洒操作时,应穿防水隔离衣。勤洗手,尤其是在更换手套前后洗手非常重要。(三)实验室安全管理1. 临床实验室区域禁止以下与实验室无关的活动:包括:抽烟;吃东
5、西;喝水; 涂抹口红及涂抹化妆品;漱洗打扮2.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将所有病人血液标本视为含有潜在感染性的病原体,如乙肝、丙 肝和HIVo3. 实验室白大衣:从事任何实验室操作时必须穿着实验室白大衣,且在离开实验室必 须脱去;在咖啡厅、教室、餐厅时必须脱去白大衣;被血液或其它可疑感染物质污染的白大 衣应及时更换。4. 在接触任何标本及从事任何实验室操作时必须戴乳胶手套。被血液或其它可疑感染 物质污染的手套应及时更换。5禁止口吸吸管和滴管,必须使用吸管球操作吸管和滴管,或使用加样器或一次性滴6所有标本管必须是有盖的密封容器,如负压静脉采血管。收集标本完毕盖紧盖子。 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专门运输容器内
6、,如有盖的塑料盒。运送过程中防止遗撒。7标本管和可能存在潜在病原体内容物的试管在离心时必须加盖。8所有利器,如使用后的针头、破碎玻璃器皿应妥善保管在防刺、扎的硬质塑料盒(桶) 内。9标本保存容器、冰箱也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签。10实验室所有污染物和废弃物均应置于套有红色塑料袋的桶内。污染物和废弃物桶应 贴上生物危险标签。11生物化学、临检和免疫室各种废液在倾倒前需要用含次氯酸类消毒剂处理。12在检验技术上避免选择使用利器的手工方法学,代之于自动化检验分析仪。13活体组织需要特殊处理,包括在手术室装入防渗漏容器运输,在实验室取材、冻存、 固定均应考虑实验室感染或污染的问题。14. 保持一个安全的实
7、验室环境所有试验操作台面、电脑终端及电话在每班工作开始 和结束均应进行消毒处理;标本溅洒在台面时,应立即使用含10%漂白粉的消毒剂覆盖, 10分钟后擦去;注意标本管外部、申请单及报告单的消毒处理,最好是申请单及报告单 分开处理。15. 对于所有新工作人员及实习生、进修生和研究生进行防治实验室感染的教育及培训。(四)对实验室内标本的认识1. 标本是造成实验室感染的传染源所有的人体血液及组织标本,系最具有危险性,另 外体液,如胸腹水、心包积液、羊膜腔液、脑脊液和关节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具有同样的 危险性。其它临床标本,如痰液、粪便、尿液、泪眼及唾液危险性小于上述标本。标本经以 下途径传播:(1)经
8、呼吸道传播:吸人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气溶胶的产生包括: 液体撒落在硬质的工作台面上,快速加热液体,超声波破碎及无盖标本管离心时。(2)经消化道传播:用口吸吸管时误吸人;在离开实验室前没有彻底洗手的情况下吃 东西或吸烟。或直接在实验室吃东西、喝水甚至吸烟。(3)经接触传播 直接接种:针刺、划伤和擦伤等伤口直接接触含病原体的标本。如果是在皮肤完整的 情况下,即使接触含病原体的标本也不至于感染。 经粘膜接触:含病原体的标本直接接触眼、鼻和口吸收感染,如污染的手揉眼睛,挖 鼻孔和舔手指。2. 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检验科工作人员实验室感染常见病原体是肝炎病毒和HIV病毒。 乙型肝炎是DNA
9、病毒,在美国每年感染12000例健康医务工作者。在乙型肝炎的急性期,每 毫升血中可含108109感染单位。乙型肝炎病毒即使在工作台面干燥后也可成活。HIV病毒 是逆转录RNA病毒,通过血液和其它体液传播,其在临床标本的浓度远远低于乙型肝炎,仅 每毫升l100感染单位。HIV病毒在工作台面上干燥后缓慢灭活。任何灭活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剂均可灭活HIV病毒,因为后者比前者脆弱的多。HCV病 毒是经输血感染的病毒,其实验室感染的危险性尚不清楚。其它经血液制品感染的疾病包括 疟疾、梅毒、病毒性出血热等。(四) 防治实验室工作人员意外感染的处理所有 HBV 易感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必须接种乙肝疫苗,但对于已
10、存在一定滴度的抗 HBsAg 抗体者不再需要接种。对接触特殊病原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还需接种相应的疫苗,如 炭疽人热、黄热病和脑炎等。风疹易感(抗体阴性)的育龄女性实验室工作人员,如需接触 风疹也应接种风疹疫苗。受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处理:立即告知同事及上级主管;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暴 露表面,用洗眼液洗眼,用生理盐水漱口;起动应急治疗及免疫。如果HBV易感者意外受到HBV感染,立即使用HBV免疫球蛋白治疗,然后再接种乙肝疫 苗。HIV 目前没有疫苗,意外感染使用AZT可能有效。受染者应立即检测HIV抗体,然后在 第6周、12周和第6个月再次检测HIV抗体,观察是否有抗体的阳转。(五)实验室感染性
11、污染物和废物的处理1染物和废物的种类(1)微生物实验室的培养物或废弃物(2)人体血液、体液、组织等标本管或被血液污染的物品(3)一次性吸管、吸头和废包装,其它实验室用过的物品(4)污染的动物尸体和铺垫。2感染性污染物和废物的处理,在微生物实验室,根据不同的生物安全等级处理污染 物和废弃物。在一般临床实验室,人体血液、其它体液和组织标本的处理要求是:(1)盛污染物和废物的容器(桶)本身应防漏,坚固而不易刺穿,带盖密封。(2)盛污染物和废物容器内套人红色或黄色塑料袋,或粘贴生物危险标签。(3)尖锐物,如针头及破碎的玻璃器皿要放人专用的硬质容器中。(4)生物废物在运输至焚烧场前在实验室及医院(研究所
12、)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因为 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生物废物的腐败。停放处也应防治啮齿动物出没。(5)微生物培养物废物在运输离开实验室前需要高压灭菌处理。细菌室采集血培养安全预防措施医生,护士,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在进行血培养采集,运输,培养以及 污物处理过程中均有受感染的危险性,其中最大的危险是采血针头刺伤,还包括对培养瓶或 培养管发生渗漏,破裂或溢出以及不恰当的污物处理而接触高危致病菌。如何减少接触血源 性致病微生物的危险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都已 出版了这方面的指南,特殊的建议如下:1.如果采集运输血培养标本,有接触血液的危险性,均应戴乳胶手套。在采
13、血前不戴手 套,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必须戴手套。如果手套有破损或血液和其它体液污染应及时换手套; 在给第二个患者抽血前,应换手套并洗手;在离开患者的房间前把手套丢弃到污染物收集器。2穿刺取血的前后都应洗手。 3在贴好标签后,立即处理针头和污染的物品,弃入耐受穿刺的坚硬的废品收集器中, 收集器应放在静脉穿刺医师的附近,针头严禁带出。4在接种血培养瓶或运输管前,要换针头,因为针的表面有可能受毛囊内的细菌污染, 而出现假阳性,换针时注意避免刺伤。5在每个血培养瓶或培养管上贴标签,注明采血时间。6把培养瓶置于坚固的运输容器中,以安全的方式运输血培养瓶,防止偶然丢失、损 坏、破裂或溢出。7当使用自动化运输系统时,小心包装血培养瓶或运输管以防损坏或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