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调研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佛山汾江河整治工程调研报告调研题目:关于佛山汾江河整治工程的调研小组成员: 调研目的:1.了解汾江河的历史形成、流域概况以及它的水文水质状况;2.了解佛山汾江河的整治过程、整治的措施、整治的效果以及城市居民对此举措的态度;3.分析当前汾江河整治面临的困境和不能它整治过程中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4.让人们意识到江河流域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市民的素质;5.深刻感受调研的步骤和过程。调研方式:网上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到当地的图书馆获取相关资料、走访当地水务局等。调研提纲1汾江河现状
2、31.1流域概况31.2汾江河水文水质状况41.2.1水文气候条件41.2.2水质状况调研分析42汾江河的整治62.1汾江河整治的五个阶段62.2整治的具体措施72.3对汾江河五次整治的评价93当前整治面临的困境以及对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103.1内河涌的污染103.2现阶段政府的治理措施:113.3现阶段治理成效和不足144调研总结15参考文献161汾江河现状1.1流域概况图片来源:佛山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室汾江河,又名佛山涌(佛山水道)属北江河下游网支流,外接东平水道。上游西起沙口水闸,东行横贯佛山市禅城区北部,到南海区沙湾处分为两支,一支到沙尾桥,另一支至鱼尾桥,下游汇入东平水道。汾江河从进
3、口到沙尾出口长约25 公里,到鱼尾桥出口长约30 公里。其中沙口水闸至谢叠桥段属干流,总长约15 公里,现状河面宽约45 米110 米,河底高程约-2.00 米至-3.30 米(珠基,下同)。汾江在人民桥处分叉,干流则北上至谢叠桥止,支流(佛山支涌)向东转南,经军桥至南海区石啃水闸,称为军桥涌,长约8.40 公里,河面宽约18 米50 米,河底高程约-1.40 米至-1.90 米。汾江流域概况一览表起点:沙口水闸终点:沙尾桥长度:25.5公里河宽:50-160米水深:1.5-6米流速:0.2-0.6m/s流量:几立方米/秒以上功能:一般景观用水水质目标: 类经济状况:佛山市位处珠江三角洲腹地,
4、领改革开放之先,经二十余年开拓拼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屡创佳绩,已成为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佛山市总面积3848.49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8.6 万亩),2003 年底户籍总人口341.62 万人。根据2001 年4 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区域内总人口533.79 万人(含暂住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5.06%。2003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381.3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人均40437 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7%;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5:55.9:38.6;全市税收总额273.11
5、亿元,增长9.6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44 亿元,增长15.87%。2003年底,佛山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全市设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1.2汾江河水文水质状况1.2.1水文气候条件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属亚热带季风区,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9,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1.9;多年平均降雨量1625.40 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257.00 毫米(1961),最大24 小时降雨量270.60 毫米(1999 年8 月23 日),年内降雨不均,汛期(49 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空气湿度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
6、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10 毫米。由于接近南海,每年511 月间,经常受台风侵袭,风向以东风和东北风为主。台风发生时,往往伴随暴风雨和暴潮水文特征。1.2.2水质状况调研分析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及我们的实地调查分析,造成汾江目前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河两岸大量污水及污染物的排放。这是造成汾江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工业废水大部分只是初级达标,而且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经测算,汾江对COD的纳污容量平均每天为6.9 t,而目前每天排入汾江的COD量为21 t (其中市区10 t,南海11 t) ,大大超过其环境容量。另外,溶解氧(DO)是衡量水质的又一重要
7、指标,鱼类生存最低条件水质溶解氧量为2mg/L,而经检测,汾江水的溶解氧量仅为0.11mg/L。汾江河的BOD环境容量为6 t,检测显示每天实际排放进汾江的BOD量高达18 t,汾江承受着超过其自身环境容量3倍的压力。二是汾江河自身河床浅窄,流速较慢,同时其径流量较小,年平均流量100多m3 / s,枯水期只有56m3 / s,水体的自净能力相当弱。汾江河属潮感性河流,涨潮时受三方面来潮顶托,退潮时又依来潮方向退出,使污水在汾江长时间滞留,造成污染物不断积累,降低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从我们的调研得到的资料中,我们分别选取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年份,对比了这三年的污水排放量,从而得出结论。三个代表年
8、份污水的排放情况年份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污水总量1980744.61252.01996.619996805.18317.315122.4200916096.524144.840241.3对比图另外,我们也分析了四个反映水质的的指标,并作出了对比分析如下类别年份DO/溶解氧(毫克/升)氨氮(毫克/升)COD/化学耗氧量(毫克/升)五日生化需氧量(毫克/升)1980年1.951.989.175.032006年2.695.0135.3110.12标准值()31.5306结论: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远远超过了汾江河自身的自净能力,汾江的水质也越来越差。2汾江河的整治2.1汾江河整治的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
9、初,整治汾江的工作就已经开始,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次整治(1980年1983年):市政府投资260万元兴建了沙口水闸,1983年水闸建成,该工程被佛山市列为1982年十大新闻之一。第二次整治(1989年1993年):1989年市政府成立市汾江河综合治理小组,拨款1500万元用于综治。1992年6月,镇安污水处理厂首期动工。第三次整治(1995年2000年):市政府从1996年到2000年共投入10.4亿元整治汾江河,使水污染指数从1994年的1.06下降到1999年的0.73。第四次整治(2001年2006年):2001年制定汾江河2001-2006年综合整治实施计划,计划投资47.6
10、亿元,至2007年共完成投资35亿元,污染指数进一步降到0.57。第五次整治(2007年2010年):三年实现不黑不臭,汾江河全流域水质从2007年的劣V类,变为介于IV类到V类之间。2.2整治的具体措施一、对沿江污染企业、工厂实施关闭、改造或者搬迁的政策,并进行产业升级;从2008年开始,佛山使出铁腕,实施综合整治项目95个,111 家企业被强制关闭和搬迁,流域内重点工业污染源的89家企业实行分级登记管理。与此同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格局汾江河畔原有的化工电镀、作坊小厂被现代化物流中心、金融新区取而代之。汾江河综合整治指挥部对流域两区7镇街污染重灾区频出重拳,清拆违章建筑累计达13万平方米
11、,完成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经过系列整治,目前汾江河的污水排放量日均削减6万吨。而盘踞在汾江河上游半个世纪之久的28个煤场,一直是汾江河边的重污染点。他们通过对汾江河分时段封航,然后又实施24 小时封航清淤,首先砍掉了沿岸煤场的“腿”。煤场所在地罗村也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在半年内将沿岸28个煤场全部搬迁完毕。二、全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水泵站工程建设,实施截污工程、工业废水同类分片集中处理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1)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在市区和南海各建5个污水处理厂。市区的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日处理7215 t污水。在南海辖区内的桂城、平洲、大沥、罗村、盐步各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总
12、处理污水规模2015万t/d。目前汾江河日污水处理能力从原来的54.5 万吨/日增加到现在的111 万吨/日,使汾江河流域每日排出的近百万吨生活、工业废水全部得到处理。(2)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程:根据工业废水种类、排污特点等,在市区分片分步建立8个工业废水处理中心,逐渐使市区68.13%的工业废水实现统一集中处理。同时,还要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提高达标水平。(3)截污工程:在两岸铺设截污管道,封闭排污口,将污水引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提高污水回用率,减少汾江的污染负荷。市区内计划铺设污水管道约21km;南海在桂城、平洲、大沥、罗村、盐步等5 个区镇内也将兴建污水截污工程,预计总截污水量可达1
13、9万t/a。(4)建设引水泵站工程计划:投入7 500万元,在沙口水闸、石石肯水闸、南北涌、屈龙角涌、新市涌、奇槎涌等河涌口位置,建6个引水泵站,在枯水期引东平河水进汾江,提高汾江的自净能力。(5)雨污分流工程:针对目前市区由于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合一,大大降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的状况,结合城南碧水工程,在市区城南建设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善排污管道,确保城南片内河涌不受污染。(6)清淤扩容、裁弯取直工程:主要是对汾江和内河涌的淤泥进行清理,以有利于航运和泄洪。三、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在环保技术上,佛山市的一个首创就是在汾江河上建起了1.3 万平方米的生态浮岛,构成一道水
14、体“防疫屏障”。浮岛上生长着美人蕉、风车草、圆币草等错落有致的植物,它们吸收着汾江河中过剩的营养物,让河水变得更加清澈。市区沿岸修筑25m宽道路及15m宽绿化带,进行绿化美化。南海段沿岸堤围进行加固修整,实施综合整治,将汾江两岸建设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地。2.3对汾江河五次整治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汾江河水由清变浊,几乎可用“岸上处处冒烟,水中处处冒泡”来形容汾江河了。随即开始的两年整治,首先是兴建沙口水闸,其次是疏浚河道。1983年,汾江水渐渐变清,鱼虾又回到江中。 好景不长,1985年开始,水污染“反弹”。1989年,佛山第二轮整治汾江河,让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1990年后,佛
15、山经济进入“快车道”,汾江河再次沦为“粪缸河”,1995年,佛山市政府将此作为九件实事之一,对汾江河展开第三轮整治。经过五年疗伤,汾江河污染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由重污染降为中污染。2000年底,佛山展开第四次整治,并将范围扩大到整条佛山水道。此后的近10年,污染和治理反复在汾江河进行“拉锯战”,汾江河水质时好时坏。而这四轮治污,佛山已先后投入47亿元。 第五轮汾江河整治,起于3年前,佛山市汾江办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汾江河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按照标准,最低级的V类水为农用水及景观用水,“劣V类”通常被归为“无用水”。而从监测结果上看,溶解氧、COD、氨氮和总磷四个主要水质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主河道8个监测断面32个指标,有原来的9个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五类标准提高到29个,汾江河水道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管网覆盖不完善、雨污合流以及运输中的流失,目前汾江河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污水处理能力只能达到八成左右,加之不少内河涌、支涌、毛涌截污工作尚未展开,汾江河水质仍面临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