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99486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

2、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

3、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三、教育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3)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

4、: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老师】:“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流传下来?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是遗传。【老师】:那到底什么是遗传?生物的性状遗传有什么规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新的一节课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人们曾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和,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和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2、新课讲授(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对孟德尔进

5、行简短的介绍2、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一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老师】: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学生】:观察后得出:人体上具有多对相对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直发和卷发)【老师】: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

6、分析呢?【学生】:不是,针对同一性状进行研究。(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45.【老师】: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学生】:都回答不清楚【老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学生】: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老师】: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

7、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老师】: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学生】:遗传因子。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老师】: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

8、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老师】: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D或d,通过减数分裂。【老师】: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

9、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5、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

10、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6、分离定律的实质及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在生物的体细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观察:教师将

11、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老师】: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1?【学生】:不是。【老师】: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老师】

12、: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八、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九、学习评价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重难点,内容衔接自然紧凑,紧靠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能够与学生深入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能够积极跟随老师引导,主动思考。十、板书设计第

13、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杂交 1、孟德尔 2、豌豆实验的优点 3、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 1、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2、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三、分离现象 1、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2、形成配子,成对因子分离, 3、受精时,结合是随机的四、分离定律十一、课外作业 让同学们课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得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完成课本P8的练习题.十二、教学反思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前通过完成小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课堂中首先以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参与到孟

14、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去,结合教材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采用“问题渐进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课后作业1P8练习题第二题2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体a、b、c中为纯合体的是 (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分析:据黄色公鼠a 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则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体.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体。答案:B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分析:椐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该遗传在后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能出现上述比例的。它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