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971977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说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意境悠远的短文。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奇特风俗的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7个生字词,正确读写“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文中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4、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启示。三、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大屏幕出示)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说学法:(大屏幕出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

3、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理念(一)课前预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不同专题“季羡林与德国”、 “鲜花胜地德国”、 “德国的风情我知道”,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二)课堂行动一咏三叹,滋养性灵。1、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导入好奇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

4、驱动力。上课伊始,我以游戏“欢乐大家猜”导入:依次出示三条有关季羡林的信息,请大家猜猜这是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入课题。接着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等等。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引起阅读期待,“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带着问题主动探究。因为“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2)初读课文,捕捉中心首先,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汇报积累 “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东莞”等词(大屏幕出示),再让学生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再读,并思考1980年,70岁的季羡林老先生再次

5、踏入德国,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引导学生捕捉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分组学习,合作交流“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从中心句切入,抓住两个关键词“奇丽”和“奇特”, 以“寻找奇丽感悟奇特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借助自学提示自主探究,研读品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小组的交流;然后自主发言,交流体会。3、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品读奇丽的街景,感受“美丽的境界”这一环节是为了落实教学重点而设置。教师引导学生就分组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点拨: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

6、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理解词语,积累佳句。我通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并抓住重点词语来积累佳句。如在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我结合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先让学生说感受初步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表示花又多又美,颜色也很丰富。接着,我出示并配乐朗读了以下这段话: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都在微风中舒展

7、娇嫩的身姿。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万紫千红,娇艳欲滴。花里带着甜味儿,花间蜂鸣蝶舞,翩翩缠绕,像搭上了一座座七彩桥。一方面让学生透过形象化的语言进一步感受词语的意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的展开想象,随文练笔作一个示范和铺垫。注重朗读,内化情感。这堂课,我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有层次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在学习“花美丽”这部分讲解几个重点词语时,我问:你能不能读出花的美、多?(读好这些词、读好这句话。)学生借助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课文;紧接着又提出要求: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出示一幅幅哥廷根

8、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街景图,同学们自然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感之叹之。那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陶醉融入朗读读出这种心旷神怡铭记这份无言的美丽。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朗读上升了一个高度。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不仅进行了朗读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背诵积累也就水到渠成了。展开想象,随文练笔。我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有了前面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这段

9、话,用自己的笔触,用自己的心灵来写写自己看到的景色。学生写好后,伴着音乐,叫2-3名学生说自己写的话。最后两次引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国奇丽的景色。一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有效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亲历过程。何为“亲历”呢?让是学生亲自去读一读,亲自去品一品,亲自去感受一下,亲自去体验一番,如此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我们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在学生的内心里铺垫起足够的情感,才能厚积而薄发。(2)、品味奇特的风情,感受民族的境界。首先扣问“奇特的民族”,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由此回归课题:这正照应了课题自己的花是

10、让别人看的,为什么自己的话要给别人看呢,文中哪句话对此做出了解释?接着抓住重点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解感悟,突破难点。这是一个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透彻的哲理,我觉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先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欣赏别人的花”这种奇丽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再回忆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校园里、社区里、家里的事情,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3)内化美丽,深解梦境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大屏幕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接着创设情景,老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季羡林(学生): “美丽”指什么?

11、随机总结: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有变,奇特的民族没有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师生齐声赞叹。与此同时,老人仿佛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作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中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个问题此处只作模糊处理,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梦?需要大家读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目的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推荐学生阅读季羡林先生,季羡林文集等书。4、检测反馈,拓展运用伴着柔缓的音乐,迎面而来的是一首专为本课而作的小诗给予,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配乐朗诵这首小诗,牢记并践行这份永恒的美丽。最后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分层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快,突出重点,为设计理念。大致如下设计: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 人 为 我 我 为 人 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