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64255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寄生虫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大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寄生虫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英文名称:Medical Parasit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 学 时:72学时(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34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属于病原学和病原学检验范畴。根据教学计划,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共安排72学时,其中大课讲授38学时,实验课34学时。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寄生虫病临床检验的知识和技术,为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打下坚实基础。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结

2、合我国、我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以及我省常见和多发寄生虫病而编写的。教学内容以我国、我省重要的医学寄生虫与寄生虫病为主。原虫、蠕虫以其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机理为基本教学内容,把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作为重点,同时简述我国、我省寄生虫病流行概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医学节肢动物以其直接危害与致病阶段相关的形态结构和诊断方法为重点,简述流行情况。重要虫种要讲深讲透,少见或次要虫种作简要介绍。在教学中,适当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贡献,以及我国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适当介绍国外寄生虫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结合双语教学的开展,尽量介绍常见寄生虫的外文学名和专有名词。医学寄生虫学

3、与寄生虫检验的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验课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多看活的寄生虫标本,辅以电视录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自学以及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第一篇 总 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种类。2、寄生虫的生活史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二、熟悉:1、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现象及其特点;寄生虫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寄生虫的营养

4、与代谢。2、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3、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与幼虫移行症的概念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三、了解:1、医学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研究的内容、范围、学习目的和要求。2、寄生现象,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3、寄生虫的种类及寄生虫感染的特点。4、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总论。二、主要教学内容: 1、引言(1)寄生虫的危害性(2)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寄生虫病特点 3、寄生虫病

5、的流行与防治(1)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3)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4)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4、寄生虫及寄生虫病检验新技术、方法(1)分子生物学(2)免疫学第二篇 医学原虫第六章 概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类型、医学原虫的运动方式及生殖方式。二、熟悉医学原虫的致病机制、分类。三、了解医学原虫的摄食及代谢等生理活动。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医学原虫。二、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胞膜、胞质(运动细胞器)、胞核。2、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3、生理:运动、营养代谢、生殖方式。4、常见种类的分

6、类:叶足虫、鞭毛虫、孢子虫、纤毛虫。5、致病特点:增殖作用、机会致病、播散作用。第七章 叶足虫目的要求:一、掌握滋养体与包囊的形态特征,组织型滋养体与肠腔型滋养体的区别,基本生活史过程,致病的条件及病型。病原学诊断:检查滋养体和包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二、熟悉致病的有关因素如株型与毒力,肠道菌群,宿主的机能状态等。三、了解国内的地理分布概况,流行因素,防治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溶组织内阿米巴、自由生活阿米巴。二、主要教学内容:1、形态:包囊、滋养体。2、生活史:感染阶段四核包囊。寄生部位。3、致病:致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4、实验诊断:病原学诊断、

7、免疫学诊断、核酸诊断等。5、流行病学:分布及感染方式。6、治疗和预防:治疗及预防原则。第九章 孢子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种类,间日疟原虫生活史的基本过程,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的比较。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发育过程及各期形态特征,四种疟原虫的鉴别;疟疾发作的机理及周期性,再燃与复发,凶险型疟疾;病原学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2、弓形虫的五种形态特征、生活史、感染方式及实验诊断。二、熟悉:1、人体对疟原虫固有性免疫的特点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国内疟区的划分及省内的地理分布,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疟原虫的抗药性。2、弓形虫的危害性。三、了解:1、疟原虫研究的简史;裂殖子的

8、超微结构及其侵入红细胞的过程;人体免疫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人体免疫预防的展望;防治原则。2、弓形虫传播流行及防治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7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二、主要教学内容:1、形态: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各期的形态(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弓形虫形态:滋养体、包囊、卵囊。2、生活史: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及配子体形成期)和在蚊体的发育。弓形虫生活史:在终宿主(猫)体内的发育、在中间宿主(人等)体内的发育。3、 营养代谢:疟原虫的营养代谢。4、 致病:疟疾发作、疟疾的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弓形虫致病

9、机制,临床分类(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得性弓形虫病)。5、 免疫:带虫免疫、疟疾的疫苗。弓形虫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体内可导致感染活化。6、 实验诊断:疟原虫病原学诊断(血膜染色镜检)、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弓形虫病原学诊断与免疫学诊断。7、 流行:疟疾流行概况(我国疟区分布)及流行环节。弓形虫流行概况与流行环节。8、 防治:疟疾预防及抗疟药物。弓形虫防治原则。第三篇 医学蠕虫第十一章 吸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卫氏并殖吸虫及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过程;童虫、成虫的致病性及异位寄生;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2、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和尾蚴的主要形态特征;成虫寄生部位及产卵,虫卵在

10、人体内的分布发育;虫卵的排出途径,毛蚴孵化的条件及其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尾蚴侵入人体后的移行发育过程;血吸虫的致病阶段及病理损害;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评价。二、熟悉:1、吸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2、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方式,转续宿主的概念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比较其在生活史、致病性、病原学检查及分布方面与卫氏并殖吸虫的异同。3、人体血吸虫的种类,国内及省内血吸虫病流行概况及综合防治措施;理解血吸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其流行的影响;钉螺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态习性;伴随免疫的概念;防治原则。4、布氏姜片吸虫的发育过程及感染方式。

11、三、了解:1、常见人体寄生吸虫的分类。2、我国致病的并殖吸虫虫种及其地理分布、防治原则。3、日本血吸虫固有性免疫的表现及免疫逃避现象。学时安排:理论课:8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裂体吸虫、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二、主要教学内容:1、 形态:吸虫的外形(口、腹吸盘)、体壁、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并殖的概念;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姜片吸虫成虫、虫卵的形态。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合抱)、虫卵、尾蚴的形态。2、 生活史: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姜片吸虫的感染阶段、发育过程、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及保虫宿主。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中间宿主及其

12、体内的发育过程。血吸虫发育各期的生物学:虫卵的排出、毛蚴的孵化、尾蚴逸出的条件等。3、 致病: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姜片吸虫的致病性及临床分类。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虫卵所致的损害。临床表现: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4、诊断: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姜片吸虫的病原学诊断及免疫学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原学诊断与免疫学诊断。5、流行: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姜片吸虫流行区类型、传染源、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日本血吸虫地理分布、流行环节、流行因素、流行区类型。6、防治: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淡水鱼等第二中间宿主及水生植物是预防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姜片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日本血吸虫病防

13、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防治措施。第十二章 绦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成虫、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人体感染囊尾蚴的方式;囊虫病的临床分型;成虫和囊尾蚴的致病作用;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2、棘球蚴及原头蚴的形态结构特征;棘球蚴感染的方式及棘球蚴的致病性。3、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与虫卵的形态特征。二、熟悉:1、多节绦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传播与流行;治疗原则。2、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的鉴别要点。三、了解:1、圆叶目绦虫和假叶目绦虫形态及生活史的异同;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绦虫虫种。2、我国猪带绦虫的地理分布及省内流行区域

14、。3、细粒棘球绦虫病的免疫诊断;传播与流行及防治原则。4、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过程及裂头蚴病的感染方式。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二、主要教学内容:1、形态:多节绦虫成虫的基本形态结构、中绦期、虫卵。猪带绦虫成虫、虫卵、猪囊尾蚴的形态。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的比较鉴别。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卵、棘球蚴的形态。曼氏迭宫绦虫成虫、裂头蚴、虫卵的形态。2、生活史:介绍圆叶目绦虫与假叶目的生活史,并进行两者比较。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阶段及在人体的寄生部位。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在人体的寄

15、生部位。曼氏迭宫绦虫的发育过程、感染阶段及感染方式。3、致病:猪、牛带绦虫病、囊虫病。棘球蚴病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分型。4、诊断:猪、牛带绦虫病的病原学及免疫学诊断方法。棘球蚴病的确诊依据、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曼氏裂头蚴病的诊断方法。5、流行:猪、牛带绦虫分布、流行因素(不良的食肉习惯及牲畜饲养的习惯等)。细粒棘球绦虫及曼氏迭宫绦虫的地理分布及流行因素。6、防治:猪、牛带绦虫病、囊虫病的治疗方法。改善家畜的饲养方法、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肉类检疫、改变吃生肉及半生肉的习惯。棘球蚴病及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治原则。第十三章 线虫目的要求:一、掌握:1、蛔虫成虫和虫卵(受精、未受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感染方式;成虫的致病作用及常见并发症。2、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要点;生活史及感染方式;幼虫及成虫的致病性;病原学诊断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的原理。3、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特征;旋毛虫生活史及感染方式,成虫及幼虫的致病性;病原学及免疫学诊断方法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