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30575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张洪松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1228.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抓机遇 整合资源 突出优势 促进种植业更好更快发展-在全市种植业工作会上的讲话张洪松(2010年12月28日)同志们:这次整合召开的全市种植业工作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观念转变,抢抓机遇,推进资源的整合,突出各地的优势、特色和工作重点,大力推进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保供给、促增收作出新的贡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全国农业工作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精神,落实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总结“十一五”、特别是2010年的种植业工作,研究 “十二五”时期种植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安排2011年种植业的重点工作。刚才,开县、大足、秀山、长寿、潼南、万州、

2、渝北七区县分别就稳定发展粮油、蔬菜、特经产业和抓好农情工作交流了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种植业在全市GDP中占的比重虽不高,但它是产业链最长、影响面最大的基础产业,是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的重点,仍是目前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撑,也是改善美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所以,夏主任非常重视,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讲话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就种植业的有关工作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分组讨论参考,请各业务处、站认真收集、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后作专题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二五”种植业的相关专业规划和2011年的工作方案及指导意见。一、 “十一五”种植业成绩显著,为保供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收官之

3、际,回望“十一五”,我市种植业生产经受了2006年百年不遇干旱,2007年的严重春旱,2008年的罕见低温冻害,2009年的特大病虫害等一系列异常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绩。预计今年种植业产值达到590亿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65%;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到58%左右,比2005年提高约3%,预计人均增收超过300元,种植业为保供增收作出了贡献突出。粮食生产保持基本稳定。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达到1156万吨,同比增长1.7%,连续三年超过1135万吨;除2006年因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外,“十一五”近四年的粮食平均产量比“十五”期间的年平均增30万吨;玉米、薯类产量突破250万吨、2

4、90万吨大关,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粮食产值达到235亿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27%;占种植业产值比重约40%,比2005年减少了12%。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于西南地区第一。油料生产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今年油料总产同比增长9.6%,达到44万吨,实现四连增,比2005年增长5.6%。油菜籽产量34.2万吨。油料和油菜籽产量均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油料产值达到24亿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54.3%;人均油料占有量约15.4公斤,比2005年增0.2公斤。蔬菜成为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预计今年蔬菜产量达到1300万吨,比2005年增长46%,实现连续四年年均增加百万吨,增速居全国前

5、20名生产规模省份第1位,总产量居全国特大城市第一,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蔬菜产值达到215亿元左右,超过生猪成为农业重要支柱产业;外销蔬菜超过100万吨,产销实现总体平衡、进略大于出;蔬菜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750元左右。特经作物发展势头迅猛。今年水果产量达到256万吨左右,比2005年增长65%。其中,柑橘产量达到160万吨左右,是2005年的2.9倍。茶叶产量达到2.6万吨左右,比2005年增长59%。水果产值达到61亿元左右,是2005年的2.1倍。茶叶产值达到7亿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87%。人均水果占有量约88.8公斤,比2005年增约33.6公斤。“十一五”,我

6、市种植业工作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全市先后有13个区县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大足、永川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6名个人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其中熊良体、宋启禄分别被评为2009年和2010年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十一五”种植业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农业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市级各部门全力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广大农业干部无私奉献、一大批高龄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农委向关心我市种植业发展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回顾“十一五”,种植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的工作值得充分肯

7、定。第一,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加大。粮食生产方面,市委、市政府把粮食生产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坚持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出台防止耕地撂荒的政策,近三年投入粮油生产资金逾66亿元。蔬菜生产方面,市政府办公厅2008年下发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今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业发展有效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蔬菜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柑橘生产方面,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十分关心重庆柑橘产业发展,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考察重庆柑橘后,签批了农业部关于扶持重庆三峡库区柑橘的意见。国3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重

8、庆柑橘产业发展,继续实施柑橘种苗直补”的重大举措。第二,基地建设水平提档升级。一是规划建设了一批种植业重点基地。粮油方面,规划有10个国家级产粮大县、100个商品粮基地乡镇、50个油料特色乡镇。蔬菜方面,规划有主城区、区县城和集镇三级保供蔬菜基地,有100个重点蔬菜专业村。柑橘方面,规划有全国最大的橙汁加工基地、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最大的种苗生产集散基地。二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粮油万亩高产创建基地从无到有,达到150个,面积157.8万亩。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20万亩,比2005年增长79%。万亩级规模种植果茶园达32个,比2005年增7个。其中,30万亩级柑橘基地2个(万州、开县),2

9、0万亩级基地4个(奉节、忠县、长寿柑橘和秀山金银花),10万亩级基地6个(渝北、垫江、梁平、潼南、永川的柑橘和大足枇杷),同时,黔江猕猴桃、璧山葡萄等一批5万亩级的标准化基地不断涌现。三是基地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重点推广良种良法“五统一”,蔬菜生产积极推进标准化菜地、育苗场、检测点、集散地、放心农资销售点、培训点、专业合作社、品牌等“十个一”建设。今年全市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达50万亩,是2005年的2.2倍。标准果园面积达114万亩,是2005年的2.6倍。标准茶园面积达6万亩,比2005年增92%。蔬菜、经果标准示范园创建面积达21万亩,是2005年的2.8倍。四是规模种植

10、大户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我市从农资综合补贴中切块15%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每年对种粮大户进行表彰,派出技术人员对规模种粮大户进行技术指导,把高产创建活动与种粮大户培育结合起来。截至2010年,我市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2532户、千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430户、万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32户。其中,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由2005年的不足10户发展到344户、千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从无到2010年达到31户;百亩以上的种菜大户674户、500亩以上的种菜大户181户、千亩以上的种菜大户61户;300亩以上的果茶大户1514户、千亩以上的果茶种植大户348户、万亩以上的果茶种植大户32户,均比2005年增

11、加了一倍。2006-2010年,有27个大户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近30个大户被授予全市种粮标兵称号。其中梁兴国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标兵,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种粮状元,2009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金牛奖。2010年巴南区毛良模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标兵。五是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蔬菜质量安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农残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2009年和2010年超过97%,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新品种引进筛选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审(认)定农作物品种共264个,比“十五”

12、多83个,审(认)定水稻、玉米品种的区试单产水平由“十五”期间的526.3公斤/亩和478.5公斤/亩,提高到“十一五”的548.9公斤/亩、541.8公斤/亩。二是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增强,屡创高产记录。2006年在梁平创水稻最高单产纪录839.1公斤/亩,2009年在开县创世界同纬度地区中稻+再生稻最高单产纪录1291.2公斤/亩,2009年在南川区创水稻千亩片最高单产纪录735.9公斤/亩,2010年在南川创油菜最高单产纪录233.1公斤/亩,2010年在巫溪创玉米单产纪录706.2公斤/亩。三是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市农科院潼南蔬菜研究分中心、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石柱辣椒研究中心等科

13、研机构。依托国家蔬菜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把潼南、武隆、璧山、铜梁、石柱纳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建设。第三,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制修订了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预案和重庆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市39个区县都由政府发布了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预案,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完善了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了病虫预测预报准确率。共设立50个重点区域测报站,23个标准病虫观测场,增设群众测报点,拥有专兼职测报人员260余人。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长、中、短期预测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5%、90%、95%左右。三是植保专业化组织得到发展,应急防控能力得以提升。全市

14、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服务队共达到1316个,从业人员达到16970人,拥有机动喷雾器15443台。第四,产业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引进和培育了美国博富文、澳门恒河、三峡建设集团、北京汇源集团、香港天邦集团、重庆尚蔬坊等国内外知名果业企业。目前,我市渝东北拥有5家橙汁加工企业,已形成全国橙汁加工最密集的地区。柑橘商品化包装处理厂3家,橙汁加工及果实商品化年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2010年,全市加工蔬菜销售总额超100亿元,500万元产值以上加工企业达200多家,其中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13家。“涪陵榨菜”于2010年11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加工蔬菜第一

15、股和重庆农业第一股。二是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十一五”我市农产品获“地理标志”22个、“有机食品”认证102个、“绿色食品”认证171个、“无公害食品”认证420个、“名牌产品”认证43个。重庆柑橘Logo设计完成,重庆柑橘广告全面投放,标志着重庆柑橘品牌建设步入正轨。三是渝菜对国内外市场贡献增大,调出量突破100万吨,比2005年增加6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重庆榨菜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市场超过60%,在国际市场占80%左右。四是观光农业渐入新境界。潼南县已成功举办3届菜花节,共接待游客76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66亿元,当地农民仅菜花节期间人均就增收2000多元。万州兴建“古红

16、橘主题公园”,发展红橘创意休闲农业。璧山将葡萄产业与当地的百年露德教堂文化紧密结合,打造露德葡萄风情小镇,吸引20余万人次前去采果、游玩,葡萄价格每公斤最高卖到20元,果农实现收入1.4亿元,为农民实现增收4000万元,农家乐实现营业额315万元,吸引社会投资2100万元。种植业发展的好形势,是现有生产能力的集中释放,也是市场拉动、政策扶持、老天帮忙、人为努力等多种因素同向作用的结果。但我们也要看到,与全国及周边省市比,我市种植业部分指标还较落后,农产品总量平衡的压力增大,包括季节、品种在内的结构平衡、区域平衡的难度也在增加。横向比: 2009年,我市农业产值522.8亿元,全国23位。在种植规模相近的省市中,仅高于贵州。种植面积比我市少1000多万亩的浙江和福建,其种植业产值反而比我市高50%以上。虽我市粮食单产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油料、蔬菜、水果、茶叶单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人均粮食、水果、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占有量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